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人才“活水”,乡村如逢甘霖

大水泊镇,美丽乡村有了文艺范儿

齐鲁晚报     2021年09月21日
  威海设计谷项目独具特色。
  ▲瓦屋村口矗立的“中国漫画村”石碑。
  ◤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威海设计谷创始人李久太。
  大水泊镇,位于向海而生、面海而兴的威海市文登区。
  这个拥有4万多人口的胶东小镇,自2017年到现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设计村”“漫画村”“康养村”在内的20多个村启动了具有文化特色的乡村建设,建成了集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歌舞影媒为一体的文化集群。20多名国内外知名博士、教授、专家汇聚于此,吸引了400多名高层次人才作为“新村民”落户村庄……在改变村容村貌、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他们也为大水泊镇带来了新文化、新思想。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田汝晔 高广超 王震
于佳霖 田佳玉       

“新村民”纷纷落户
  “村子里可是有了大变化,李博士他们来之前可没这么干净。”大水泊镇初家村妇女主任王基贤指着村里的一处民宿向记者介绍道。顺着她所指的方向,一处青瓦白墙的院落出现在眼前,推开大门,院落里颇具文艺范儿,绿植、花草、假山都是精心设计过的,有形有意有境。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处房梁坍塌、多年无人居住的老宅子。像这样的老宅子,初家村里已经成功流转了33处,它们被设计得古朴、整洁又极具美感,与村里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
  “村里有不少来自北京、哈尔滨的精英人才,在李博士的号召下,他们还在这里安了家。”在一旁的初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汶旭有些骄傲,他们口中提到的李博士,就是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威海设计谷创始人李久太。
  记者见到李久太时,他刚和一批前来参观设计谷的客人沟通完。李久太的衣着非常时尚,身着黑色上衣和牛仔裤,一双高帮马丁鞋,他身上的标签有很多: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文登站站长、跨界先锋设计师、唐山地震遗址公园设计者……他告诉记者,“我最喜欢大家叫我李博士,比李总听着更顺耳。”
  李久太天生豁达又随性,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让他和大水泊镇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觉得是缘分和感情留住了我。”在问及选择大水泊镇的原因时,李久太毫不犹豫地说出了理由。自幼在农村长大的他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在农村建一个“乌托邦”载体,把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吸引过来,聚集在一起,成为各种设计资源的聚合地。
  梦想有时候离得很近,李久太常说自己是幸运的,他的人生里有了大水泊,大水泊的发展里也有了他,“把我们之间的关系说成天作之选不过分。”李久太如是说。2017年,他选择了三岐山上一处废旧的养貂厂房,卖掉了在北京的别墅,和大水泊镇政府签订了合同。三年后,威海设计谷项目拔地而起,一期工程打造了四栋别具风格的建筑,目前二期工程正在抓紧推进。
  设计谷建成了,一批国内设计师、设计机构闻讯而来。多相工作室、朴素工作室等4家设计工作室正式入驻,中国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曹晓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宋晔皓等20多名顶尖建筑设计师在此安家。
老村庄裂变式发展
  有了人才“活水”,乡村如逢甘霖。2019年,李久太又把妻子和女儿接到了大水泊镇初家村,一家人都成了新村民。此后,威海设计谷陆续吸引着全国各地具有乡土情怀的人才到村居住。
  “我们就是想用创意盘活闲置的农居,打造成具有传统韵味的特色民宿,也能带动原来的村民改变生活方式。”李久太说,他在初家村成立了“初心公社”,流转村民闲置房屋,他同村里签订租赁合同,二十年后还给村民们一个经设计师修葺一新的房屋。另外,每位“新村民”每年在村里合作社消费3000元至5000元。同时,李久太还流转镇域内的180亩撂荒地,每年给村合作社10多万元租金。
  “新村民”的到来,让原村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除了流转房屋的增收,李久太还给村里的地瓜注册了“薯国演义”商标,采用基地直供的形式,将地瓜销往一线城市。去年冬天,原本1元一斤的地瓜卖出了5元的高价,带动了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
农村搞起漫画和二次元
  在大水泊镇,“漫画村”瓦屋庄村也是设计师们打造的颇具特色的农村“社群空间”和“文化名片”之一。
  在瓦屋庄村村口,有一块写着“中国漫画村”的硕大石碑,走进村里,房屋的墙壁全是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彩绘漫画作品,为观众打开一扇通往“二次元”世界的大门,其中一面画着绿巨人的墙早已成为网红打卡地。走进村中,毕克官美术馆门口的几个大字十分显眼,门口的连廊上有不少村民正给前来参观的游客指路。
  毕克官美术馆的轮值馆长于宏利正在收拾桌上孩子们留下的画作,作为瓦屋庄村一名“新村民”,于宏利笑称自己很合格,在村里呆得久了,他已经能听得懂村民的方言,有时候自己也能来上几句。
  谈起毕克官美术馆,于宏利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他告诉记者,自己早已熟悉了这里的每一幅画作,熟悉了它们背后的故事,随手一指,他便能说出每幅画的创作意图、时间及意义。
  毕克官美术馆是馆长闫传明结合瓦屋庄村的实际情况,携手全国著名漫画家毕克官之子毕为民、水墨时间榜联合发起人欧阳德中等,以毕克官画作为主题,由村子里的老粮仓改造而成。“我们对粮仓本身并没有做太大的改动,而是遵循了原本的结构和石头设计风格,在此基础上做了简单的分区和改良。”于宏利介绍道,美术馆筹备了近两年时间,施工时间跨度达一年之久,去年5月1日落成并正式开放,这也是威海第一座漫画美术馆。村里还为毕克官美术馆配套建设了“一园”——炁园,由老粮仓北侧两个石头老院子改造而成,一馆一园互相借景且浑然天成。
  美术馆开馆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漫画家和游客络绎不绝,“门口还排起了长队。”于宏利回想起来有些激动,“那天闫馆长接到的电话都是咨询开馆时间的,谁能想到一个美术馆会吸引那么多人来呢,这就是瓦屋庄村的魅力。”说起这话时,于宏利眼睛都亮了。
  中国漫画村是瓦屋庄村的文化艺术IP,“六水炁村”则是瓦屋庄村在漫画二次元世界的名字,“六水炁村”也是中国漫画村的核心品牌和文创产业体系。在漫画世界中,六水老道是六水炁村的村长,也是第一个对外发布的漫画形象。
  “我们不是单纯地去开一个美术馆,核心目的是给村庄赋能,打通漫画和现实的壁垒。”于宏利介绍道,漫画相对来说是一种易于被大众接受的艺术形式,只有文化作引领,才会有更多的新乡贤和创客来到这里,一起来建设瓦屋庄村。
  目前,毕克官美术馆已举办中国(威海)原创动漫展、第一届中国(威海)国际漫画艺术展暨“红人奖”国际幽默艺术双年展十五周年国际漫画大师精品展等多场高质量、高水平的画展。
首席专家成了“领路人”
  光有名片不行,关键还得有人气。大水泊镇不少村庄老龄化、空心化现象非常严重,愿意留在基层,扎根基层的年轻人更是屈指可数。
  “美其所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大水泊镇乡村建设的理想,而业态各异,领域不同的博士、教授成为了大水泊镇“阳光工程·首席专家制度”的首要人选。在大水泊镇的首席专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退休教授张海英永远都是亲力亲为的那一位。
  作为学者,乡村从来没有离开过张海英的视野,而深入乡村、守望乡村、服务乡村,一直是她的坚定选择。2019年7月,张海英离开自己呆了一辈子的“象牙塔”,把大水泊镇变成了她的第二个“家”,她在大水泊镇创办了远山泊书院,开展乡村调研。在这里,张海英为自己的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研究找到了落地生根的土壤,大水泊镇的田间地头有她,朱家岭村的板凳炕沿上有她,书院的文化讲堂里也有她,两年时间,这些已经成为张海英的日常生活。
  “在我看来,是大水泊镇给了我这个学者一个机会。”张海英明确表示,解决乡村的现实问题将会面临各种困难与挑战,“但总得有人去做,我愿意做这个人。”张海英讲到这里,声调明显提高了几分。
  “我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和目标。”张海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坚守良知、身体力行、怀揣责任与担当,她把这份学者的初心化成了推进乡村建设的力量。
  刚到大水泊镇朱家岭村,张海英就着手开展工作,帮朱家岭村引进藤编项目,与村干部一起制定发展规划。在她看来,乡村建设少不了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但更重要的是构建政治、经济、文化三轮驱动,一二三产融合的模式。
  在大水泊镇89个村里,朱家岭村属于规模较小、资源较匮乏、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的一个。在经过一系列考察和田野调查之后,张海英决心举办乡村文化课堂系列活动,为村民文化课堂设计了“乡土文化传承与我的担当”“我的身体我做主”两个板块。在课堂上,张海英还设置了手工制作小扇子环节,通过共同参与、人人动手,让村民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每一位农民都有匠心,他们都有对美的追求以及展示美的能力,个体的美好终究会成就整个乡村的美好,这对乡村振兴的实现是弥足珍贵的。”张海英认为,乡村文化课堂更像是一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未来,我们打算沿着乡村振兴的大方向,依托镇政府的各项扶植政策与制度,依靠村‘两委’的带头作用,按照生产、生活、生命、生存、生态‘五生共建’发展思路,让乡村走上一条有生命力的发展道路。”张海英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