暑期托管如何不“脱管”

专家:要避免成为“第三个学期”

齐鲁晚报     2021年07月10日
  近日,浙江省诸暨市多个社区开设暑期爱心课堂,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也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新华社发
  近日,北京、江苏、河南等多地教育部门表示将开办面向小学生的暑期托管班,人们普遍认为,由政府部门开设“公办暑期托管班”值得点赞。专家认为,要将这一服务持续开展下去,还需破解好相关服务人员和经费的来源问题,积极探索校内、校外人员共同参与的多元教育服务供给。
“托管班”有多种模式
  上海早在2014年就依托社区创办了“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并逐步实现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全覆盖,今年暑期已经开班。在校内开展暑期托管也有先例,三亚市吉阳区自2017年开展小学生公益暑期托管课堂项目,学生除需要缴纳午餐费用外,其余课程免费。今年起,吉阳区的经验推广至全市。
  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地在探索暑期托管服务过程中,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无论是依托街道、社区,还是依托学校开展,都需要解决好定位以及人员、经费等保障问题。
  目前,各地托管服务均为公益性质,每天收费从免费到几十元不等,补贴主要来自各级政府。如上海为期三周的托管班收费600元/人,主要用于购买社会组织的课程,不足部分由街道补贴。此外,上海今年共招募超过12000名学生志愿者。
  三亚市吉阳区暑期公益课堂采取“政府采购+志愿服务”的模式,2021年,政府预算了50万元暑期公益课堂专项经费,除了课堂费用,还可以给学生购买意外伤害险以及提供100元/日的志愿者补助及志愿者餐费等。 
关注教师合法权益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提出,在开设托管服务中要关注教师的合法权益,不要将暑期变成“第三个学期”。对参加暑期托管服务的教师,应给予相应的加班工资。
  专家提出,学校举办暑期托管服务,不能取代更不能剥夺家庭本应承担的孩子暑期教育之责。此外,要强调因地制宜原则,鼓励各地探索不同模式的暑期托管服务。不仅学校、街道可以开展托管服务,少年宫、科技馆、儿童活动中心等校外公共教育场所,都可按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一些网民担忧:暑托班可能又会成为“补课班”。其实,不少地区已经在内容方式的创新上发力。上海市为暑托班提供涵盖德、智、体、美、劳公益课程,并增设了党史教育相关课程。
  做好暑期托管服务,需形成长效机制。当前,教育部门应听取各方意见,加强对暑托班政策和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真正让暑托班成为学生快乐成长、家长放心满意的“大家园”。 
      据新华社、《半月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