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救命的心肺复苏你真的学会了吗

齐鲁晚报     2021年08月01日
  前几天郑州暴雨,地铁5号线上的白衣逆行者于逸飞感动了无数网友。他获救后又返回救人,忙碌了六个小时,一边做心肺复苏救人,一边指导身边的人学习心肺复苏技术要领,最终成功救助多人。由于长时间跪地抢救,于逸飞再度站起来时,膝盖已经红肿,双臂也累得抬不起来。危急时刻可以救命的心肺复苏,究竟该如何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陈晓丽

八成心脏和呼吸骤停
发生在医院外

  在所有的意外中,心脏和呼吸骤停是最紧急的事件,而其中80%以上发生在医院外。为了挽救患者生命,应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是针对心搏骤停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的总称。实践证明,心跳停止4分钟内立即进行复苏者,存活率可达到50%,4-6分钟开始复苏者,存活率急剧下降为10%,超过6分钟才复苏者,存活率仅为4%,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经“脑死亡”,而10分钟才开始复苏者,存活率几乎为零。因此,抢救心跳骤停者最宝贵的时间是最初的4分钟。
  “进行CPR的第一步是要快速评估环境是否安全,特别是在交通意外等现场,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或者进行必要的防护。”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院前急救科副主任宫宁基介绍,确保安全后,再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可以拍打患者双肩,凑近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了?”如无反应,则确定为意识丧失,接下来就是通过观察胸廓有无起伏来判断有无自主呼吸。
  “在判断过程中,拍打力度不可过重,可加大呼唤音量,并大声呼救,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进行求助。”宫宁基提醒,对于意识丧失及呼吸异常(仅有叹气样呼吸)的患者都应假定为心脏骤停,并立即实施心外按压。
按压急救
每分钟至少100次

  “患者应采用仰卧位,救助者为其翻身时要注意整体转动(头、颈、体同轴转动),从而保护颈部。”宫宁基介绍,可以将患者摆放于平整结实的平面,救护人跪于病人右侧,左右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分别置于病人肩、腰部,并解开病人衣领、领带以及拉链。
  宫宁基介绍:“判断按压位置的最简单办法就是乳头连线法,即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按压。”将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掌根部长轴与胸骨长轴重合;另一手掌重叠于此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并抬起;救护者双臂位于病人胸骨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每次按压后,双手放松使胸部充分回弹,放松与按压时手掌根部都应始终紧贴胸壁,保持双手位置固定。
  胸外按压通过挤压心脏以增加血流量,为大脑和心脏提供氧和能量。在把握按压力度时,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至少为5厘米。按压频率上,每分钟至少100次。“尽管时刻强调按压时要用力按、快速按,多年的实际操作情况显示,多数抢救者按压深度还是不够。”宫宁基说。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4厘米,儿童大约5厘米)。
  宫宁基提醒,心肺复苏过程中不应搬动患者并尽量减少中断,为了保证按压力度和频率,每两分钟可更换一次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5秒内完成。
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施救顺序有先后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单人抢救,首先应立即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再开放被救者的气道,并给予两次人工呼吸,而不是先试图开放气道再开始按压。但是,假如是无意识无呼吸的溺水者,则采取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后按压的顺序。”宫宁基提醒大家,两人以上者可以同步进行,可采用仰头抬颌法、双手抬颌法、仰头抬颈法其中之一,使患者下颌与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使病人鼻孔朝天)。
  人工呼吸时应始终保持患者气道开放,捏紧其鼻孔,张大口包紧患者口唇(口对口),正常吸气,采用小潮气量(约400-600毫升),缓慢吹气(一次持续1秒以上),吹气时不能漏气,保证患者胸廓有起伏状。
  宫宁基表示,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应尽量减少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时间,正确的人工呼吸和按压配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抢救效果,但是,如果不愿进行人工呼吸,或者难以同时做好两者,应首先保证按压的准确持续进行。
  当有以下其中至少一项条件出现时,现场心肺复苏可以停止:伤病员已经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有其他救护者或医务人员接替抢救;环境安全危及到施救者;救护者精疲力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