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灯半盏”写对联

齐鲁晚报     2021年09月10日
  古代的教书先生和主管教育的官员都是社会上的低收入人群,他们虽然干着春风化雨的育人工作,但生活却十分贫寒。尽管如此,教书先生和主管教育的官员并未放弃教书育人的理想,而且善于苦中作乐,闲暇之余将自己的贫寒之状写成对联,使人在回味绵长的同时,也为之感慨万千。
  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李璧瑜的读书人在某县担任教谕之职,所谓“教谕”,就是管理全县教育工作的主管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县教委主任。不过,古代的教谕和现在的教委主任比起来,收入和待遇方面有着天壤之别。当时,李璧瑜这位教委主任一级的公务员,工资非常低,于是,他心有所感,就挥笔写下了这样的对联:“伤心夜雨,蕉窗点寒灯半盏,替诸生改之乎者也;回首秋风,桂院剩秃笔一支,为举家谋柴米油盐。”这是一副感叹贫寒生活的对联,从“伤心夜雨”“寒灯半盏”“回首秋风”“秃笔一支”这些语言中,一位充满辛酸泪的读书人形象跃然纸上。
  同样是在清朝,有一位名叫张成新的某县教谕,也写了一副描绘自己贫寒生活的对联:“耀武扬威,隔窗子怒门斗两眼;穷奢极欲,提篮儿买豆腐半斤。”上联的意思是说,教谕虽然也是当官的,但是却毫无威风可言,隔窗向守门人瞪瞪眼就算是炫耀自己的官威了。下联的意思是说,身为主管教育的官员,自己提着篮子买上半斤豆腐品尝一下便已算是穷奢极欲了。这副对联表面上看来是自嘲,其实,字里行间包含了许多的不平与辛酸。
  依然是在清朝时期,有位名叫刘智青的某县教谕也写了一副对联:“百无一事可言教,十有九分不像官。”这副对联非常简洁,却形象地表达出了古代那些主管教育的官员贫寒而凄苦的生活状态。
  身为主管教育的官员,生活境遇尚且如此艰难,那么,古代的那些教书先生的生活就更是困苦而窘迫了。
  清朝时,一位姓王的老先生已是花甲之年,依然在勤勤恳恳教书育人。一年春节前夕,王老先生看见别人都买了大包小包的年货准备欢欢喜喜地过年,摸摸自己只装着几文钱的口袋,不禁满怀伤感,于是,他便写了一副对联贴在自己的房门外。这副对联是这样写的:“白发萧然,看他人儿女夫妻,千般恩爱;黄金尽矣,数此日油盐酱醋,百计安排。”白发苍苍的老先生望着别人热闹过年的情景,想想自己一分钱要掰成两半花的贫寒生活,怎不凄然感叹?
  古代教书先生的生活的确是极其贫寒而艰苦的,有一副描写古代教书先生的生活状态的对联是这样写的:“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还有一副对联也是描写古代教书先生的贫寒生活的:“座上无毡,且喜身寒心内暖;门前有粟,谁怜眼饱腹中饥。”
  这样的对联虽然只是区区几行文字,却不难看出古代教育工作者的生活大多是贫寒而辛酸的,然而,古代的教育工作者又都是自守清贫,将自己的心血贡献给了学生们,这既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也是一件不幸的事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