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守艺 古瓷重生

齐鲁晚报     2021年08月22日
  王春发工作台如同化学实验室,摆满了各种瓶瓶罐罐,里面都是修复古陶瓷的材料。
  王春发正在和徒弟一起修复古陶瓷。
  王春发头戴头镜在工作室里修复古陶瓷,这一坐就是20多年。
  古陶瓷修复是一项传承了上百年的技艺。
  王春发进行线上教学,向全国各地的学员传授古陶瓷修复技艺。
  修复古陶瓷的工序繁琐复杂,前前后后大约十几种,需要耐心和细心。
  修复前和修复后的古陶瓷。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媛         

  8月19日下午,初秋的天气有些阴沉,在济南古玩城四楼,王春发正坐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戴着头镜,手拿画笔,聚精会神地为一件唐代文物进行质感处理。在他的桌子上,摆放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古陶瓷,有的破损严重还未修复,有的已经修复得完美如初。
  今年63岁的王春发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对修复技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动手能力极强。小时候就自己动手做了很多玩具,后来家里的桌子、凳子、自行车、手表坏了,他都能修好。他也经常到英雄山文化市场买来残损瓷器动手修理。1999年,王春发结识了当时的古陶瓷修复大师钱旋先生,被他的修复技艺所震撼,决定拜其为师。经过三年的刻苦钻研学习,王春发的修复技艺得到了师傅的认可,从此走上了古陶瓷无痕修复的道路。
  “古陶瓷几乎贯穿了咱们中国的整个文明史,是咱们的国粹。但是它们经岁月打磨后变得伤痕累累,如果不修复,就会失去本身的光彩。修复师在恢复古陶瓷风貌及观赏价值的同时,也是在抢救和修复传统文化。”王春发说。修复古陶瓷的最高境界是做到“天衣无缝”,看不出任何它曾经的残损,也看不出修复的痕迹,将其恢复到它原本的风貌,所以很多人都称王春发为“文物医生”。
  “无痕修复古陶瓷可是个细活儿,不但要将碎片拼接,还要恢复瓷器的颜色、光泽,有的时候甚至要寻找材料补上缺失的部分。”王春发说,在整个文物修复行业中,古陶瓷修复难度大、含金量高,主要包括清洗、杀菌消毒、拼接、配补、堆塑、雕刻、打磨、打底、试色、仿釉、勾勒纹饰、接光处理、质感处理等十几道繁杂的工序,这也就要求古陶瓷修复师必须掌握美术、历史、文学、材料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而古陶瓷修复还需要耐心和细心,需要沉得下心来才能完成工作。“修复的工序太多,一件文物修复起来,需要三个月甚至半年、一年的时间。”王春发说。
  一转眼20多年过去了,经过王春发修复的古陶瓷少说也有1000多件了,其中不乏价值千万的国宝级文物。2015年,他被评为济南市级非遗项目古陶瓷修复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后来还被评为“济南十大工匠”“山东省文物修复师”等称号,去年还申报成功了省级非遗项目。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春发意识到只有传承才能让古陶瓷修复技艺这项非遗项目更好地发展下去。
  从2015年开始,王春发开展了古陶瓷(文物类)无痕修复技艺培训研讨班,从线上线下不同渠道向古陶瓷修复爱好者们传授技艺。如今他的徒弟和学生已经有300多个,遍布全国各地。这些学徒们年龄在30-45岁之间,“他们愿意俯下身子、静下心来学习和传承这项上百年的技艺,就像一颗颗种子一样,回到当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把非遗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王春发对此很是欣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