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战疫看城市品格

这样的烟台谁不爱

齐鲁晚报     2021年11月09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梁莹莹

  一座城市,最明显的“标签”是什么?或是独有的地标建筑,或是辉煌的历史、独特的文化,亦或是优美的环境、诱人的美食……但最能打动人心的,一定是它与众不同的城市品格。今夏,疫情来袭时,烟台人同时间赛跑,与病毒竞速,交出了一份兼有速度与效率,更有温情与力量的答卷。敢亮剑、能担当、爱奉献、善治理、有底气,这样的烟台谁不爱?
  敢亮剑
  7月31日,确诊首例关联南京禄口机场病例后,烟台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以最严要求、最实举措、最大努力、最足准备,敢于向疫情亮剑,为人民健康护航。
  第一时间发布病例确诊信息、活动轨迹,第一时间找出密接者,第一时间开展核酸检测,第一时间公布防控措施,指导市民做好自我防护……第一时间,分秒必争,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为快速遏制疫情传播扩散,烟台果断启动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经过5个日夜,烟台两轮核酸检测圆满完成,完成采样检测1300多万人次,结果均为阴性,为精准防控提供科学、可靠依据。
  与应急处置同步进行的,还有信息发布,速度之快,发布之密,前所未有。13天时间里9场新闻发布会密集召开。市卫健委、疾控中心、发改委、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大数据局等均亮相发布会。9场发布会几乎每一场都开放提问环节。在信息公开方面,透明、及时、权威的发布,让市民吃了定心丸。
  自8月4日起,烟台市民的手机里几乎每天都会收到一条来自“烟台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防疫公益短信,短信几乎是烟台战疫历程的缩影:从最初的紧急提醒,到全员核酸检测,再到疫情防控常态化、烟台全域低风险后的日常防护以及假期疫情防护提醒。
能担当
  5个日夜,高效完成1300多万人次的核酸检测,其背后支撑是“能担当”的烟台人,在科学防控统领下的强大执行力和向心力。
  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芝罘医院PCR实验室,病毒“侦察兵”盖艳丽,连轴工作72小时,她说:“党员就要冲在一线,能担当,敢面对。”
  凌晨时分,在塔山社区核酸检测采集点,75岁的党员志愿者辛安国忙碌了整整一天,可他还在坚守。他说:“再辛苦也要坚持,因为我是一名党员。”
  “我是团干部,我先上!”共青团烟台市委机关、直属单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一支40余人的党员先锋队快速集结。
  在社区,也有一支支特别能战斗的党员群众队伍。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冷晓燕在核酸检测期间两天两夜坚守岗位。
  “疫情期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党员群众积极响应号召,服务社区党委统一安排,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一切行动听指挥。”冷晓燕说,和去年相比,今年群众对社区的依赖感和信任感更强。
  快速高效开展两轮全员核酸检测,还得益于资源的充分整合。冷晓燕说,8月2日凌晨3点接到全员核酸检测通知,当时既没帐篷,也没防护服,凌晨5点,她在“双报到”单位和“壹家生态党建共同体”群发出求助,紧急征集物资,上午8点,物资已经基本准备完毕,准时开展核酸检测。
  大到护栏、隔离服,小到测温枪、矿泉水、咸菜,物资一应俱全,为社区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保障。
  “不论是缺人还是缺物资,你们尽管提!”从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开始,大海阳社区的14家“双报到”单位主要负责人赶到核酸检测现场,给社区提供了巨大支持。
爱奉献
  疫情发生以来,700多万烟台人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精神,团结精神,凝集起抗疫的磅礴力量,尤其是在全员核酸检测中,14000多名医务人员、8400多名公安干警、8200多名社区工作者、29000多名志愿者逆行出征,顶烈日、战酷暑,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奉献,汇聚成一幅幅抗疫群英像。
  拧开采样管,加完试剂再拧上,一个管需要拧两次,一天的工作量就是近8000次。在烟台毓璜顶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里,由40多名硕士和10多名博士组成的团队负责样本检测工作。平时她们是柔弱女生,任务来临时,她们又秒变白衣战士。
  8月3日晚11点,刚下手术台的毓璜顶医院耳鼻喉口腔科主任孙岩带领5位医护人员来到大海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核酸检测点。他们不顾一天的劳累,立刻换上防护服开始核酸检测工作。4日早上5点,早已汗流浃背的孙岩脱下防护服,又急匆匆地赶回医院出门诊。
  海阳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民警王萌,在烈日下长期执勤形成“口罩脸”,成了万千烟台民警护航疫情防控的真实写照。  烟台团市委党建办主任刘永顺说,8月3日,在市防疫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团市委发布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招募令,累计收到13600余份抗疫志愿申请。
  活跃在街头巷尾的青年志愿者,舍小家为大家、不计成本得失的爱心人士,配合各核酸监测点顺利完成检测任务,为8月的烟台谱写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之歌。
善治理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烟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组织有序,精准有力的防控背后,是烟台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效的集中体现。
  烟台市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义平介绍,为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大数据局超前介入、提前开发了全员核酸检测大数据平台。为保障平台平稳高效运行,烟台组建28人的技术保障团队,日夜吃住在现场。日最高采集超过220万人次,高峰期每小时采集40万人次,全力保障了烟台市两轮全员核酸检测的信息采集工作。
  疫情期间,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充足,社会秩序井然。商务部门建立了区市联动机制,将全市372家大中商场、连锁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纳入应急保供工作体系;发改部门启动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日监测制度,加强粮油储备和煤电库存调度等。
  城市社区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单元,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基石。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大海阳社区充分发挥网格作用,依靠发动2000多名网格员、楼栋长、街巷长、党员、志愿者和双报到单位,真正让小网格有大作为。
  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冷晓燕介绍,大海阳社区分8个网格,居民分点分时间段进行核酸检测,防止聚集。同时,建立网上联络系统,将所有信息网上传播,社区党委一声令下,最多40分钟就能传达到150多个楼栋的每家每户,发挥了精准迅速的信息传达作用。
  8月18日18时,在烟台开发区海信天山郡等小区,解封的那一刻,居民们手拿小红旗一片欢腾。“很感谢政府、社区这些日子的付出。”该小区业主汪先生说,小区封闭期间,生活物资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虽然被隔离在家,但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受影响。
有底气
  “烟台人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有担当,舍小家顾大家。”
  “很多热心市民送水送饭,让城市充满了爱。”
  抗疫的日子,烟台人的奉献精神让我们收获太多感动,烟台人团结一致不畏困难的抗击打能力,给了我们无穷力量。连续六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烟台,危难之时,从来不缺城市大爱。
  从无数人身上,我们看到烟台不断拔节生长的精神高度,看到城市温暖而美好的底色,也看到文明对城市的灌溉与滋养。
  “通过这次疫情可以看到,烟台人特别淳朴、善良,有大局观,家园守护意识强烈。”冷晓燕说,烟台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最应感谢人民,感谢众志成城的百姓。虽然我是女性,我的肩膀不够宽,但有老百姓需要我的时候,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力量,感觉自己变得特别强大,足以保护我的社区工作者,保护我的社区居民。
  其实,这是烟台每一个社区书记,每一个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日常,一切都是为了烟台整装再出发。
  鲁东大学教授刘良忠说,品格之于城市,犹如性情之于个人,是城市的气质、魅力、底蕴和灵魂所在,是一座城市最鲜明的表达与最深沉的积淀。烟台抗疫的过程,体现出整个城市的自觉自律,以及高度执行力。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有机链接、统筹利用,形成组织优势,让要素配置实现最大化,共同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包容、和谐、奉献、担当、团结,这或许是烟台的精气神儿。”
  烟台战疫答卷,总有一个镜头打动你,总有一缕心声触动你,总有一种精神激励你。人人都可以成为烟台的“正能量担当”,让每一份力量散发光芒。
  一座与爱同行、为爱生长的城市,未来可期。
  献给热爱烟台的每一个你:感谢每一位烟台人的坚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