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树洞】

把关系放在固执己见的道理前,比空谈信任有用

齐鲁晚报     2021年10月24日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与精神追求。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成立“心理专家团”,在齐鲁晚报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征集情感心理问题,邀请心理专家解答。
  情感版投稿邮箱:qlwbqg@163.com
  树洞提问:
  看到一个提问,需不需要接住朋友、爱人的负面情绪。我的体会是,让一个人接住负面情绪会很累,也不一定需要刻意让对方开心起来吧。我不喜欢那种特地的回应,也不会要求对方只有一种情绪,舒服自然的状态不正是一种信任吗?可我的朋友认为,我不回应他的表达,不向他表示慰问,就是一种冷漠与疏离,是这样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心理专家团:
  提问者有边界感,很好,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情绪干扰,也不会过度介入他人生活。提问者同时可能情感基调较低,注重刻板理念,而失去更丰富的情绪体验,或造成人际关系障碍,有些遗憾。这其实是个关于“共情的尺度”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讨论一下。
共什么情
  共情包括对他人情绪的觉察、对自己情绪的表达、对他人情绪的回应,以及对他人和自己情绪的调谐。提问者说到的“接住负面情绪”就是共情,但这种共情并不是把负面情绪转移到自己身上,或强行让对方开心,而是关注、接纳他人的状态,并通过表达自己的关注与接纳,帮助他人获得安全感、资源感,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社会支持”。共情的支持,维系着人际关系的积极发展,也促进每个人的心理健康。共情是人类社会化的需求,也是重要的心理能力。
与谁共情
  问题中说了“朋友、爱人”,也就是重要甚至亲密的人。对待他们,共情的意义不仅仅是调谐情绪,还是关系的印证。
  既然有关系,就需要互动,单方面不管不顾的情绪倾倒固然不妥,像提问者这样“不回应”也不明智。毕竟“舒服自然”也不止一种、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的。
  在平等的基础上,允许每个人自由表达,了解对方真正的需求,不断调整自己,寻找更适应的方式,建立更大的交互区域,情绪才能好转,关系才有价值——把关系放在固执己见的道理前面,可比空谈信任有用多了。
如何共情
  情感基调较低、情绪体验不足的人,可以尝试训练自己的共情能力:
  主动询问他人的情绪,比如“在……的时候,你的感觉是……”
  重复对方的表达,给予认同。
  不一定说话,温柔地凝视对方。
  适当的肢体接触。
  增加自己的情绪表达,采用平静地描述而不是盲目发泄。
  整理关系清单,意识到他人对自己的意义。
  欣赏优秀文艺作品,体会、分析文字、镜头中人物的情绪与情感。
  祝每个人都共情而不滥情,享受各种各样的舒适自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