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齐鲁晚报     2021年11月09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杜晓丹 通讯员 李梦 王海涛

  今年以来,莱阳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烟台市委各项部署要求,突出“转作风、勇担当、开新局”工作导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打造公平、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和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构建高效机制
创新政务服务

  高点定位,统筹推进,构建自上而下的高效机制,创新政务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为此,莱阳市建立了1+3+3+N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机制,由副市长牵头,政府办、发展与改革局、行政审批服务局的主要负责人及分管领导组成工作领导小组,对营商环境建设中的重点工作、重大问题集中开会研究解决,确保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高效推进;建立专班协调机制,成立18个营商环境指示工作专班,全力落实具体任务;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编制了《莱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实施方案》《莱阳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为莱阳市营商环境工作明确了方向和思路。
  落实“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目前莱阳市308项行政许可及关联事项由行政审批服务局集中实施办理;推进“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模式,确定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一窗受理”事项288项,实现一个窗口即可办理领域内所有事项;开展“一网通办”,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全覆盖;实行企业开办“一窗通”,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营业执照免费帮办代办、免费寄递到家,网上办事实现“零见面审批”。
  在全市层面梳理328个事项实行“容缺受理”,在申请材料可容缺的情况下,先行受理审查;开展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即时应需服务,对企业办事申请快速响应,高效服务,让企业少跑腿、多办事;推进通办事项落地,围绕“跨省通办”和“全省通办”事项,各部门通过网上办、异地代收代办、掌上办等方式,在各类政务服务大厅和办事窗口设立“通办”服务专窗。
抓住发展机遇
激发改革活力

  立足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激发改革活力,振兴县域经济,是营商环境优化,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
  莱阳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快莱阳、莱西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总体方案报批及空间、产业、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编制,目前总体方案已获青岛、烟台市审议通过,“双莱”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列入省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坚持高位推动、高效落实,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创建省内首个跨区域一体化平台运营公司,谋划实施重点合作事项98项,加快启动260平方公里的城乡融合联动区、“双莱”同城核心区两个融合联动区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逐步迈入“快车道”。
  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创新开展“一部门一品牌·一镇街一典型”活动,全市新增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老旧小区改造等省级以上改革试点9个,常态化“云招才”、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等改革经验被山东省和烟台市推广。
  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剥离教体文卫等170余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创新“党工委(管委会)+”管理服务体制,引进中国医药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等一批“国字号”企业参与园区开发运营。投资30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工程,着力抓好23条园区道路、1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等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化工园区基础配套,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有序推进莱荣高铁、莱阳南站建设,各项征迁工作整体进度位居全线前列。文莱高速连接线、G308文石线莱阳段大中修、路莱线大修(黄花沟至马山路段)等一批重点交通工程进展顺利,G204改线、G308改线等工程成功列入省“十四五”规划,荆山路西延、青岛市域铁路向莱阳规划延伸、主城区至丁字湾快速路、蓝谷快速路等项目稳步推进,内畅外联快捷高效的大交通格局正加速形成。
推广便利政策
简化工作流程

  借助入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契机,积极宣传推广跨境贸易便利化政策,打出拓服务、提效率、降成本、优环境“组合拳”,激发经济持续发展的活力。
  莱阳市商务局联合海关、税务、金融、财政等职能部门,建立了外贸企业服务专员机制,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精准推送相关扶持政策,“一企一策”给予帮扶。先后为企业协调解决了项目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办理、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入驻等方面问题十余件。另外,莱阳市商务局通过梳理业务办理环节、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办件效率,实现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一次办好”“秒批秒办”,今年共为企业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74笔,均实现“一次办好”,极大地提升了外贸企业的获得感。
  今年以来,莱阳市持续简化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工作流程,实现无纸化网办,审核通过当日即可申领纸质版备案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时间成本。全面推行出口退(免)税无纸化申报,压缩出口退税到账时间,实现了企业申请的出口退税24小时内退税到账。目前已实现对该市197户出口企业无纸化管理的全覆盖,1-7月份累计办理出口退税2.3亿元。同时,开展口岸收费专项清理工作,查实市里货代企业数量,发放明白纸宣传口岸办服务政策,实现口岸收费公开化、透明化,使整体口岸营商环境得到优化。
形成产业格局
企业稳定发展

  立足当地产业基础,打造重点项目建设、多措并举招商引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狠抓企业包帮培育,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协同发展水平,1-7月份莱阳市新增“四上”企业28家,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10家、数量首次突破百家。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鲁花、龙大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03亿元、151.1亿元;春雪集团入选省肉制品产业链“链主”企业,成功上市。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等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山东汽车产销轻卡9392台、增长68.6%,海尔智慧厨电产量达66.9万台、增长106%,中瑞氟化氢产业链延伸、融晟新材料等项目进展顺利,三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42%、27.6%、56.6%。
  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抓手,聚焦总投资2313.5亿元的37个市级重点项目,健全市级领导包帮、部门对口服务、专班一线推进等保障机制。恒大世纪文化城项目部分开业运营,鲁花科技创新园、禾丰牧业凤康食品等项目全面投产,舒驰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园、龙大绿色健康肉制品深加工、春雪智慧工厂、胶东智慧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快速推进,1-7月份全市“四新”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制造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45.3%、59.4%、51.2%、51%,增速均位居烟台前列。
  灵活运用中介招商、委托招商、平台招商等方式,大力实施强链、延链、建链、补链工程,1-7月份实际到位市外资金95亿元,对上争取资金13.6亿元,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三类500强项目9个。实施人才工程,举办“双莱”人才招聘会、“梨乡学子家乡行”等引才活动20余场,新引进各类青年人才1700余名,为县域经济振兴提供坚强智力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