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直说,可以减少一些受伤

齐鲁晚报     2021年08月22日
  □丛非从

  生活中的最痛,不一定都来自陌生人的巨大打击,也许是来自身边每日接触的人的琐碎伤害。比如父母、伴侣对你的挑剔、嫌弃、指责、否定、打击、冷漠……不是什么大事,但会让人很受伤。
  静下心来想一想,对于在乎你的人,虽然他伤害了你,但他可能并不知道已经伤害了你。换位思考下:你攻击过对方吗?你每次在挑剔、嫌弃、指责、否定、打击他的时候,你知道他受伤了吗?很多时候我们只顾着表达自己的委屈,完全忘记他也可能会因此受伤。假如你知道他受伤了,感受到了他的受伤,你还会那么坚定、那么狠、那么理直气壮吗?
  P同学说:老公总是嫌弃我懒、不做家务,没条理,还嫌弃我不上进,让我很受伤。我问:那老公嫌弃你的时候,知道你受伤了吗?P说:知道啊。我都跟他说过,也吵过。我接着问:那他怎么知道你受伤了呢?P说:我的表情在那里了呀。他看到我不高兴、语气不好,就应该知道我不高兴了啊。
  这就是很多人受伤后的逻辑:我的受伤写在脸上了,写在表情里了,写在语气里了,我写在这么多地方,你应该知道我受伤了。其实,即使你用语言直接表达“你这么说我受伤了”,他都不一定体验到了你受伤,何况用暗示的方式呢?
  一个人在自己情绪里的时候,是无法对你敏感识别的。生气的人会光顾着自己生气,忘记了对方是否因此受伤。这是一个人需要主动、刻意并在平和状态下观察,才能做到的,你觉得一个自己尚且处在情绪里的人,会主动、刻意去留意别人的情绪吗?
  一个生气的人,即使知道自己有点过分,也不能马上不生气,那多没面子。他得微微缓和下,才能既保留自己的面子,又减少对你伤害的内疚。所以,你不要期待别人意识到伤害了你之后会立刻改变态度,他总得有个缓冲。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我的老公就没那么好脾气。如果我表达受伤,他通常会说“你怎么这么矫情”“就你事多”之类的。对方并不理睬你的受伤,反而说话更狠了。其实语言能表达出来的非常有限。你表达了受伤,和对方是否真能体验到你受伤,完全是两回事。我们总是以为自己的感受是被他人知道的,所以就该被他人照顾。实际上这是婴儿的全能自恋:我怎么了,妈妈就应该知道。实际上你无论多么明显地表现你的受伤,他人可能还是不知道:或者没留意到,或者不理解,或者没感受到。
  一旦他人理解并感受到了你的受伤,伤害的动作就会降低。哪怕是你在报复敌人,敌人受伤后,你在短暂的快感后也会生出失落和悲悯,你的恨也会相应降低。这是人的本能,如果我们体验到了他人的受伤,是会自动有所收敛。前提是体验到,而不是别人咋咋呼呼受伤了,你看他张牙舞爪的样子,一点都感觉不到。
  因此你需要表达。表达分两部分:一是感受。告诉对方你受伤的感受。而不是告诉他他错了。“我受伤了”和“你错了”,带给别人对你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你错了”会让对方陷入自我保护的防御,完全没有多余的精力顾及你。二是原因。如果你单纯只表达受伤,对方容易感觉到你无理取闹、不可理喻。所以你需要告诉他你为什么会受伤,你基于他做的事情联想到了什么。
  也许你会发现这有点难,有时候你宁愿用吵架表达愤怒,也不愿意表达愤怒背后的受伤。因为表达受伤有羞耻感,表达受伤就是在自我暴露。自我暴露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困难的,他们不愿意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活动告诉对方,不愿意让对方了解真实的自己。会觉得一旦向对方敞开脆弱,就会被羞辱、被指责、被利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