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高校、混合体制、民营机制,山东首个公办高职“混血儿”一岁了

“混改”这一年,带来新校区新专业

齐鲁晚报     2021年09月23日
  新校区一期19栋建筑全部封顶,成为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混改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9月22日,中秋假期刚过,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也迎来了所有建筑的正式封顶。2020年9月25日,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正式成为山东省第一个整校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公办高职院校,新校区建设也成为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混改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在过去的一年,这个山东公办高职首个“混血儿”“公办高校、混合体制、民营机制”的办学体制体现在哪儿,“混改”到底改了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尹明亮

 投资10亿建设新校区
  随着最后一斗混凝土的正式浇筑,山东化工职业学院位于渤海之滨的新校区一期19栋建筑全部封顶。
  “眼看着新校区就要建成了,希望明年离校实习前还能用上这里的新校区。”看着缓缓升起的最后一斗混凝土,一位空乘专业的学生自言自语地说。
  在施工现场,从新校区建设伊始就奔波于工地的学校基建办公室主任郝连涛同样顶着太阳一直目不转睛地望着那一斗混凝土。“因为建筑材料涨价等因素,一期建设预算不断增加,预计到年底投入使用,可能需要10亿左右,但各参与方积极配合,新校区建设进展还算顺利。”
  根据一年前的混改方案,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参与混改的山东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9月22日封顶仪式主席台上就座的也依旧是与一年前混改协议签署时相似的面孔,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山东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潍坊市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一众参与学校混改以及新校区建设的单位负责人时隔一年,一起来见证着这个阶段性的成果。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在潍坊落地四年,新校区也是学校新的未来,新的希望,如果没有混改后社会资本对新校区建设的投入,这个新校区的未来或许依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上午封顶仪式开始前,山东化工职业学院院长王敬良一个人在新校区转了一圈,对于新校区一期项目的整体封顶,这位一手操盘学校混改的老校长看得很重。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是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重点项目,是水发集团作为主要出资方和省属大型国企参与公办高职院校整建制混合制改革的标志成果,是政校企创新混合所有制合作办学的典型范例。”王敬良介绍,政府用小部分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办学,未来通过第三方评估以及约定相结合的方式重新明晰产权,混改后的办学也会充分尊重到各方的权益。“这是学校混改迈出的重要一步。”
 人事改革,6名老干部落聘
  在新校区的建设现场,山东化工职业学院副院长冯喜成也专门赶来观礼。2017年,随着学院搬迁到潍坊,冯喜成也见证着学校混改从酝酿到签约再到过去这一年的迅速落地。“新校区的建设是最显眼的成果,但‘公办高校、混合体制、民营机制’的办学体制不是一句空话,如今正一步步刻进学校的整个运行中。”冯喜成说。
  在山东化工职业学院,与新校区图书馆封顶相比,教职工们对混改更深的感触或许是中秋假期前的那一轮竞岗,学校所有教职工都参与竞岗。“混合所有制办学既有公办的规范性,也要体现民营机制的灵活性,这是学校整体用人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就是实现学校员工能进能出。”冯喜成介绍。
  从2017年到2021年,加上通过混改后从企业吸纳的兼职专业教师,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的教职工队伍从当年的70人充实到了450人左右。“通过这一轮定岗定编,管理人员更加精简了,每个二级学院的专职管理人员实际上就只有院长(书记)、副书记、副院长三个人,更多的师资力量充实到了教学一线。”
  如今,在学校学生工作处,“80后”陈恒亮主持着相关的工作,他是在两个月前的学校中层领导干部竞岗中竞争上岗的,在那一轮竞岗中,学校的中层干部实现年轻化,6名原先的中层干部落聘了。“在干部竞岗前,学校的机构先进行了改革,机关部门由10个精简为9个,教辅单位则由6个合并为2个。通过一系列改革,激发了有能力员工的积极性,打破了干部终身化,这是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冯喜成说,“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这是学校混改后的人事制度改革目标,前两个目标已经实现,第三个目标的具体举措也已经在酝酿中。”
 31个专业近半都“混”了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的混改,不仅仅是要蹚出一条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的路,其根本的目的还在于优秀职业人才的培养。”王敬良说。
  学校的整体混改是从2020年9月正式开始的,其实早在2016年潍坊市决定接收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时,接收方案里就已经明确了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方向,所以二级学院或专业的混改尝试早已经在进行。在过去的这一年,混改在学院专业建设中的体现也越来越明显了。
  “大混套小混”,除了学校层面的“大混”,还有二级学院的“小混”。具体到专业方面,2021年,山东化工职业学院31个招生专业,其中涉及混改的专业已经占到近一半。在学校今年新开设的11个专业中,多数专业也是通过混合所有制的形式设立的。如与水发集团合作的水净化与安全技术专业、智能水务管理专业,与山东海洋化工研究院合办的海洋化工技术专业等。
  “今年学校高职招生超过3500人,除了高职大扩招的2019年,算是近年来最多的一年,通过混改,学校的优势专业也愈加突出。”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连晓亮介绍,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也在探索与万华化学以及京博控股等开展实习实训的合作,今年单个专业就招生800多人。
  在学校的山东省化工技术公共实训基地,一个微缩版的“化工工厂”完整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个首期投资2000万元,未来计划投资1.2亿元的实训基地将成为山东省最新、最大,设备全国一流的实训基地。“如果不通过混合所有制的方式,由企业投资建设,一般的学校没有财力建设这么一个实训基地。”王敬良说。
  “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甚至大国工匠,专业建设必须放在第一位,但如今职业教育办学成本越来越高,专业建设只依靠学校自己的建设经费是不够的。”王敬良说,“在山东化工职业学院,通过学校层面‘大混’,二级学院‘小混’,探索着多元的办学投入。此外在合作中,学校提供公共课程的教学,企业则负责专业师资的配置,校企双重管理,发挥各自优势,更加灵活的办学模式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