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影重重”的戏中戏

齐鲁晚报     2021年10月24日
  □刘雨涵

  娄烨+巩俐这样的组合出现,并没有为《兰心大剧院》带来与票房关联的利好,但一定能成为电影圈人士观摩学习的对象。娄烨视角下的谍战片会是什么样?娄烨镜头下的巩俐会是什么样?光是这两点,就足够让人好奇了。
  晃动不定的镜头,是初入娄烨电影的直观感受。而这次《兰心大剧院》通篇的黑白镜头,又构成了一种新的视觉冲击,尤其这还是一个黑白世界的上海滩——在黑白电影时代之后,上海好像还没有在银幕上以黑白的方式呈现过。灯红酒绿、霓虹光彩从来就不是娄烨对于上海滩的想象,他曾在前作《紫蝴蝶》中塑造过一个灰暗冷调的上海,这次他更加极致,只有黑与白。
  酒吧,歌舞男女,随着爵士乐而起伏的镜头,像是一双不安的眼睛在捕捉着主角。巩俐这次出演的是她的本职工作——一个有着国际声望的顶级女演员于堇。齐刘海,凌乱挽起的发髻,不会让人联想到她实际55岁的年纪。随后出场的一系列人物通过只言片语,交代出他们背后所代表的盟军、日本军方、国民党、汪伪政权等不同的政治势力,盘根错节、扑朔迷离地交织在一起,而风暴中心的人物是于堇。
  《兰心大剧院》曾选择在2019年12月7日上映,后又撤档,这个日期直接反映了故事的底子——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兰心大剧院》正是发生在“珍珠港事件”前一周的故事。由此也就不难理解片中盘踞在“孤岛”上海的各方势力。
  影片虽然采用了最简单的线性叙事手法,但是“戏中戏”的嵌套结构,还是让《兰心大剧院》具有一定的观影门槛,这也正是其迷人的魅力所在。巩俐说,按照商业片的逻辑,这个故事可能会讲成一个职业间谍如何拿到情报,如何成功逃离,但导演拒绝“顺溜”的讲法,在最后还要翻一翻。
  片中反复出现的船坞酒吧,一个是于堇和谭呐经常相会的真实酒吧,一个是被搬上话剧舞台的置景。娄烨并没有明确交待出两者的区别,而是在交错的叙事中模糊掉了现实和戏剧的边界,让观众在眩晕的镜头之外,有了分不清戏里戏外、虚实真假的双倍眩晕感。全片“戏中戏”的高潮,是发生在兰心大剧院舞台上的枪战。现实中的于堇和舞台上的秋兰被置于相同的情境,说出来相同的台词,赶来的日本特务也成为了戏剧的一部分。最后在真实的船坞酒吧里,于堇依偎在谭呐的怀里奄奄一息,楼下是即将汹涌而至的日本官兵,残酷的结局已经可以想见,而此时导演笔锋一转,让船坞酒吧变成舞台,男男女女,歌舞升平……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一切不言自明。
  这是影片中处于明线的“戏中戏”,暗线的“戏中戏”还有多处。于堇营救前夫,实则是为了圈禁日本军官古谷三郎的一场戏;身为重庆方面军统人员的白云裳假扮戏迷接近于堇,最后则为于堇所用,成为替身;于堇养父休伯特所实施的“双面镜计划”,让于堇成为戏子套出古谷三郎的军事密报,实则于堇才是导演,误传的密报触发了太平洋战争,她成为了改写二战走向的人物。
  今年五一档张艺谋执导的谍战片《悬崖之上》上映,不同于娄烨黑白湿冷、暧昧氤氲的上海滩,张艺谋的谍战世界是大雪纷飞、开阔磅礴的哈尔滨。明晰的人物脉络,敌我分明的阵营对峙,双主人公的两段式结构,《悬崖之上》具有标准的类型化,破10亿的票房成绩也证明了其商业性的成功。而娄烨的《兰心大剧院》,还是坚持了强烈导演个人化的美学表达,它不是典型的谍战类型片,却足够“娄烨类型”。
  唯一不够“娄烨类型”的,是女主角。都说娄烨片中的女性角色,需要一种脆弱感,周迅、郝蕾、齐溪、宋佳出现在他的片中,都是一张绝望、疲惫、哀伤的脸。巩俐演过深宅怨妇,演过村妇,演过女皇,演过“郎教头”,不管何种,似乎都和“脆弱感”绝缘。大开大合的巩俐,与心思缱绻的娄烨,看起来缺乏天然的默契度,但是在《兰心大剧院》中,两者达到了一种平衡。
  起初,娄烨就决定要找一个“真正的大明星”,而不是请人来演一个大明星。国内女演员之中,应该没有人比巩俐更加“大明星”的了。在宏大的二战背景之下,一个逆转战局的女性形象,巩俐更加适合承担起这种分量。而巩俐评价于堇这个角色,说她“有点儿百年不遇”,“这样的角色对于任何想挑战自我的演员而言,都有致命的吸引力。”接拍娄烨的片子,巩俐希望观众能静静地看一部纯粹的电影,“找到电影本身的样子,而不是逛商场时顺便看个电影。”
  片中,巩俐褪去了“气场两米八”的霸气外露,以一种蜷缩的姿态行立坐卧。包头的丝巾,遮眼的墨镜,紧裹的大衣,避而不见的眼神……大多数时候,于堇都是一副冷峻的面孔,偶尔流露出来的无精打采和心不在焉,又是非常“娄烨式”的调调。片中巩俐和赵又廷的耳鬓厮磨,是《兰心大剧院》紧张压抑氛围中难得的温柔喘息。但是擅长拍摄都市男女涌动情欲的娄烨,这次并没有在这方面着墨过多,大概是因为巩俐本身的光芒足够强大。
  巩俐在片中同时操练着中文、英语、法语、日语,映照了“孤岛时期”上海各方势力犬牙交错的情形。放在电影史上,巩俐觉得这是一种堪称“伟大”的创举。“有些讲述中国故事的电影把外国人强加进来感觉违和;也有我们中国演员去参与外国创作进不太去的案例,但就这部电影,我觉得是把中外演员融入得最好、最恰当的一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