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定义汽车”逐渐成为可能

齐鲁晚报     2021年09月23日
  让用户参与“造车”,改变使用者被动角色;革新电池技术,缓解里程焦虑;提升国产车芯片全产业链竞争力……刚刚在海南海口举行的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多位发言嘉宾屡次谈及“用户”“电池”“芯片”等关键词。
  “用户至上”这个经营理念由来已久,以往多体现为通过服务迎合客户。如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用户已经参与到“造车”环节。用户定义车子,车企负责来造。
  威马汽车集团战略运营副总裁梅松林表示,从威马用户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用户图谱逐渐清晰。对比2018年第一代车上市时,2021年“90后”用户占比由18%上升至27%;有孩家庭占比从66%上升至75%;月入超2万元的家庭占比由20%左右上升至37%。
  正是基于不断丰富的数据,“用户定义汽车”逐渐成为可能,用户可以买车时参与硬件定义,买完后进行软件定义。用基础的软件功能打造用户需要的使用场景,用户不再局限于以往被动的使用者角色。
  “用户参与定义,必须要改变生产模式。”梅松林说,用户定制完成后直接面向工厂。每个人需求不一样,在大数据驱动下,定制时间从过去的6周缩短到3周。
  “通过免费用户体验,从最初的‘不会开’到‘喜欢开’,再到最后的‘离不开’,有60%左右的体验用户最终转化成了购车用户。”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电动化总监邵杰在大会上说。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卢放表示,岚图以用户的安全感、舒适感、尊重感、愉悦感和高贵感为目标,开发了原生智能电动架构,由此可以衍生出很多车型。“另外,车企在软件定义汽车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希望能够通过软硬分离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卢放说。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中国能源报、北京日报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