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范电动车挂牌到督促头盔佩戴

文明骑行渐成城市风景线

齐鲁晚报     2021年08月19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见习记者 张倩男
记者 孟杰        
  电动自行车不规范行驶、行人扎堆过马路、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等问题,不仅加剧了交通混乱、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也一度成为济南文明交通整治的一大痛点。近两年,济南从规范挂牌、规范行驶、规范头盔佩戴等方面对电动自行车进行综合整治,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行人规范过马路、文明骑行电动自行车逐渐成为市民的生活习惯。
对不文明行为
加大整治曝光力度

  截至去年底,济南全市308万辆电动自行车完成挂牌登记。济南交警部门将电动自行车的综合整治纳入常态化工作,重点对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未按规定悬挂号牌、未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等违规行为进行整治。
  济南市经十路、博文路是一条位于CBD的干道,周边多是写字楼,为了方便交通,很多人选择骑车出行,写字楼下也停放了大量电动自行车。17日早上8点半到9点,正值上班早高峰,在经十路博文路路口由东向西,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观察到,半小时内约有330辆电动车从路口经过,未佩戴头盔的车主约有190人,占比超过了半数。
  7月底,济南市公安局再次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告》,通告第五条强调,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雨天或夜间骑行着颜色鲜明的雨衣或易被识别的衣物,更利于保证人身安全。针对路口驾乘电动自行车未佩戴安全头盔等不文明行为,很多路口都推出了人脸识别自动信息采集系统。骑电动车未佩戴头盔,被人脸识别系统抓拍后,将显示在路口的曝光台上。另外,不戴头盔人员信息还将被抄送到市文明办,通报其单位。
交通文明
是城市文明的生命线和基础

  对于近期济南加大对电动自行车等违规行为的整治,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很有必要。“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大众交通工具,在济南的保有量逐年增多,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和不文明行为。”王忠武称,交通是一个城市的生命线,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出行效率,同时也对群众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有很大影响。王忠武认为,这就更需要有关部门集中力量加大对交通文明的整治力度。除了前期宣传引导,法规的完善也尤为重要。
  “以前很多人对交通安全认识不够,过马路时凑够一拨人就走,从来不管是红灯还是绿灯。”18日上午,在草山岭东公交站牌前,正在等车的王大爷表示,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济南人,他对济南交通的变化感受深刻。
  据了解,1956年济南安装了第一个交通信号灯,随着科技发展,信号灯也不断改进升级,很多有了“人脸识别抓拍”功能,有效约束了行人乱闯红灯的现象,现在济南路口已经很少有行人闯灯、越线、斜穿马路了。
  “人脸识别抓拍设备”“空中交警”等科技的运用,在改善交通环境的同时,也让交通文明真正“看得见”。在济南很多路口的斑马线上,“车让人,人快走”的标语清晰而醒目,斑马线上的行人基本都会遵守交通规则,快速通过,右转的车辆也会放慢速度,遇到行人则停车礼让。
  每天在路口打扫卫生的孟先生谈到济南文明交通的变化时也说,以前的济南道路比较拥挤,一到上下班的点,车辆行人你争我抢,造成交通阻塞,但现在济南对不礼让行人的行为监管力度增强,还设立了抓拍设备,人和车不争不抢,文明礼让,成为济南文明交通的一大亮点。
  2020年11月济南市再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继续位列省会、副省级全国文明城市第一,实现了自2018年以来年度测评“三连冠”。一个城市是否文明,交通状况是一个很直观的指标。通过创建文明城市,不少城市的交通状况焕然一新,济南也不例外。
  此次抓住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有利契机,济南交警开展这次电动自行车佩戴安全头盔整治行动,也将使城市文明交通更上层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