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70年,山东省文联高歌猛进为人民绽放

齐鲁晚报     2021年09月30日
  追根溯源,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前身——山东省文化界救亡协会诞生于80年前战火纷飞的沂蒙山区,正式成立于1951年4月28日。由此,山东文化工作开始成为一种有组织力量,山东文艺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70年来,山东省文联茁壮成长,人才济济。从最初创立时的4个文艺家协会逐步发展到现在13个文艺家协会,团体会员达到33个,国家级会员8690名,省级会员3.9万名,市县级会员29万多名,形成了一支艺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规模宏大的文艺鲁军,涌现出王统照、成仿吾、陶钝、臧克家、刘知侠、董均伦、苗得雨、方荣翔、张春秋、于希宁、蒋维崧、魏启后、冯德英、王玉梅、郎咸芬等一大批名震艺坛的文艺大家和领军人物。
  山东省文联佳作迭出,屡获大奖。广大文艺工作者倾情奉献出了一批又一批思想性、艺术性高度融合的经典佳作。《铁道游击队》《红嫂》《苦菜花》《三进山城》《大刀记》《渔岛怒潮》等作品以多种艺术形式呈现,教育影响了几代人;《红云岗》《奇袭白虎团》《沂蒙山》《孙安动本》《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墙头记》等戏剧久唱不衰;《丰收之后》《红牡丹》《高山下的花环》《孔繁森》《沂蒙六姐妹》《闯关东》《大染坊》《父母爱情》等电影、电视剧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跟着共产党走》《沂蒙山小调》《情深意长》《我热恋的故乡》《父亲》《母亲》《咱老百姓》等歌曲唱响了神州大地。
  一大批反映中国气派、齐鲁风格的精品佳作脱颖而出,在国家级比赛中摘金夺银。山东先后有23人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18人次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33人次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11人次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1人次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歌曲《常回家看看》、舞蹈《脊梁》、电影《喜盈门》、电视剧《沂蒙》、杂技《快乐炊事员》、龙舞《齐鲁雄风》以及各类美术书法作品等不断斩获国家级大奖。一系列重磅奖项的获得为省文联深入打造时代精品,推出文艺精品力作,提升山东在全国的文化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山东省文联担当作为,引领风尚,在重大关头重要时刻,文艺工作者从未缺席。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过程;从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到庆祝建党100周年,山东文艺工作者满怀激情,潜心创作,文艺作品展现了文艺工作者为人民立传、为历史画像、为时代明德的文化担当。
  山东省文联以人民为中心,锐意改革,确定了“走下去、请上来、深进去”工作思路,树起了一个又一个品牌,引领全省文联工作走深走实。设立“泰山文艺奖”,感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也成为引领文艺创作的指挥棒;创办“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成为人民群众共享欢乐的盛大节日;举办“山东新年文艺晚会”,叫响大众艺术品牌;打造“文艺志愿服务山东模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工作长效化常态化;创新性地提炼出“三大国展”概念,为宣传山东、推动山东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展示山东新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