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叶小纲新书新作分享会举行

素手捧出新茶一盏

齐鲁晚报     2021年07月16日
  叶小纲新书新作分享会,7月14日在济南举行,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就其首部文学随笔新作《素手烹茶》进行分享,他从作曲家、作家、音乐教育家的角度出发,以创作的《大爱苍生》《星光》《织锦曲》《拉姆拉错》等多部音乐作品为线索,畅谈新作《素手烹茶》创作背后的灵感与故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宋说       

以笔记录人生足迹
  叶小纲创作的文章涉及文化、历史、艺术等领域,在音乐方面的创作经历,更成为他个人写作的灵感源泉,从音乐大咖跨越到文学创作,叶小纲感慨,“文学门扉,似乎比音乐更难撬开。”他形容音乐创作好似水龙头一般,打开旋钮灵感就能潺潺流出。对于音乐创作,叶小纲有着强大的“切换能力”,随时迸发灵感也能见缝插针地创作,他笑称,自己的特点就是在碎片化的时间中,创作的音乐一点儿也不碎片化。而文学创作更看重平时积累,自己也因此养成了随时做札记的习惯,“现在记性不像年轻人这么好了,看到东西就要赶紧记下来,要不然就丢了。”叶小纲笑说。
  《素手烹茶》是一部文学随笔作品,集结了叶小纲多年来的人生感悟,也渗透着他对祖国大好河山挥之不去的情结。叶小纲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山东广袤富饶的土地和文化,给叶小纲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去过山东的很多城市,济南、威海、青岛、烟台等,除了壮美的景色,山东可看的东西还很多,柳腔、吕剧等地方戏曲很有意思。”
  多年来,叶小纲以笔记录人生足迹,将观察到的社会现实、地理文化等一一铺陈,“每个地方留下的感受都不同,南方城市的空气可以攥出水来,北方的天气干燥粗粝,这些感受和接触,无论是对写文章还是作曲,都很有回味的余地。”叶小纲说。
  在分享会现场,叶小纲也与读者朋友分享了自己的著书梦,幼年时父母都爱读书的习惯,使他在青年时代就有了著书梦,“从外语书籍到中国经典作品,从《屈原九歌今译》到屠格涅夫、莫泊桑的外国小说,小时候家里几面墙的书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后来的写作和个人文学素养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叶小纲表示,今后将继续尝试写作,以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方式,为更多读者呈现反映中国音乐和文化特征的文学作品。
写文与鲁迅“对话”
  叶小纲曾在《北京晚报》开过专栏,后开设个人公众号作为以文字抒发情感的天地。《素手烹茶》书中收录的文章,就是叶小纲多年来在个人公众号发表的文章,后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整理,最终完成了这部作品。
  在新书的某个篇章中,叶小纲放进了部分自己想象中与鲁迅对话的场景,想象先生用“斜藐梅兰芳般的冰色冷脸”质问他:“所来何为?”他向先生请教:“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文章得失不由天。先生高见?”结论是鲁迅先生“果然毒奇雄文,笔之雷电,片言只语横绝。不熬鸡汤,出口皆骇然苦药。”这番有趣的“对话”,引用了鲁迅文章中的原文,并且模仿着鲁迅的文风创作。
  叶小纲坦言自己有时文字犀利,是因为在青少年时代深受鲁迅文学影响。“我清楚地记得我用第一个月的全部工资17.84元,买下了一套鲁迅作品全集,此后反反复复读了很长时间。我从没想过去写鲁迅,写鲁迅是年轻时代的一种奢望,但我们这代人都或多或少地用过鲁迅文学的相关题材进行过创作。”2017年,叶小纲为这位中国的文学巨匠创作了第五交响乐《鲁迅》作品81号(2017)。这部音乐作品包含了《闰土》《祥林嫂》《阿Q》《故事新编》等九个篇章,凝聚了叶小纲个人对鲁迅的理解,体现了鲁迅对他思想的深刻烙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