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星北在齐鲁大学的读书与教书

齐鲁晚报     2021年10月14日
  □许志杰 
 
  束星北(1907—1983年),江苏江都(今扬州)人,著名物理学家。1925年秋,由位于杭州的之江大学转入齐鲁大学物理系,读大学本科二年级。1926年夏季肄业,之后不久自费赴美留学,再赴英国考入剑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读书,分别获得物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30年初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研究工作,学业及科学认知获得十足长进。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先后在南京中央军官学校,浙江大学、暨南大学、交通大学任教。1948年齐鲁大学受战乱影响临时搬迁到杭州和福州办学,束星北与苏步青、王淦昌、陈建功、卢鹤绂等数名教授一起应邀到齐大上课,极大地解决了因动迁而出现的教师短缺问题,受到齐大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1925年秋季,18岁的束星北离开同是教会大学的之江大学,从老家江都来到济南,入读齐鲁大学文理学院物理系。那时交通非常不便,束星北先从家乡乘船到南京,再从长江北岸浦口乘坐津浦铁路火车到济南,路程需要一周的时间。当时的齐大在经过了1917年三校合一定址济南之后,学校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期,设有医学院、文理学院和神学院,师资配备齐整,校舍建设和实验室设备位列全国高校前茅,吸引了很多像束星北这样的全国各地学生求学。
  束星北到校时,物理系主任是夏景文教授,另有李缵文、段仁德两位助教。所开设课程主要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与声学,其中包含普通及高级物理如专修物理课程,学生程度相当及人数足额时,再添加与英美加大学一致的外文教学。对于夏景文和段仁德两位先生相关资料介绍不多,只知道夏景文拥有文学学士和理科学士两个学位,段仁德毕业于齐鲁大学。李缵文(1900—1977年),1921年东吴大学毕业后到齐大物理系任助教,后又改到医学院做生物化学助教,1977年在济南去世。仅此而已。
  从齐鲁大学1925年秋季在校学生花名册看,与束星北同期入学的还有在文理学院社会历史系读书的张维华(1902—1987年)。两位文理学院的同学,虽然1926年之后因为束星北出国深造未能完成齐大学业,但在1948年齐鲁大学因避战事暂迁杭州办学时,他们再次牵手为危难中求生存的母校出谋划策,渡过重重难关。他们从学生变成教师,后来他俩又一起成为山东大学的教授,织就一段流传甚广的学林佳话。
  束星北从美国回来之后,进入浙江大学工作。1948年7月,为避战事,齐鲁大学一部分师生南迁,医学院本科到福州苍前山协和神学院及福州市南门协和医院开课。文、理学院以及医学院预科原本要迁入杭州之江大学校内,没有谈妥,只好寄居杭州云栖寺,以此作为临时校舍办学。当年跟随齐大南迁杭州的理学院物理系学生苗永明回忆:云栖寺离市区较远,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盛产绿茶的梅家坞村头,有一条砖石砌成的仅容一辆货车通行的山路,路段两边是碗口粗的竹子,拔地而起,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加之流水潺潺,犹如仙境。山路蜿蜒而上,曲曲折折,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尽头豁然开朗,乃著名古刹云栖寺也。这就是我们当时生活学习的地方。经苗永明这么一说,云栖寺是个不错的地方。
  当然最让同学们难以忘怀的是云栖寺办学期间,理学院请来了诸多大师级名师任教,铸成齐大虽流亡却辉煌的一段奇特的办学经历。为此做出卓越贡献的就有束星北。
  闻听母校流落杭州云栖寺办学的消息,束星北十分惊讶、遗憾却又很是高兴。惊讶的是齐大师生怎么从遥远的济南,冒着枪林弹雨来到杭州的。遗憾的是齐大在济南的校园建设得那么漂亮可人,这一走不知何时归去,恐遭战事破坏。高兴的是自己又能和母校的老师同学在一个城市相处了,尽管自己读书时的老师、同学来得不多,但是他与张维华取得了联系。原来,张维华1928年夏季在齐大毕业后留校工作,三年后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1933年毕业回齐大任教。又在顾颉刚主持的禹贡学会编辑《禹贡》半月刊,在齐大迁校成都办学时跟随顾颉刚在齐大国学研究所做研究教学,其间曾短暂离开,1948年齐大文理学院杭州办学,他再次回到母校。在云栖寺束星北与张维华相见,22年离别,张维华转了一大圈,最后回到了母校。束星北回国后一度脱下长袍,弃教从军,1945年春,研制成功中国首台雷达机,被称为“中国雷达之父”。他还于当年做了《原子弹理论学术报告》,震惊海内外学术界。
  云栖寺风景再好也只能算个好寺庙,绝不是办大学搞科研的长久之地,况且从济南搬迁而来,缺这少那,学校师生的教学与生活都非常艰难。因路途遥远等条件限制,很多在济南的教师未能到达杭州,造成教师奇缺,这是困扰当时办学的第一大难题。坐落在杭州的浙江大学虽然在校长竺可桢的领导下,教学科研取得骄人成绩,但是,随着国民政府摇摇欲坠的紧迫形势,当时浙江大学开始人心涣散,特别是办学经费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窘相。齐鲁大学属私立性质,又有欧美各个教会组织相助,办学经费虽然不是多宽裕,但至少可以保证定期支付教职员工的工资。经过校长同意,由张维华与束星北疏通工作,把浙江大学的著名教授短期聘请到齐大教课。他们有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陈建功,1934年到1936年曾经执教山东大学物理系的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以及卢鹤绂、束星北等数位浙大理学院教授,他们都成了齐大在云栖寺办学的主力军。这是一件惠及双方的大好事,齐大的教师短缺得到大大缓解,而且请来的都是大名鼎鼎的大师级教师,学生直呼过瘾。各位教授也因此获得应有的报酬,解决了养家糊口的燃眉之急。在当时万不得已的非常条件下,可谓两全其美。另外,齐大学生如果需要做实验,在缴纳少量使用费之后,随浙大的学生一起跟着老师上实验课。这是一种以长补短,对双方有益,能够解决两方问题的良好途径。
  当时的学生,多少年之后回忆起那段大师云集齐鲁大学的日子,仍念念不忘,兴奋不已。苗永明回忆:“我有幸做了他们的学生,记得陈建功先生为我们开设了复变函数论课。”他还说:“束(束星北)是齐大校友,曾在齐大物理系读过一年(两年)。他前额宽大,面色殷红,气宇轩昂,个性刚直,声如洪钟。为了抗战,他弃教从军,研制成功雷达后,又回浙大任教。他与当时已经是著名物理学者的王淦昌教授私交甚笃,在同学中流传着束对王说‘诺贝尔物理奖应该属于你’的故事。”卢鹤绂也是大名鼎鼎,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第二年他便发表了论文《从原子能到原子弹》,轰动一时。他与王淦昌、束星北被誉为当时中国原子弹研究三人组合。
  齐鲁大学文理学院在云栖寺办学近一年的时间,济南解放后,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于1949年10月全部回到美丽的齐大济南校园,并很快走上教学、科研正轨。送走母校师生,束星北留在浙大继续自己的教书生涯,张维华担任齐鲁大学历史系教授。无巧不成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齐鲁大学整建制被解散,医学院独立为山东医学院,文科主要分配至山东大学,理科中的物理、化学两系到山东师范学院。张维华到了山大历史系任教,而束星北随着院系调整也到了山东大学物理系。当年共同求学齐鲁大学文理学院,今又一起成为山东大学教授,两位齐大同学在各自的教学与研究领域成绩斐然。为山东大学增光添彩,更是他们母校齐鲁大学的荣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