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邻日韩,山东要抢抓RCEP机遇

用好“二次开放”红利,进行产业升级、工业换代

齐鲁晚报     2021年07月10日
  抢抓机遇,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已经开工。
  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以下简称青岛峰会)即将在青岛召开,山东如何抢抓RCEP机遇成为预热话题。去年11月,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作为日韩近邻的山东,恰好站在RCEP“阵眼”。
  山东如何抓住毗邻日韩的优势,借RCEP的机遇重构区域产业链、价值链,迎来山东的“二次开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蔡宇丹

青岛烟台日照威海
对日韩招商布下重兵

  这次峰会召开的首个会议,就是商务部召开闭门会议,围绕“融入RCEP大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主题进行政策解读。
  山东抢抓RCEP机遇,日韩无疑是重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注意到,青岛、烟台、日照、威海四市都积极针对RCEP带来的机遇进行了具体规划,尤其在对日韩的招商引资方面布下重兵。
  2020年中国GDP实际增速2.3%,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对于2021年中国GDP增速,多数机构预计达8%-10%之间。如果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保持年均5.5%左右增长,将在2030年前后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按照这个趋势,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韩国CJ集团就是一个典型样本。1994年,韩国CJ集团在莱西投资设立希杰(青岛)食品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成立之初,投资总额只有895万美元,注册资本621万美元,2020年9月注册资本已经接近1亿美元,并且还将中国食品总部落户莱西这个县级市,企业经营范围从最初的调味料逐渐扩大到生产调味品、蔬菜制品、方便食品、膨化食品、粮食加工品、水产制品、罐头、豆制品、食品添加剂、饮料、食糖、速冻食品、食品新产品研发、服务以及肉加工、冷冻蔬菜等。
  2020年,日照实际利用外资4.67亿美元,其中实际使用韩资2.1亿美元,同比增长632.5%,利用韩资居全省前列。
  烟台的外资企业中日韩最多,韩国现代、日本丰田、韩国LG电子等30家世界500强在烟台都有投资项目,总投资2.9亿美元的现代汽车研发中心是山东省目前规模最大的外资研发中心,也是现代汽车除韩国研发总部之外唯一一个面向全球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
  今年烟台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鲜明提出要抢占RCEP先机。烟台市一共组建了4个国际招商专班,其中就包括了日本、韩国的两个招商专班,强化对日韩招商工作的考核,并设立了日本、韩国经济合作中心,一线招商人员由改革前的666人增至目前的1335人。今年1-4月,烟台市实际使用日韩资5248万美元,增长432.8%。
  本届峰会上,韩国铭科森工业株式会社在莱阳投资总额达3000万美元的机械及零部件制造项目签约。
政府发令枪响
窗口期来临,抢先发力

  在与日韩合作中,山东占据天时地利。那么山东如何抓住RCEP机遇期和日韩合作?
  今年5月,山东省政府印发《落实RCEP先期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将与日韩合作作为全省落实RCEP协定的突破口,订了5个方面20条政策措施,瞄准协定生效前和生效后3-5年的窗口期,抢先发力。
  这20条措施涵盖创新发展货物贸易、着力拓展对日合作、加快构建贸易物流“黄金大通道”,全面深化投资与服务贸易双向合作等。
  今年1月,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集中开通了针对RCEP机遇的三条航线,其中长荣海运东南亚线,将构建起马来西亚对接山东港口的高效率、低成本海上物流通道;万海航运、运达航运的越南线是其在青岛港开通的首条东南亚冷链直达快航,越南进口水果等进口生活资料仅需5天即可抵达青岛口岸;万海航运、运达航运、以星航运、高丽海运的印度线将进一步增强青岛港直达南亚地区航线组群密度,丰富中国市场的“菜篮子”“果篮子”。
  RCEP协议中,日本与中国首次达成了关税减让,省内企业如何用好这项历史性突破带来的利好?《行动计划》中提出,省内农产品出口企业要用好中日农产品关税减让承诺,建立出口重点商品和企业清单,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这个行动计划提出,支持济南、烟台、威海、临沂等市建设中日韩水产品、食品、日用消费品、美妆等特色商品集散地。要复制推广临沂商城“市场采购出口商品享惠中韩FTA正面清单,支持临沂建设特色商品集散地等措施。目前,临沂已经开始出击,今年8月,在临沂国际博览中心将举办首届RCEP(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
烟台重磅调研
直指日韩合作升级

  从山东各市提供的关于青岛峰会各项最新资料中,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注意到,目前各市都在研究对日韩合作的升级路径,尤其是在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上,如何和日韩进行国际国内双循环,提升山东企业在产业链价值链上的地位,更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新的国际形势下,欧美强化了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这个时候,通过强化和日韩在科创领域的技术合作,聚集全球优质资源进行创新突破,这是山东在迈向高质量发展中,能从RCEP红利中挖掘到的一个巨大机遇。在这方面已经有山东企业走在前面。2018年,潍柴就在日本东京成立科技创新中心。
  在新材料、精细化工、医药器械、医疗保健、半导体领域,新能源汽车、环保等领域,日韩有很优秀的企业和技术储备,要抓住这一机遇,就要深入研究东亚地区大市场和东亚产业链之间的关系,研究双方的产业结构、经济互补性和协同性,有针对性地策划项目,为山东制造的创新突破打开新空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注意到,烟台市针对日本、韩国的招商专班,紧盯日韩产业转移的新动向。烟台市针对全面升级对日韩合作进行了详尽调研,对韩国重点地区及产业、企业进行了详尽调研,并撰写了调研报告。
  青岛在抢抓RCEP契机上很明确地划了重点,即“针对日韩研发、管理咨询、金融业和医疗行业领域进行重点引入,补青岛市制造业产业链,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
  在山东各市的十四五规划中,新材料产业是多地瞄准的新兴产业,日本在材料领域的研发能力全球领先,利用国际自由贸易窗口,把日本在材料领域的先进技术引进过来,山东企业无疑享天时地利。2020年11月,青岛一家企业将日本和金光华株式会社的纳米碳素生产技术引进青岛,在莱西建设了近万平米实验车间。
  纳米碳素是国际上具有前沿地位的高端碳素材料。在日本,科学家将其与现代科技融合,应用在食品添加、生命科学、医药医疗领域;同时,这个高端材料在化工污染、废气废水处理上还能有大规模应用。现在,这家青岛企业正与国内知名治污企业合作,在这一领域进行应用研究方面的突破。
青岛“抢跑”
面对机遇创新顶层设计

  对于这些急切想抓住RCEP机遇的城市来说,必须要经历一场“灵魂之问”——我的优势产业是什么?资源禀赋是什么?如何促进区域内经贸规则的优化和完善,带动成员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提升与重组?
  今年4月,RCEP经贸合作高层论坛在青岛开幕,RCEP各成员国发出倡议,期望各国支持地方先行先试,为高效执行RCEP协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经验。日本和韩国相关代表都明确提出,日韩和中国的合作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汽车、医疗服务等方面。
  这个论坛召开期间,有媒体将青岛定位为“RCEP的‘先行官’”。青岛的“先行先试”体现在产业升级、贸易便利、服务开放、投资自由、规则应用、金融创新等六个方面。
  青岛是日韩企业集中之地,目前,日本住友商事、伊藤忠商事、永旺集团、丸红、三菱、韩国现代重工、浦项制铁、LG集团、SK都在青岛投资。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青岛需要将开放优势和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将日韩高端产业引进作为提升青岛整体产业升级的强有利手段。
  今年1月18日,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开工仪式在青岛国际邮轮港区举行,这片面积达34.2平方公里的试验基地位于市北区。青岛这次“抢跑”,从时间点把握、内容规划到突破点选择,都颇费一番心思。通过RCEP试验基地,让青岛市北区这样的老城区城市更新和新兴产业导入有了一个更好的突破口。这也是青岛在战略规划上的一次创新,借RCEP这顶“帽子”,通过创新的顶层设计去激活城市、企业的创新力量,给他们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些最新动作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山东要吸取这一次RCEP带来的“二次开放”红利,和30年前截然不同。那时纯粹是外贸驱动,而这一次包含了山东的产业升级、工业换代,包含了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各种资源整合。最关键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正在转为创新驱动,山东要吸取“二次开放”红利,要牢牢把握创新发展这根主线。这个“创新”,不仅仅限于科技研发,还包括社会治理的创新能力、顶层设计、战略规划的创新能力。
  来自青岛峰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在山东16市一共投资成立了812家企业。今年青岛峰会,各种主题沙龙论坛、城市路演、跨国公司路演、午餐交流会,组成了一个高端资源汇集、思想碰撞的高地。面对RCEP机遇,你和谁组CP?这需要山东各级政府、企业家、各类智库,民间力量以更高的智慧,更大魄力,激发更大的想象力为山东发展出谋划策、为山东的未来争取更大发展创新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