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道上走山东记山东

齐鲁晚报     2021年08月05日
  济宁市兖州区新驿镇马号街
  □孙南邨
  
  明清两代,有一条经过山东、通往南北二京的驿路,自明洪武初年建驿站、保畅通,到成祖朱棣把南北二京确立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之后,这条路可算得上是国内最为繁忙的官大道。
  清嘉庆四年,己未科状元姚文田经过此路写有《山左道中》诗:“滕阳小雨报春耕,邹峄残山马首迎。北望海云含日气,东来汶水杂冰声。功名不数齐三士,节概终归鲁两生。旧事难从遗老问,路长心急畏邮程。”“山左”是山东省的别称,“滕阳”“邹峄”“汶水”为山东地名,“齐三士”“鲁两生”则是山东古国齐鲁名人旧事。由诗中地名前后顺序可知,姚先生此次路经山东是自南往北而来,走的“邮程”是南京至北京的驿路。
  驿路是国家“递送使客,飞报军务,转运军需之用”的重要道路,沿途设有备驿递歇息、换马的驿站。明初《寰宇通衢》载,京城(南京)至北京的驿路,起于南京会同馆,止于本司燕台驿,共设驿站39个。此路山东有驿站13个:滕县临城驿、滕阳驿,邹县界河驿、邾城驿,兖州府昌平驿,汶上县新桥驿,东平州东原驿,东阿县旧县驿、铜城驿,茌平县茌山驿,高唐州鱼丘驿,德州太平驿、安德驿。两驿间距最长的是昌平驿到新桥驿,一百里;最短的是滕阳驿到界河驿,四十五里。当年这条路南接江浙、福建、两广,不仅为邮递所用,还是沿途官员、文士、商旅进京往返的首选之道,曾有过“轮蹄络绎,丞困于迎送,夫疲于督责,马毙于奔走”的繁忙景象。
  明末清初文史学家钱谦益行经此路,有《驿壁代书》诗,从中可见这条驿路的重要性:“道梗初为行旅忧,路岐频向候人谋。喜闻直北关河信,已说山东盗贼收。便可脂车通上国,不须枉道过中州。题诗为报平安字,浊酒知君倒一瓯。”山东驿路畅通,进京不必绕走“枉道”,这在没有机械动力代步的时代,对长途出行者来说是多么重要啊!为此,钱谦益题诗于驿壁,虽是示之于同乡,却是对途经此路者广而告之的喜讯:山东路通,进京不必走冤枉路了。
  行经山东驿路的学人多,写在山东的纪行、咏怀诗也就多。从这些诗中,我们既能得知他们当年的行迹和情感,也可以为地方文化研究增添一些珍贵的佐证资料。姚文田经过山东,除了写有《山左道中》外,还在邹县、汶上县、东阿县、旧县、滕县留有诗篇。走山东,记山东,不虚此行。
  上述题壁报喜的常熟钱谦益与嘉定李流芳,曾多次往返于这条驿路。他俩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同举于乡,翌年初春同在北京会试不第而回,李流芳(字长蘅,号檀园)过山东有“谷城山好色如黛,滕县花开白似银”的名句,后来竟然成为一段诗坛佳话,就连清代大学士王渔阳、梁诗正也曾因“不见花开白似银”“如黛山色黯欲无”而惆怅不已。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钱谦益会试中第,而李流芳依旧落榜,直到天启三年(1623年),这位诗书画俱佳的文人雅士仍在赶考的路上。李流芳再次行至滕县官桥有诗记之:“山欲开云柳乍风,杜梨花白小桃红。三年三月官桥路,策蹇经过似梦中。”这些年他进京、返乡除了乘船于京杭运河外,仅在阳春三月经过滕县官桥驿路就有三次之多。李流芳在山东驿路还有《宿东阿旧县同张宗晓张宗美小饮村西梨树下作》《邹县道中》《东阿道中》《晓发邹县》诗;另外在《南归诗》(十九首)中,还写有“德州道中”“雪夜至恩县作”“东阿道中”“邹县道中”诗。
  同李流芳相比,钱谦益写在山东这条驿路的诗也不少。查看《钱牧斋全集》,其中有《滕县寄长衡》《邹县谒孟庙》《大风发谷城山》《发茌平过高唐州》《宿汶上》《赵滕县祠堂》《新嘉驿和袁小修题会稽女子诗三首》《见方孩未题壁》《汶上道中》《曲阜道中二首》《恭谒孔林先圣庙一百韵》,在《戊辰应召十首》还有“长吟颇惜齐三士,抚卷谁知鲁二生”“滕县树边朝雨细,峄山云下夕阳多”之句。他的《滕县寄长蘅》长诗至今在滕州多有吟诵:“滕县春来花万树,花红花白夹烟雾。交加嫩蕊欺艳阳,灼烁繁英照日暮……”李、钱过山东驿路,在滕县留下深刻记忆的是春日花木美景。
  李流芳、钱谦益及姚文田在这条路上都曾写到邹县,钱、姚所记是孟庙,而李诗三首则别有所思:“日出邹县东,风清峄山下。沙路软于绵,驴蹄滑如泻……”“春光无次第,雪后景已暄。爱此沙路平,青山压晴原。下车策蹇行,并辔相笑言……”“城边沙路净无尘,残月穿林欲趁人。似向江南何处见,春光晓色一时新。”李流芳在邹县特别喜爱的是这段无泥无尘的驿程沙路。
  邹县往前是兖州府,再往前有一新嘉驿。钱谦益于此地写有《新嘉驿和袁小修题会稽女子诗三首》:“红粉谁人省识真?试临青镜已伤神。还愁著眼难分别,取次先过妒妇津。”故事由会稽女子于新嘉驿题诗三首而起,当年文士多有唱和,最有名的是袁中道、钱谦益、冯梦龙、贾凫西和施闰章。新嘉驿旧址在现今济宁市兖州区新驿镇政府驻地,“新驿镇”是山东这条驿路上十多个驿站中,至今唯一保留“驿”字旧名的地方。
  明万历十三年《兖州府志·驿传志》记新嘉驿:“由昌平马驿西北四十五里,为嵫阳县新嘉马驿。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添设,有城垣聚落,驿亭整洁,可以宿止。济宁、汶上由宁阳入会城亦由此而东。”兖州府西北四十五里有新嘉驿,为何《寰宇通衢》不见提及?原因是这本明初驿路的官撰地志,成书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此时新嘉驿还没有设立,无怪昌平驿与新桥驿有一百里路长的间距呢。
  明代还有两种为方便商人出行而记有驿程的书:《一统路程图记》和《士商类要》。前书编撰于隆庆四年(1570年),亦不见新嘉驿;后书于天启六年(1626年)刻印成册,记有:“兖州府,昌平驿,四十里新嘉驿;四十五里汶上县,新桥驿。”为什么天启年间的《士商类要》有记,而隆庆年间的《一统路程图记》却无记呢?只能说隆庆书的作者在编撰时对这段路调查不细,仍是沿用了《寰宇通衢》的资料。
  李流芳、钱谦益及姚文田在山东驿路都留有诗作的还有一个地方,那就是东阿。古代东阿县城曾多次迁移,明清年间的县城在今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钱谦益在此地有诗《大风发谷城山》,姚文田有诗《东阿怀曹植》《经旧县》。李流芳在此写诗三首,其一是宿旧县同友人于村西梨树下小饮,另两首是《东阿道中》,写的也是同一个地方:“客舍东城隅,西山眺望闲……今朝谷城下,春水始一湾。麦畦绿照眼,上有青螺鬟。忽如逢故人,一笑开襟颜。山水只如此,值我归与闲。归亦有何好?试问此青山。”“腾腾兀兀逐尘行,忽似春山为解酲。高下故随人意绕,逶迤偏觉马蹄轻。谁教柳色毵毵映,不分梨花处处生。爱杀谷城山下路,风光况复是清明。”谷城山今名黄石山,山色颇美。“谷城山好青如黛”,李流芳于山东驿路为东阿山色所迷,一而再、再而三地写诗赞叹。由此也可看出,李先生屡次赴京赶考不第,不是因为他的学问不好,或许是因为他太钟情于自然山水、花木,才无缘于仕途的吧?
  这条驿路,过了茌平、高唐就是德州,过了德州就出了山东省界。明末清初山东方言小说《醒世姻缘传》,写一个无良塾师在年轻的老婆面前不想显老,把自己已白的须发全部拔掉:“挦得那个模样,通像了那鄚州、雄县、献县、阜城京路上那些赶脚、讨饭的内官一般。”“内官”即宦官,此处说的是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城宦官惊散出走的事,据史载确有其事。所言“京路”即是这条驿路,阜城往南是景县,再往南是山东德州、高唐,内官们一路南奔,大约是寄希望于南京了。
  通往两京的山东这条驿路,至清初称之为“中路”;此时山东境内又开通了一条经过禹城、济南、泰安、沂州、郯城南北方向的驿路,时称“东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