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止园:医不分中西

齐鲁晚报     2021年10月08日
  □韦钦国

  罗止园(1879—1953年),名文杰,字亦才,今山东德州人,清末民初华北一带齐鲁名医,民国年间罗止园曾“悬壶京都”,在北平一带行医。
  其间,北平捷城公司总经理之妻患崩漏,下血不止,总经理遍请多位名医救治均无效,久之其妻“血亡气脱,昏不识人”,因流血过多浑身乏力,昏了过去。经人推荐,总经理延请罗止园为其妻救治。人们不知罗止园用何方何法进行了施治,但他未负患者家属之望,很快将总经理之妻崩漏之疾治愈。总经理甚是高兴,专门制作了由众多权贵名人署名并有歌功颂德之辞的“万人伞”,总经理本人率人敲锣打鼓地将“万人伞”送至罗止园家中。
  对许多人而言,有人送“万人伞”显然是扬名争利的好机会,但罗止园却闭门不见,总经理只好带伞而归,这个故事在民国年间流传很广,1991年出版的《山东中医药志》有载。罗止园这种一心治病救人而不图虚名的做法令人称道,他拒收“万民伞”之事被传开以后,来找他诊病求医的人更多了,这是人们对其医技医德的充分认可,用现在的话说属于“德艺双馨”。
  罗止园算得上出身于书香门第、中医世家,从小跟随叔父罗立宣学医,28岁考取北洋陆军第五镇军医,此后20年间先后在山东、湖北、福建等地从政,1926年退出官场,师从山东章丘名医邵敬甫,潜心研究医学。在学习过程中,罗止园汲取民族医药精华,熟读《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等历代经典,经过潜心钻研于1931年研制出用中药治疗各类肺结核的方法,据说治愈率达90%,这个成就在当时非常惊人。
  中医药讲究父子传承、师徒传承,所谓秘方概不外传,但罗止园没有门户之见,亦不排斥西医。他认为,中西医学各有所长,其宗旨都是为患者诊断治疗,都是为了健康和养生,故应各用其长,各展其技,用罗止园自己的话说就是“医不分中西,凡能愈人疾病者,余辄感兴趣。”罗止园不但在思想上倡导中西医结合,更难得的是他还能身体力行,在习中医之时又拜当时中西医大家、曾任考察日本医学专员的丁福保等人学习西医。他的“能愈人疾病”“医不分中西”和中西医学相互借鉴彼此促进的观点,得到当时名医于达望的赞许。
  于达望系我国近代知名药学界先驱,曾取得我国第一号药师证书,年轻时曾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药学。新中国成立后,于达望受聘国家卫生部药典委员会担任委员一职,并先后担任中华药学会会长、监事,药典编纂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务,著有《国药提药》《制药化学》等。能得到于达望的肯定,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了罗止园观点的科学性。
  罗止园对新中国医学建设亦有所贡献,罗止园曾参与组织北京市中医学会。《山东中医药志》载,“1950年5月,他(罗止园)以北京中医学会筹备委员的身份,上书国家卫生部,提出了从根本上发展中医的中肯意见,建议编写新中医教材,设立新中医专科学校,在省、市、县建中医学会等。”罗止园强调,新中医既要精通业务更应注重医德,医生应以救死扶伤为宗旨,不要贪图名利,要有同情心,努力做到“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正是有了这种思想,本文开头他拒收“万民伞”的举动就不难理解了。
  罗止园医学思想极为严谨,认为医案、医方等记载应严谨准确,否则后世如有人照抄照搬就可能谋人性命。他坚持认为,医学著作“著者必须严于取材,无论阐述医理,列举病例,均应选取经过多次实验,确有长效,毫无可疑者。”其《新伤寒症治庸言》《肺痨病自疗法》《麻疹须知》《实验药物学》等多种医学著作都体现了这种思想。尤其是他的《止园医话》《止园医话续集》50余万字,详细记录了他50余年行医的临床医案及治疗心得,集中体现了他“不唯中,不唯西,只唯实”的医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古时儒医大家多半工医善书,罗止园和许多前辈及同时代名医傅青主、范文甫、施今墨、肖龙友等一样,工医善画喜书。罗止园1935年任北平美术学院教授,1938年任华北国医学院教授,在两个相殊的不同领域能够同时达到如此高的水平,这在当时绝无仅有。所以,罗止园离开官场以后能够一边行医一边作画,以医、画两业为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