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首现“德尔塔+”毒株

多国报告“突破感染”病例,咋回事?怎么办?

齐鲁晚报     2021年08月05日
  7月30日,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前左)在拉马特甘接种第三剂新冠疫苗。 新华社发
  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当地时间8月3日说,韩国首次报告两例感染变异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的病例,均为完成疫苗接种两周后确诊的“突破性感染”病例。韩国新增病例中,感染“德尔塔”毒株的病例占比64%,已成为主要流行毒株。近期随着高传染性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在全球各地加速传播,一些国家报告的新冠疫苗接种者“突破感染”病例呈增加趋势。
  或降低疫苗有效性
  中央防疫对策本部3日说,两例感染“德尔塔+”毒株的病例中,一人近期没有出国经历,另一人从美国返回韩国。     
  韩国媒体报道,本土确诊病例是一名40多岁男子,居住在首都圈地区,5月中旬完成阿斯利康疫苗接种。上月,他的儿子所在补习班发生新冠病毒集体感染,这名男子作为密切接触者接受检测,结果确认感染“德尔塔+”毒株。第二例病例从美国返回。中央防疫对策本部没有公布其性别,仅说这名患者也已接种两剂阿斯利康新冠疫苗。
  现阶段,“德尔塔+”毒株在全球报告病例数量不多,仅在印度、英国、葡萄牙等国被发现。印度政府援引科研机构的话说,这一毒株具有传播能力增强、与肺细胞受体结合力更强、可降低单克隆抗体反应等主要特征。
  一些专家警告,“德尔塔+”毒株可能规避由疫苗接种或此前感染形成的免疫屏障,或导致某些现有疫苗有效性降低。
  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3日通报,韩国24小时内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202例,连续两天超过1200例。7月7日以来,单日新增病例数一直处于1000例以上高位,7月22日达到创纪录的1842例。韩国今年2月启动疫苗接种,大约5200万人口中,超过2000万人已接种至少一剂疫苗,约占总人口的39%。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韩国首都圈现已实施最高级、即第四级新冠防疫响应措施,首都圈外地区则实施次高级响应措施,截止日期为8日。韩国政府警告,如果新增病例数本周仍居高不下,将采取更严格措施。
“突破感染”病例增多
  近期,一些疫苗接种率较高国家报告了多例“突破感染”病例。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6日,美国累计报告6587例接种疫苗后住院或病亡的“突破感染”病例,其中74%为65岁及以上患者,共有1263例病亡。
  以色列卫生部7月24日报告,该国累计发现5770例接种疫苗后“突破感染”病例,其中495例正接受住院治疗,123例病亡。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日刊登的研究还显示,在1497名完全接种了美国辉瑞疫苗的以色列医护人员中,有39名发生“突破感染”。
  “突破感染”是指病原体突破了疫苗防线,导致完成疫苗接种的人感染了疫苗本该预防的疾病。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徐可介绍,这是因为所有疫苗保护效率都难以达到100%,保护效率越低,“突破感染”发生率越高。即便是保护效力最好的疫苗,个体差异也会导致在免疫反应较低的个体上发生“突破感染”。徐可指出,很多病毒突变快,对现有疫苗产生逃逸,也会造成“突破感染”。
  包括“德尔塔”毒株在内的新冠变异毒株正在挑战疫苗保护效果。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张军说,“德尔塔”变异株导致的“突破感染”更为多见,虽然尚不能确定是因疫苗应对该变异株时对人类的保护力较原型株减弱,还是因该变异株本身感染力和传播效率更高所致,但目前已上市的各种疫苗的免疫后血清抗体对某些变异株的中和活性确实有所减弱。
  以色列卫生部7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受变异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的影响,辉瑞新冠疫苗在以色列预防新冠感染的有效率降至39%。
  不过,“突破感染”并不意味着疫苗完全失效。张军说,在数据科学性较强的研究报告中,各种疫苗预防死亡和重症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预防轻症或感染的有效率,但“突破感染”导致的重症和死亡仍有发生。
完成接种风险减半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4日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英格兰地区完成疫苗接种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降低大约一半。英国新增新冠病例绝大多数感染“德尔塔”变异毒株。
  研究结果显示,分析对象中,每160人有一人感染新冠病毒,大约44%的感染者接种过疫苗;未接种疫苗人群感染率为1.21%,完成疫苗接种人群感染率为0.4%,约为前者的三分之一。
  考虑年龄等诸多因素调整后的结果显示,完成两剂接种后,疫苗效力为49%。“换句话说,接种两剂新冠疫苗的人群感染可能性减半。”研究牵头人、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埃利奥特说。
  埃利奥特说,虽然完成疫苗接种仍不能100%确保不感染,但接种疫苗对预防新冠重症“高度有效”;与未接种或只接种了一剂疫苗的感染者相比,完成接种的感染者体内病毒量少。最新官方数据显示,英国73%的成年人完成了疫苗接种。
两手应对“突破感染”
  “突破感染”病例的出现,可能意味着我们要接受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现状。
  “我们需要学会如何与病毒共存,把病毒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降到最小。”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医学副教授格里芬说。他认为,应对“突破感染”,一方面要继续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一方面也应延续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高检测率等措施。
  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当地时间3日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针对中小学和幼儿园未接种新冠疫苗的教师和学生,大约三分之二的美国成年人赞成秋季开学后实施口罩强制令。盖洛普调查报告提到,现阶段,美国儿科学会、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均建议所有符合条件的人接种疫苗,建议所有师生无论是否已接种疫苗都应戴口罩。
  相关专家还建议,应加快研发保护效力更高的疫苗剂型,如亚单位疫苗、新型载体疫苗、减毒活疫苗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工百人特聘副研究员史微说,研发新的mRNA多肽疫苗可应对层出不穷的变异毒株,但mRNA疫苗制备工艺复杂,研发成本高,需更长时间和更多投入才能进入临床。
  张军还建议采取适当增加疫苗免疫剂次(加强针)、采用新的免疫增强技术(如新佐剂)等方式增强疫苗免疫应答强度;还可考虑开发多价疫苗、特别设计的包含更丰富保护位点的新免疫原等以增强疫苗免疫应答广谱性。   综合新华社等消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