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高温天,得穿一身棉衣防冻伤

内外温差近60℃,记者体验冷库工人的“冰火两重天”

齐鲁晚报     2021年07月11日
  记者穿上棉衣棉裤才有“资格”进入冷库。
  外面是37℃高温天,在这里却裹着大棉袄、大棉裤,他们这是要“闹啥”?其实,这是冷库工作的常态。室内最低温达到-22℃,室内外温差近60℃……7月10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省城一家雪糕公司的冷库,体验了冷库工人的“另类炎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刘雨丝       

穿上棉袄棉裤
才有资格进冷库

  炎炎夏日,对于很多“老济南”来说,一根雪糕“爽”或者一包“豆排”所带来的凉爽,是最惬意的事情了。而在这些雪糕的出货地,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戴着棉帽棉手套,从早晨六点钟忙到傍晚六点。
  7月10日,济南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中午12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位于济南零点立交附近的一家物流园区,见到了群康集团冷库主管岳家春。此时,他正在一间冷库外的平台上坐着,身上披着棉衣,帽子和手套搭在一边,身上衣着和冷库外炎热的环境格格不入。
  看到有人来,他马上起身,在衣服上蹭了蹭手说:“我刚从冷库出来,身上温度还没适应呢,不敢把棉衣全脱下来,要不身体受不了。”说话间,一辆货车停在了岳家春的面前,顾不上多说话,他赶紧招呼着工人装货。
  岳家春今年45岁,在冷库工作已经7年了。对于这项天天穿棉衣的工作,他笑笑说:“在最热的三伏天,也是这一身,我们都习惯了,这就是我们的日常。”
  “每年现在这个时候最忙了,雪糕需求量非常大,天气最热的时候,就是冷库最冷、工人最忙的时候,我们在冷库里一待就是十多个小时。”安排好工人工作后,岳家春说。
  工人从里面装好货物往外运时,冷库门被打开,一股冷气突然袭来。“热吗?带你们凉快凉快去?”岳家春搓了搓双手,调侃地说。
  话音刚落,群康集团销售主管常亮给记者递过来了棉衣棉裤。看着厚重的衣服,记者只接过来了一件棉衣。“得都穿上,虽然进冷库的时间不长,但不穿棉裤可能你裤子上的洞要结冰。”冷库工作人员劝道。
  随后,记者被“五花大绑”了起来,先是在T恤外面穿了两件外套,然后又穿上了棉衣棉裤,最后师傅用胶带在腰上缠了几圈,全身被棉质衣物包裹,这样一通操作后,才有了进冷库的“资格”。
防护装备要齐全
不然就会被冻伤

  进入冷库,里面雾气腾腾,屋顶上吊着冰凌,墙壁、冷气管道上满是冰霜,仿佛置身于冰雪世界。
  记者看到,冷库的工作人员将手推车推到货物堆放区域,把一箱箱雪糕往小车上码放,然后推出去,卸下货物后又进入冷库,继续装货,如此反复。
  就在不知不觉间,“全副武装”的记者已被冻得瑟瑟发抖,手中的拍摄设备也早已冰凉。
  “这活,夏天真是‘冰火两重天’!冬天还好一点,温差小一点,里外相差个十五六度,但夏天就得相差五六十度了。大家每天都要从早晨忙到下午,车多货多,活也就多,大热天的,都以为在冰窖里会很舒服,其实正好相反。”岳家春给记者拿出温度计,上面数值停在-16℃,工人头上都结了一层白霜。
  岳家春告诉记者,在冷库上班的工人,最要紧的是预防冻伤,防护装备要齐全,不然在里面待几个小时,耳朵就会冻伤了,手指的关节也会冻肿。货多的时候,一天要搬几千箱雪糕,冰多手滑,抓不住是常有的事。
  岳家春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我这肩膀天天疼,不过,也都习惯了。我们这儿最大的都60岁了。”说罢,他又转身拉着小推车进入冷库,接着装货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