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先生的青岛情缘

齐鲁晚报     2021年09月10日
  陈敬莘与罗格合影。
  北京时间2021年8月30日凌晨,国际奥委会宣布:国际奥委会前主席、比利时人雅克·罗格伯爵不幸逝世,享年79岁。9月2日上午,罗格追思会在青岛奥帆中心举行。青岛帆船界人士、后奥运时代的践行者等30余人前来寄托哀思,追忆曾是一名帆船运动员的罗格主席与青岛的不解情缘……
  曾担任青岛市奥帆委主席助理、秘书长的陈敬莘在悉闻罗格先生的噩耗后深感悲痛和震惊,由于工作关系,他与罗格有过两次近距离接触。忆往昔,一切历历在目,宛如就在昨天。

  □陈敬刚

  2001年至2013年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期间,罗格曾在奥帆赛举办前后三次访问青岛。罗格认为青岛奥帆赛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奥帆赛”,并对青岛充分利用“奥运遗产”全力打造“帆船之都”高度赞赏。
  陈敬莘深情回忆:2001年7月13日中国首都北京申奥成功,青岛成为北京的奥运合作伙伴城市。不久,一场国际OP帆船锦标赛在青岛举行。由于当时青岛奥帆中心码头还没有建成,于是临时将赛场安排在位于青岛第三海水浴场的海域举行。看到条件设施相对简陋的比赛环境,各国参赛运动员和教练员纷纷皱起了眉头。这时有几位到场的专家给刚刚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罗格提出建议:是否应该将奥帆赛的承办地点安排在中国其他城市?
  对此,罗格给出了明确答复:“对于青岛这座城市我毫不怀疑,我认为只要他们想做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最好!”简短又坚定的话语充分展现出罗格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对青岛人民无限的信任和支持……
  初相遇,感受“东方瑞士”魅力
  罗格主政国际奥委会期间,恰逢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举办,他也因此与中国、与青岛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帆船运动员出身的罗格主席对青岛关爱有加,不仅多次从专业角度对青岛奥帆赛的筹备工作给出诸多建议,还多次对青岛和青岛奥帆赛给予盛赞。在罗格的运动生涯中,他先后三次以帆船运动员的身份参加过奥运会,曾获得过奥运银牌。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对承办2008年奥帆赛的青岛怀着“天然的亲近感”。
  2005年10月,在青岛奥帆赛筹备期间,罗格第一次访问青岛。10月14日晚,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一行乘坐的专机降落在流亭国际机场,开始了对青岛的全方位亲密接触。与罗格一同抵达的还有国际奥委会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香港奥委会委员霍振霆、国际奥委会中国执委于再清、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王伟等人。15日上午,青岛市委领导在香格里拉大饭店会见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一行。
  走进奥帆委办公区域,摆在大厅正中央位置的青岛奥帆赛场模型吸引了罗格。“这里是停船区,这里是比赛区域,这里是奥运分村,这里是媒体中心……”如今的山东港口集团总经理李奉利时任奥帆委副秘书长,他用英语向罗格详细介绍着青岛的奥帆赛场。罗格不住点头:“这里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青岛筹办一届成功的奥帆赛前景十分乐观。我对奥帆委表示祝贺,你们完成了很了不起的工作,国际奥委会很感谢你们。我相信你们肯定会用后三年的时间,筹备好剩下的工作。”
  当天,罗格乘“盛世号”游艇考察了青岛的海域,然后又乘车考察了青岛市容,并登上市南区小鱼山,俯瞰这座红瓦绿树的城市。在考察即将结束时,罗格说:“我为青岛的奥筹工作感到非常激动。相信奥筹工作将为青岛未来几代人留下很好的遗产。”罗格还表示:“我参观了青岛的老城,惊喜地发现青岛是现代风格和古老文化结合得很好的城市,青岛人在保存古老建筑方面非常明智。”
  作为参加过三届奥帆赛的帆船名宿,罗格在听取青岛奥帆委汇报的同时,从专业角度对青岛奥帆赛的筹备工作给出了诸多建议。青岛优美的自然风光、整洁的市容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办赛条件,让罗格相信青岛“举办一届成功的奥帆赛十分乐观”。
  罗格的彬彬有礼和平易近人,是他留给这座城市的印象。能和国际奥委会主席合张影,成为许多人珍视的纪念。只要有人提出合影要求,罗格总会微笑着点头答应,并让摄影师把他那和蔼的微笑定格在镜头里。在市迎宾馆,当一名市民拿出一叠明信片让罗格签名时,罗格掏出笔,仔细把名字签了一遍又一遍。即将离开迎宾馆时,一名工作人员拿出一本留言簿希望罗格能写点什么,罗格想了想,一笔一画地用汉字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罗格。
  不管给谁签名,罗格总会先从右裤兜里掏出一张小纸条看一下,然后在签名本上一笔一画地写下了“罗格”二字。时任奥帆委工作人员的戚跃女士至今都对这一细节记忆犹新,小纸条上是罗格亲手打印的“中文小抄”。“他之前肯定把自己的中文名字练了好多遍,这足以看出罗格对中国、对青岛的重视与尊重。”戚跃说道。当年罗格对奥帆委全体工作人员的中文签名,如今已是奥帆博物馆的重要展品之一。
  “听说四年前,您曾在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说,如果有机会,您要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地——青岛看看。您这次来青,是实现当年的承诺吗?”
  面对记者的提问,罗格坦诚地回答:“对,我很高兴来到青岛。我看到奥帆委的工作非常出色,我相信到2008年,各项工作都会准备得非常完美,那时我会再来青岛看看。”
  故地重游,见证帆船之都风采
  2008年青岛奥帆赛期间,罗格兑现了自己三年前许下的承诺。8月19日,罗格与夫人一起乘船在浮山湾观看了奥帆赛,对赛事的各项组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罗格先生与夫人参观了青岛奥运村,看望了参赛运动员,详细询问了他们的比赛和生活情况,并祝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曾是一名帆船运动员,如果我再年轻些就好了,参加奥运会是人生一大乐事。”在青岛奥运村,罗格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当日下午4时20分,罗格一行在青岛奥帆委常务副主席、青岛奥运村村长臧爱民的陪同下来到青岛奥运村,他参观了“映像中国”民俗文化展,并愉快地写下了“祝福奥运村”和“非常感激”的留言。伴着扬琴《天山诗画》优美的旋律,罗格与夫人观看了“崂山茶道”表演,并品尝了精心冲泡的中国功夫茶。在青岛奥运村的民俗文化展区,来自安徽的撕纸书法艺术家蒋劲华赠送给罗格一幅撕纸书法作品《惠风和畅》,并说罗格先生给奥帆赛带来了惠风,罗格听了很高兴。
  此时,岛城著名的民间艺术家周克胜先生手拿一把剪刀和一张薄纸片,在十几秒的时间内现场为罗格剪裁出一张肖像剪影,周围的人都纷纷称赞剪影逼真。精美奇妙的中国民间艺术使得罗格惊叹不已:“我要把它带回家,悬挂在客厅里……”
  罗格在青岛奥运村一边参观,一边和运动员打着招呼。他评价说:“村里的设施非常棒,运行非常好!”他还说:“这里所有的人脸上都带着微笑,是我见到的最棒的帆船奥运分村。”
  在8月21日全部竞赛结束后,罗格盛赞青岛奥帆赛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奥帆赛”。
  曲终人未散,翌年再续前缘
  北京奥运会和青岛奥帆赛圆满落幕,但罗格与青岛这座北京奥运合作伙伴城市的情缘却并未从此了结。
  一年后,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罗格抵达济南,准备出席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11届全运会。这是罗格第三次出席全运会的开幕式了,此前的第9届广东全运会和第10届江苏全运会开幕式,罗格曾先后出席。2009年10月17日,罗格由济南乘专机抵达青岛访问,参观了奥帆博物馆和崂山太清宫。在太清宫,罗格参观并聆听了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人文景观的讲解,还欣赏了道乐演奏。风景如画的崂山美景和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深深吸引了罗格一行。
  博物馆内详实的影像资料、丰富的陈列品、浓郁的奥运意韵……一件件弥足珍贵的奥帆藏品,无声地诉说着百年青岛携手百年奥运的历史辉煌。奥帆博物馆浓缩了青岛人民兑现郑重承诺、实现奥运梦想的艰辛历程,全面再现了心随帆动、驶向成功的精彩瞬间,充分展示了中国帆船之都的风采魅力。当罗格看到馆内自己的铜像时,显得激动而兴奋,主动和夫人站在铜像边合影留念。
  “我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名帆船运动员,所以对青岛这样的帆船城市有着更亲近的感情。”参观完奥帆博物馆后,他对青岛奥运遗产的利用和奥运知识、奥帆知识的普及称赞不已。罗格说:“青岛为举办一届成功的奥帆赛作出了巨大努力,现在正全力发挥后奥运效应,推进青少年帆船运动。青岛帆船运动的基础设施非常好,新建的奥帆博物馆也非常出色,这是我见过的最棒的奥林匹克帆船博物馆”。
  “罗格主席给我的最深印象就是非常有人情味,对每个人都很热情,都认真地打招呼。”时任分管体育工作的青岛市副市长臧爱民这样回忆。罗格曾不止一次地表示,青岛一定要传承好奥运遗产,发挥好青少年帆船运动的特色,不断增加帆船人口。
  在后奥帆时代,新的挑战和机遇接踵而至。罗格先生虽已逝去,但他与青岛这座城市的情缘并未减淡。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必将继续践行罗格主席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