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凌晨四点的东京

齐鲁晚报     2021年07月22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特派记者 刘伟 发自东京   
  有人问科比,你为何如此成功?科比反问道,“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我没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甚至没怎么见过凌晨四点的济南,但就在7月21日,却有幸人生首次目睹凌晨四点的东京。
  如果说,凌晨四点的洛杉矶,见证了科比的努力与成功,那么凌晨四点的东京,则目睹了我赶赴疫情笼罩下的奥运,那种困顿与狼狈。
  东瀛之行不会平坦,这是早在出发之前,我就不断给自己的心理暗示。电子邮箱里纸片般飞舞的奥组委邮件,一封又一封带着加粗、大写标题的“重要通知”,令人目不暇接。抵离信息,住宿信息,日本行程规划,核酸检测证明、誓约书……被奥组委任命为CLO(疫情联络官),我在填表、签名之间闪转腾挪。
  然而准备如此充分,不可控依旧随处可见。
  在当地时间20日下午五点落地之后,我们一行四人开始出关。由于此前下载的日本政府用来入境的官方软件OCHA,一直未能正常运行,我与另外一位同事被从大部队带离,开始单独办理入境手续。
  东京奥运会期间,为了更好地进行疫情防控,控制入境媒体的行动,日本政府对国外记者进行行程审批制,行程过关,方可入境。由于上报给日本政府的行程计划数量庞大,审批一直非常缓慢,有不少媒体甚至在出发当天的凌晨,才接到日本方面的审批通过通知。
  从此前中国记者的入境经验来看,只有行程计划得到日本政府审批,OCHA系统才能继续运行,进行线上申报,那些OCHA实在无法运行的,则要落地后提交纸质材料申请入境,我们就属于后者。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从五点多开始的等待,变成了一场超级马拉松。我们身边坐着的老外,换了一茬又一茬,屋子里人多的时候,早已超出了安全警戒,看着晚来的人都走了,焦躁与焦虑,令人着急上火。
  但工作人员很淡定:“你们的行程计划有些问题”,请耐心等待。在反复沟通与协调之后,终于在晚上十一点半左右,我们被允许开始做入境核酸检测。
  深夜的成田机场,只剩下几名志愿者与记者,格外空旷,格外冷清,没有半点的喧嚣。
  在办理完各种手续,迈出机场大门时,时针已经指向了凌晨一点半,我们在机场已经等待了超过8个小时。等来出租车,从机场驶出70公里抵达入住的酒店时,已经凌晨三点半。
  简单收拾,四点钟,等我躺下,窗外天已经蒙蒙亮。一场忙碌且未知的东京奥运会采访,悄然开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