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办实事”作为检验成效的“标尺”

西城服务协调中心学党史、解难题,全力推动油地融合发展

齐鲁晚报     2021年09月23日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胜利油田西城服务协调中心将学党史、悟思想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紧密结合起来,设身处地了解需求、实心实意解决问题,用办实事成果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全力推动油地深度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顾松 
通讯员 丁洁


党史学习教育
走“新”更走“心”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城服务协调中心党委周密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列出任务清单,明晰推进内容、实施路径、时间节点,为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为便于干部员工学习,中心依托互联网建立了“指尖课堂”,在官方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学党史、微领学”“党史微课”等栏目,让大家原原本本学、认认真真悟,进一步加深理解把握。
  围绕“永远跟党走、建功新时代”主题,西城服务协调中心开展了举办一场演讲比赛、撰写一篇学史体会、组织一场红歌快闪等内容的“七个一”系列红色宣传教育活动。同时,中心将学习党史和油田发展史融合贯通,组织干部员工走进焦裕禄纪念馆、石油科技馆等地开展红色研学、胜利故事分享等活动150余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其间,黄河居民事务项目部与地方街道联合举办了健步行活动,模拟长征路,设置党史知识答题点,引导员工砥砺初心、学史明理;学前教育项目部邀请幼儿家长担任宣讲员,开展国旗下的红色故事宣讲,进一步扩大学习教育覆盖面;医疗卫生项目部利用班前会时间,组织员工进行“五分钟”党史故事分享,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习效果……
聚焦区域管理协调
切实履行职责使命

  伴随地方政府承接社会职能主体责任到位,油田服务协调板块的职能定位、体制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找准定位、推动发展,成为西城服务协调中心党委面临的重大课题。
  油田构建新型后勤服务管理体系指导意见下发后,西城服务协调中心党委第一时间组织专题研讨,将学习宣贯指导意见作为当前首要任务,积极探索服务油田、服务主业的目标路径。
  立足搭建“三大平台”,中心充分发挥协调服务、区域统筹作用,与地方政府、主营单位加强协调对接,建立常态化协调对接机制,切实履行“协调地方政府、支撑主业发展、服务员工群众”的职责使命。
  聚焦区域管理协调作用,中心油地融合协调部通过配合做好相关问题的协调处置,不断提高区域群众诉求处置的效率和效果。不久前,白云小区居民通过政务热线反映,小区道路两侧树木虫患严重,工作专班第一时间与区域治理中心协调对接,最终由东营区市政运营管理公司负责解决问题。
  在日常沟通中,西城服务协调中心充分发挥区域统筹桥梁作用,积极与东营区教育局等政府部门对接,为主营单位挖掘102个岗位,既满足了主营单位人力资源优化需求,也带动了区域性创收创效。
立足群众需求
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7月12日,一场强降雨袭来,西城区域部分小区由于地势低洼出现不同程度积水。风雨中,西城服务协调中心员工紧急出动,与街道防汛队伍密切配合,最大限度降低雨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按照居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他们依托油地区域统筹协调平台建设,与地方政府实现一体化联防联动,共同守卫居民家园,而这只是西城服务协调中心“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中的一项。除此之外,“促进员工身心健康”“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等27项举措详细记录在册,权责明确、时限清晰。
  “服务居民群众,要从一件件‘急难愁盼’事着眼,切实增强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于这一认识,西城服务协调中心开展了联系群众“大走访”,各级班子深入基层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组织召开座谈会,倾听员工呼声,分层级列出问题清单,逐一销项清零。
  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以来,该中心医疗卫生系统11个接种点、500余名医护人员取消双休、延长工作时间,并积极向属地街道办申请建立小区临时接种点,用实际行动为员工群众构筑起免疫屏障。
  对于件件有回应、事事暖人心,油田员工李文华深有感受。由于工作在外地,加上身体行动不便,办理公积金贷款业务成了他的“愁心事”。员工服务部开通绿色通道,提前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材料预审准备,仅用一天就办理完成。
  据了解,“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西城服务协调中心累计为居民解决各类难题1000余件,得到了地方政府、主营单位和员工居民的一致好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