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医附院肛肠外科突出“心身医学”“转化医学”特色

巧除患者8年“难言之隐”

齐鲁晚报     2021年11月09日
B04
健康
2021年11月9日 星期二
  本报济宁11月8日讯(记者 褚思雨 通讯员 张勇 高爽) 36岁的潘先生常年受痔疮困扰,没想到手术后,却因为疤痕增生、排便困难更加“痛不欲生”。近日,济医附院肛肠外科专家通过“心身医学”“转化医学”精准治疗,不仅缓解了患者排便痛感,使其排便量增加,还一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潘先生终于“一身轻松”,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重新充满了生活的希望。
  据患者潘先生自述,2013年自己因痔疮便血严重,在当地一家医院检查确诊为内痔脱出,当年进行了PPH(痔上粘膜环切术)手术治疗。然而,术后却出现了肛门坠胀、排便异物感明显,还有一部分肿物在肛周左侧。本以为随着时间推移,病痛会有所缓解,但症状并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就像是肠子上挂了一个大秤砣。”潘先生说,他每天一起床就想着怎么排便,想尽各种办法也只能排出一点点,便秘时间一长就特别容易焦虑、烦躁,甚至感觉有些抑郁。7年来,他遍访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家医院并先后做了7次手术,吃了多种药物,但是仍不见好转。“后来发现咬牙能略微缓解排便时的痛感,就养成了现在总是下意识咬牙的坏习惯。”潘先生一直在这种生理加心理的痛苦中备受煎熬。
  近期,潘先生在感觉就诊无望时,经朋友介绍来到济医附院肛肠外科找到科主任孔令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寻求进一步治疗。孔令玉接诊后仔细了解了患者病史,并经过一系列检查后,确诊其为肛管直肠疤痕增生,并伴有内脏神经焦虑抑郁躯体化状态(强迫观念)。针对患者的特殊病情,孔令玉给患者做出了“心身医学”“转化医学”疗法的解决方案,不仅对患者进行生理疾病的清理和治疗,还对患者进行个别心理上有针对性的专门治疗。潘先生一开始还有排斥和怀疑的情绪,不相信这样的治疗方法会有什么效果。但是随着治疗的逐步深入,半个月后,潘先生不仅排便量增加,排便时痛感也大大缓解,心理上的情况也得到极大改善。“这么多年来挥之不去的梦魇终于散去,真是太感谢您们了!”
  “我们用‘心身医学’‘转化医学’的方法,进行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和情绪稳定剂治疗,使患者知道自己患了什么病症,如何管理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助力和保障。”孔令玉表示,对于一些疑难杂症、难以溯源的疾病而言,心身医学和转化医学的理论支撑和深厚的内涵能够追寻到病源的蛛丝马迹,双管齐下,这种结合治疗既可以保护患者机体功能,又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为让更多肛肠疾病患者受益,孔令玉带领着科室专家不断开展新技术、特色疗法及心理疏导治疗,通过长期的钻研与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肛肠疾病的临床方案,并在诊治肛肠外科常见病、疑难杂症患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济医附院肛肠外科已发展成为鲁西南规模较大的肛肠专科、肛肠疑难疾病诊疗中心之一,凭借多元化,微创、微痛的诊疗技术,帮助众多肛肠疾病患者摆脱了“难言之隐”。
  孔令玉查看患者病情。
□延伸阅读
  心身医学主要针对心身疾病,比如有一些疾病既是躯体疾病也有一定的心理作用。像一些肠道疾病,虽然有特别明显的便秘、腹泻,但是却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就有可能是神经性的腹泻,或者是神经性的腹痛,有这样的问题可以考虑及时进行心身医学治疗。
  转化或转换医学是医学研究的一个分支,试图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从实验室转化到临床医学是转化医学的初衷,从心理学向临床医学转化是扩展。转化医学在健康产业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而它的精确定义也不断变化。在药物的研发过程中,转化医学的典型含义是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实际患者提供的真正治疗手段,强调的是从实验室到病床旁的联接,这通常被称为“从实验台到病床旁”定义。
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聚力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 深化优质护理,让服务更有“温度”
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培训 提升医院防控力量
  本报济宁11月8日讯(记者 褚思雨 通讯员 刘峰) 护理工作“润物细无声”,能一点一滴为患者的健康“加分”!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更需要贴心有“温度”。自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开展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工作以来,医院护理部始终围绕着“优质护理服务,打造有温度的病房”这一主线,不断创新优质护理模式、改进护理服务质量,将优质护理服务做足、做实、做细。
  护理的内涵是质量和效率,优秀的护理人才、过硬的技术团队是提供安全优质护理的前提和保证。为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医院护理部以护理质量指标为抓手,不断完善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的三级护理质控管理体系。同时,每月对科室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科室,并督导进行整改,形成闭环管理。
  技术是构成护理服务质量关键所在,如果没有过硬技术,那么再好的态度也不能使患者满意。因此,医院护理部把护士的分层级培训纳入到了护理管理的相关制度之中,培养护士综合素质,努力打造专科护理和学习型护理团队。“按照护理专业及能力层次,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做到术业有专攻;对新入职护士及低年资护理人员加强护理礼仪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技能考核。”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护理部主任李红军介绍,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沟通能力,在不断总结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此外,医院还通过组织开展学术讲座和护理技能竞赛,将扎实的理论功底与娴熟的操作技能相结合,提升护理人员业务技能。
  一张真诚的笑脸、一句真切的问候、一遍耐心的宣教、一次细致的讲解……在提升护理精细化服务的基础上,医院护理部也在多举措积极提升护理的“温度”。“仪表笑容和职业素养,是护士给患者的第一印象。这一点做得好的话,护患关系就有了良好的开端和基础。”李红军说,护士只有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使其感到温暖,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身心健康。 
  如今,通过提升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来院就诊患者的满意度有了大幅提升。围绕“以患者为中心”这一护理服务理念,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不断探讨改进护理服务品质的新举措、新思路,正努力打造一支服务好、技术优的护理团队。
  本报济宁11月8日讯(记者 李锡巍 通讯员 李璐璐) 近日,汶上县军屯卫生院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培训会,进一步提高采样人员防护能力和核酸检测标本采集技术水平。
  培训开始前,军屯卫生院院长高立强调了此次培训的重要性,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明确了培训要求和注意事项。提醒大家首先要做好自我防护,其次要保证采集标本的质量,同时要持续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前哨作用”,积极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严防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和扩散。
  培训中,卫生院检验科工作人员详细讲解核酸检测信息管理系统操作过程,通过课件讲解、图片讲解和现场教学等方式,介绍了医务人员核酸采样防护标准、鼻拭子采集方式,储存、以及患者的体位、操作手法、采集部位、标本采集时的注意事项及防护服穿脱流程等,进一步锻炼提高参训人员的现场采样技能。
  通过此次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培训会,有效帮助参训人员掌握了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极大程度提升了人员的业务能力,为该院应对突发大规模核酸采样任务奠定了基础。
  护士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资料图)
疫苗接种进校园 构筑师生免疫屏障
  本报济宁11月8日讯(记者 李锡巍 通讯员 田贺) 自微山县全面启动为3-11周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以来,在微山县卫生健康局统筹下,微山县人民医院积极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疫苗接种理论、技能及应急处置再培训,并与学校提前沟通,合理设置校园临时接种点,通过进驻学校为学生们接种疫苗,让适龄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完成接种。
  11月4日上午,微山县人民医院疫苗接种队走进微山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爱国校区)为学生们进行接种,学生们在监护人的陪同下,有序完成了“3-11岁儿童新冠疫苗”第一针的接种。
  学生及家长在学校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经过查验健康码、行程码、测量体温后,陆续进入校门,来到临时接种点。接种现场设置有预检评估区、登记区、接种区以及留观区,每个功能区都有明显的导示牌,并有医务人员和学校工作人员现场引导。学生们在家长的陪同下,携带身份证、疫苗接种本,分批、有序排队进行预检、登记、接种。
  11月4日至5日,微山县人民医院完成了爱国校区1632余名学生的疫苗接种。后续还将继续为二实小教育集团城北校区适龄学生进行集中接种,确保适龄人群“应接尽接”。
扫码下载齐鲁壹点 找记者 上壹点
编辑:李锡巍 组版:李腾 校对:李从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