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七十年,扬帆启航再出发

传承精魄医脉,济医附院全面开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齐鲁晚报     2021年09月14日
2021年9月14日 星期二 编辑:李锡巍 组版:曾彦红 校对:邓超
C04
  本报济宁9月13日讯(记者 孔茜 通讯员 张勇) 9月10日-12日,2021山东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建院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在圣都会议中心成功举办。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袭燕,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红玉,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英泽,山东省医院协会会长、滨州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升田,济宁医学院党委书记高哲学,济宁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姚庆强,济宁市委副书记张红旗,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颖,济宁市政协副主席班博,济宁医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济医附院党委书记崔文,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焦华,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主任鲁先灵,济医附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甘立军,省内知名医院主要领导,济宁市任城区、太白湖新区、市直机关相关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济医附院老领导、离退休和在职职工代表等参加开幕式。山东省医院协会、山东省医学会,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副校长、山东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副校长陈子江,济宁医学院原党委书记、济医附院原院长武广华等组织和个人专门为大会发来贺信。
  在11日上午举行的大会开幕式上,袭燕代表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向全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和济医附院建院70周年表示祝贺,她表示,济医附院是全省公立医院优秀代表,一直秉持良好的开拓创新的传统,经过70年的改革发展,医疗诊疗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了省属公立医院龙头带动作用,为保障山东,尤其是鲁西南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健康山东、健康强省工作中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担当。
  姚庆强代表济宁医学院全体干部职工向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多年来济宁医学院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精勤不辍、开拓创新,现已形成“三区一园”办学格局和“一体两翼,强龙头”办学定位,围绕“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应用型现代医药科技大学”奋斗目标,稳步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131”基本思路,学校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轨道。学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是对济医附院发展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希望医院以建院70周年为契机,开启新征程,全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更为先进的医院管理,更为精湛的医疗技术,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持续为山东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建院70周年之际,医院携手山东省医院协会,举办了此次山东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重点围绕如何顺应时势大政,充分发挥公立医院资源优势,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展开探讨。作为济宁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医院将不负学院所托,继续挑起医疗、教学、科研重任,再创佳绩。”崔文表示,70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对医院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医院实现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生态环境,70周年华诞是医院新的起点,医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更好地守护区域百姓健康,更好地为济宁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甘立军在致欢迎辞中表示,经过70年发展,在各级领导、历届领导班子和几代附院人的共同努力下,医院已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型医院,逐渐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指导基层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特别是武广华同志担任院长期间,带领医院较早在全国开展了单病种限价、临床路径管理、爱心医疗救助等工作,使医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为医院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两年,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连续两年排名前100名,位列全国前7%,综合实力跻身全国三级综合医院第一方阵。十四五期间,医院将实施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升级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院战略、精细化管理战略和文化发展战略,努力将医院建设成为省级高水平疑难危重症救治中心、省级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和省级高水平临床医学研究平台,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随后,在大会“爱心医疗救助工程”早产儿救助公益基金项目启动仪式中,济医附院承诺将每年拿出50万元用于早产儿救助。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指导专家聘任仪式环节,医院为16名指导专家颁发了聘书;在知名专家名医工作室揭牌仪式环节,医院为6位全国知名专家设立了名医工作室。
  当日下午,6个分论坛分别开展了新技术研讨和学术交流,分别为《第十四届鲁西南心脏病高峰论坛》《2021年临床路径单病种限价管理高峰论坛暨山东省医院协会临床路径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专科护理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第三届微山湖骨科高峰论坛暨骨科微创技术新进展研讨会》《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感染预防与控制践行高峰论坛》《第四届微山湖康复医学国际论坛暨智能康复临床应用研讨会》。来自全省各级医院医学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进行了学术交流与探讨。
  济医附院将以举办此次全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和院庆70周年系列活动为契机,乘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东风,全面开启新的跨越发展篇章,在山东省卫生健康委、济宁市委市政府、济宁医学院党委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大卫生健康理念,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办院理念,以建设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统筹“一院两区”高质量协同发展,奋力书写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篇章。

  大会现场。
患者生命垂危,移植手术筑“二次生命” 济医附院血液科开展首例实体肿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小板输注“失效”
癌症患者惊险14天

  “我想吃火锅,还想喝啤酒!”9月5日,在济医附院血液科病房内,刚刚出仓的小路已经有力气再次站起来了,走了几步后,坐在病床边对家人说起了未来的向往,而因肿瘤转移导致失明的双眼也在今天有了好转——他的右眼终于有了光感!
  29岁的小路是济宁人,2020年4月因鼻窦炎进行手术治疗时,病理确诊横纹肌肉瘤,随后的时间,小路和家人奔波在国内各大医院求医治疗,但遗憾的是无论常规化疗、手术还是局部放疗、免疫治疗等手段治疗效果都未达到预期,疾病进展至晚期,预后极差。当年7月,小路又突发全血细胞减少,之前的抗肿瘤治疗方案因骨髓衰竭无法继续进行,随之而来的是致命的感染及出血,更加不幸的是患者已经出现脓毒症、重症肺炎,以及止不住的眼部肿瘤出血。
  今年年中,不忍风华正茂的年轻生命就此凋零,小路来到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患者身体状况非常差,血小板数值是正常人的五十分之一,这意味着他的身体承担不了绝大多数的治疗手段,只能通过不断输注血小板减缓症状。”济医附院血液科医生贾璐表示,随着病情加重,血小板输注效果也不断变差。科室团队立即给予小路强有力的抗感染支持治疗及止血措施后,才使病情暂时稳定下来。
  为了守护挽救住这一年轻的生命,血液科主任张颢带领科室专家团队多次进行会诊,全面平衡利弊,针对患者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最终决定迎难而上,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进行综合评估后,决定为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为小路构筑健康基底的“二次生命”。
  8月22日,在经过前期预处理后,小路及其胞弟进入移植仓,成功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然而对于科室医护团队和小路来说,此后在隔离仓内的14天才是真正的“鬼门关”。
  “患者情况十分特殊,因为眼部肿瘤小路已经失去了自理能力,护理难度比较大,需要我们24小时时刻注意。”科室副护士长张素珍对小路仓内一次突发出血印象深刻,当时小路双眼渗血严重,在第一时间通知值班医生的同时,采取压迫止血等多种手段终于才让小路各项体征有所恢复,度过了一次难关。
  在手术12天后,小路粒细胞植入造血功能重建,9月5日,历经14天的惊心动魄小路终于成功出仓,这也标志着济医附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肿瘤的新突破。“经过预处理结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有望提高此类疾病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张颢说。
治疗手段不断开拓创新
发展水平受到业内认可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是一个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科室,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技术协作医院”。多年来,科室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开拓进取,目前已开展各种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科系统恶性疾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恶性实体肿瘤等,最大化的为患者谋求利益。
  该院血液科主任张颢介绍,小路手术的成功得益于科室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方面的专业优势。该项技术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达到缓解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甚至达到治愈的目的。血液科自2013年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科室开拓创新,现已成功开展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微移植、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200多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目前科室下设白血病、淋巴瘤及骨髓瘤、红细胞系统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出凝血疾病五个亚专科,年门诊量2万余人次,出院病人6千余人次。突出“造血干细胞移植、生物细胞免疫治疗、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技术、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检测”四大特色技术,是鲁西南科室规模及设施最完善的血液病专科,已经成为鲁西南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
  “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不断贡献新的力量,是我们的职责和前进的力量。”张颢表示,医海行舟,不进则退。目前科室在研课题数十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项、博士启动基金3项、山东省基金3项,市级、校级课题数项。对于前沿治疗手段的探索和渴求,让他们始终走在前列。未来,随着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高,科室也将会面对更多的挑战,用始终不忘的初心,将“救死扶伤”的职业责任贯彻到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张勇 高爽

  日前,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团队为一名横纹肌肉瘤晚期患者完成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成功出仓,患者病情得到极大缓解,为患者重获新生打下坚实基础。据了解,此次是该院首次为实体肿瘤患者进行移植手术,标志着该院血液科治疗手段再上新台阶,该项技术在省内外鲜有开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以为晚期实体瘤患者开辟一条重生之路。

  出仓后,患者身体状况得到改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