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级魔法到日趋理智

儿童奇幻题材剧的“进化史”

齐鲁晚报     2021年08月15日
  儿童奇幻题材向来是儿童剧中必不可少且较受欢迎的类型,从“头上有犄角”到“巴啦巴啦变身”,色彩艳丽的奇幻变身放飞了一代人童年的想象力。不过如今的儿童奇幻题材中,变身、魔法不再是小朋友的唯一选择,今年暑假开播的《故宫里的大怪兽之洞光宝石的秘密》,则为儿童奇幻插上了文化自信的翅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宋说

变身、魔法红极一时
  在90后的心中,电视剧《小龙人》是童年的奇幻剧代表,而到了千禧年,《巴啦啦小魔仙》则是承载着00后童年对于魔法的形象力。《巴啦啦小魔仙》于2008年播出,是中国首部以魔法变身、魔法穿越为主题内容的电视剧,该剧后来还被打造成“巴啦啦小魔仙”电影宇宙,截至2019年一共出现电视剧7部、电影3部。
  这部真人版奇幻儿童剧,凭借可爱独特的造型和性格分明的人物设定,曾经是万千儿童的“心头爱”。炫动魔法棒、黑魔提琴、魔仙晶石链……这些剧中炫目的道具,当年在学校门口的小卖部可谓炙手可热的“爆款”。不少小朋友拿着铅笔、扫帚等,一边背诵着剧中的魔法口诀,一边双目紧闭,想象自己变身的感觉。
  如今长大后的“小魔仙”们,回头再看这部奇幻的儿童剧,游乐王子的“雨女无瓜”、“魔仙女娃”这些梗成了主角,这部Bug满满的奇幻剧再次翻红。也有不少长大后的“小魔仙”发现,这部剧不仅是网络的“爆梗”源泉,该剧在互帮互助的正能量背后,也充满了极具教育意义细节。
  在第一部《巴啦啦小魔仙》之后,能出圈又能被称作精品的儿童奇幻题材剧实在是少之又少,于2015年播出的《巴啦啦小魔仙之音符之谜》,虽然还是原来的魔仙女王,但该剧不仅剧情拖拉,更是把大人间的爱情和友情混在一起,有网友评价,“巴啦啦一直推崇的正能量,在该剧中没有明显体现出来。”
  儿童奇幻剧的奇幻外衣被反复模仿,不少剧集过于注重儿童奇幻的外衣,缺乏接地气的剧情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内核。2020年的暑假有一部儿童奇幻题材的电视剧《奇幻仙踪》,同样是与“小魔仙”一样的真人+CG的呈现形式,融入了浓郁的巴洛克风格。这部作品由《巴啦啦小魔仙》的小蓝扮演者廖景萱执导,讲述的是作为公主的小蓝来到人间,遇到一个名叫美美的姑娘,并且教授美美各种魔法能力。
  《奇幻仙踪》有《巴啦啦小魔仙》里面不少老演员,并且在人物设定上沿用魔仙小蓝的人设,魔法世界观也和巴啦啦小魔仙的设定如出一辙,勾起不少网友对于“小魔仙”的回忆。不过,该剧的剧情逻辑却有点无视儿童和家长们的智商,小蓝公主空降陆美美家,陆美美没有任何防备之心,就让小蓝公主留在自己家了,没有考虑过有没有危险。该剧的价值观融入了不少成年人的情感,播出没多久就被告知下架,理由之一便是“魔幻类剧情以及有大人情感部分”。
有了新的审美
  近年来,儿童奇幻题材内容变得丰富多彩,熏陶着儿童观众的内心,但在它发展的过程中,部分特定的人物设置、虚幻离奇的打怪故事和神奇强大的仙术,让孩子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比如上世纪80年代爆火的儿童奇幻剧《小龙人》,讲的是几个孩子在家长面前为小青龙守护秘密,跟着它上天入地去冒险的故事。剧中的科幻部分存在过于天马行空的超现实色彩,导致很多心智不成熟的孩子看了后往往难以厘清现实和虚幻,不仅模仿剧中人物的造型穿着,甚至是一些超乎能力范围内的动作,这些奇幻气质浓郁的儿童剧缺乏接地气的故事性和文化支撑,很容易使儿童掉进想象力的“深渊”。
  儿童奇幻剧的外壳是奇幻,但围绕儿童成长教育、家庭亲情等方面来讲述故事,依旧是儿童剧始终不变的主题和初心。今年暑假开播的《故宫里的大怪兽之洞光宝石的秘密》(以下简称《故宫里的大怪兽》),就以奇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故宫里的大怪兽》改编自同名少儿文学,剧集以独特视角展现了故宫文化。故事以故宫为背景,讲述了11岁的平凡小学生李小雨,被选做洞光宝石的守护者,由此闯入隐藏在故宫里的神兽世界,并结识了仙语者少年杨永乐和少年龙子吻兽。三个小伙伴的冒险旅程继续深入,并帮助神兽们解决难题、度过危机,逐步发现洞光宝石的秘密与真谛。
  《故宫里的大怪兽》在剧中大量融入了和故宫相关的国风元素,将故宫中的取天一门、御花园、断虹桥、十八槐等多处景观以CG方式呈现,为传统文化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平时立在故宫各个角落里的神兽、仙人和精怪的雕像,在这部儿童剧中都活跃了起来,各自拥有鲜明的性格色彩,构建出隐形而繁华的神兽世界。目前该剧清一色5星好评,有不少观众感慨,“很高兴儿童奇幻剧有了新的审美”,不仅有着遵循科学的想象力,这份属于儿童的想象力也更加充满文化自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