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戴庄医院以仁心仁术点亮患者“心灵之光”

齐鲁晚报     2021年08月19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山君来 王新亮

  青春,代表着富有朝气、充满活力、敢于挑战;医生,代表着救死扶伤、敢于奉献、满怀仁心。在山东省戴庄医院,一大批富有医者正能量的青年医生们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和医院优秀的前辈们一样,用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发光发亮,努力担当守护群众心身健康的崇高职责,将如诗的年华奉献给非凡的医路。
   老年医学科副主任 王中刚 耐心细心,他是长者们的“贴心人”
  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治医师 尚鲁宁 让每一枝花朵,在阳光下尽情开放
  在山东省戴庄医院老年医学科病区,王中刚的办公室常年敞开。每天查完房,一些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们都喜欢来到这里,趁王中刚空闲之余和他聊聊家常。对此,王中刚也乐在其中。“作为一名医生,要像家人一样给予患者最纯粹的关爱,老人们则更需要向别人倾诉内心。和老年患者们聊天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病情、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有助于患者敞开心扉、放下心理包袱,和医生一起携手积极面对疾病、战胜疾病。”王中刚笑着说。
  由于大多老年精神心理障碍患者还合并多项基础躯体疾病,王中刚始终坚持从细节入手,把小事做精,用真诚的“心”级标准,努力帮助他们能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为了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意识、了解疾病常识,他每月还为老人组织一次健康宣教,帮助他们树立积极治疗的心态。为此,一位老人还专门为王中刚写了一首诗表示感谢。作为科室骨干,王中刚2017年曾到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老年医学中心进修学习,在见识了国际一流的老年科学科建设后,他也一直致力于将这些先进的经验传授给科室每一位青年医护人员,与他们共同进步,一起成长,尽心尽力守护患者的精神家园。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星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但当其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我们要尽己所能,帮助他们尽快走出阴霾回归家庭与社会,同时,更要安抚家长那颗焦急的心。”谈及自己的工作,尚鲁宁这样说道。
  在工作中,一些患儿不愿将心中的苦痛表达出来,他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先让他们笑出声来,拉近彼此的距离,病区很多孩子都喜欢叫他“叔叔、哥哥”,他就像一束阳光,透过重重阴霾照进了孩子的内心深处。他以朴素的情怀播撒爱与希望的种子,暖化了一群特殊的患者。每到七八月份,是尚鲁宁最开心的时候,一些患儿经过精心治疗后重回校园,有时电话里分享的一个个考试好成绩,更让这位青年医生与有荣焉。
  “医生这个职业,需要有敬畏,需要有情怀,需要有大爱。能把青春和理想献给医院,把健康和重生还给患者,是一件让自己感到非常骄傲的事。”尚鲁宁坦言,当医生要不忘初心,守住本真,要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跟上医学发展和患者的健康需求,这样才能帮助患者寻找回生命原有的色彩。
   精神一科主治医师 魏辰 用特别的爱,做患者最交心的朋友
  精神三科主治医师 杨真真 用敬业,书写平凡岗位中的不平凡
  对精神障碍患者来说,在疾病笼罩的“黑夜”里,精神科医生就像点亮内心的一盏盏明灯,他们以温暖的“语言处方”,与患者搭建沟通的桥梁。“交谈越深,关系越密切,就能更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和病情变化。”魏辰所在的精神一科,收治的大多都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与患者的朝夕相处中,除了对他们进行科学规范的常规治疗外,魏辰还善于用情用智去治疗患者。
  “精神科医生要学会用冷静的思维,扎实的沟通技巧安抚患者,以及正确应对突发的事件。”对于病区的患者们来说,魏辰的存在其实更像是“家长”。他传承医学人文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力争让更多的患者及家属心安。
  魏辰常说,“既然选择了做医生,就应该比其他职业付出的更多。”工作之余,他主动将关口前移,把中心下沉,义务带领团队到各县市区宣讲心理健康知识和开展义诊,让普通群众对心理健康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及倡导重视心理健康、关爱精神障碍患者。因此,魏辰荣获济宁市委宣传部(文明办)颁发的“优秀志愿者”称号。从医14年来,面对患者的信任与感激,让魏辰更觉着肩上的责任重大,同时这也成为他在精神卫生事业道路上勇往直前的动力。
  “行医治病,以‘鱼水深情’服务患者”这是杨真真的座右铭。一袭白衣加身,她日复一日奋战在临床一线,守护着一颗颗破碎的心灵。“精神科是一个让很多女性望而却步的岗位,因为面对的患者是一个言行异常、行为紊乱、沟通困难的群体。”2014年,杨真真初到山东省戴庄医院时,面对患者虽然她也有过一丝恐惧,但专业的职业精神和仁爱之心最终让她成为了患者们信任的人。
  精神疾病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一种压力,因为其特殊性,杨真真对患者的诊断谨慎到近乎苛刻,不敢有丝毫懈怠。她利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询问技巧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为患者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希望患者能够从中获益,得到更好的生活。
  在疫情防控初期,杨真真舍小家为大家,毫无怨言地留院和患者同吃同住35天,并在之后的应急观察隔离病房勤勤恳恳工作2个月,用责任和担当扛起医者的使命。虽然她的行医之路还不是很长,但她始终坚信,用一颗至善至美的仁心去服务患者,用一颗慎终如始的恒心去钻研业务,就一定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精神四科医师 李宁 用心沟通,她是患者心灵的“传声筒”
   酒依赖科医师 穆迪 守一种精神,做有情怀的医生
  拖着疾病带来的痛苦走进医院,患者往往忧心忡忡,怕自己的病情加重,更怕医生“不够认真”、“不够努力”……每当这时,李宁总会用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给他们满满的健康关爱,竭尽全力不辜负患者及家属那沉甸甸的希望。
  在李宁工作的病区,患者大多都是主动求医,但“狡猾”的精神疾病往往在躯体检查中隐藏起来,长此以往,带给患者及家属的不仅是病情的加重,还有更大的痛苦。“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患者的发声器、传声筒。”李宁说,科室接诊的群众中,不少都是抑郁症、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除了对患者本身的治疗,和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同样重要。“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我特别能理解患者及家属面对精神疾病时候的无助和无奈,所以要多站在他们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多理解他们的感受。
  “医路无捷径,我愿不断前行。”李宁坦言,每当看到精心救治的患者及家属们绽放的笑脸,她内心就充满了幸福与满足。她也会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科学、前沿、全面的诊疗服务,帮助更多患者摆脱精神疾病的困扰,让他们“安心”。
  时至今日,酒精依赖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家庭问题。而对穆迪来说,帮助每一位来院患者摆脱酒精的困扰,是她最大的心愿。虽然所在的科室收治的病种单一,但由于一些患者认识不到位,酒依赖的治疗往往是长时间的拉锯战。
  “酒依赖是躯体和精神的双重依赖,肢体症状我们可以通过治疗进行恢复,但心理依赖,需要我们和患者齐心协力、共同战胜!”穆迪表示,她曾看到患者因出院后复饮而再次让心身健康饱受折磨,也看到过患者彻底摆脱酒精,从而迎来人生新篇章。“在医路这场望不到头的跋涉里,没有什么终极胜利可言,做医生,不能让患者和家属满意,说什么都是苍白的。”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酒依赖患者在科室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摆脱了酒精的困扰,在穆迪来看来,当患者给予你一个信任的眼神、分享成功的喜悦或一句感谢时,就会让自己忘掉身上的疲惫不堪,坚持不懈钻研学习进步。在这个知识时代,拥有自己仅有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她在工作之余每天都会进行新的学习,在新的病例上进行不断探索问题的所在,传递着青春的光和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