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要”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

烟台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建服务型政府

齐鲁晚报     2021年11月09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闫丽君
通讯员 陈雨声 张涛 蔡晓雨

  近年来,烟台高新区将“放管服”作为改革主攻方向,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统筹推进,坚决向改革要效率,向管理要服务,向服务要效益,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难”、为市场“腾位”,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有效提升区域吸引力,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奠定基础。
  向改革要效率
跨域通办打造不见面审批

  近年来,烟台高新区积极推进山东省“双全双百”工程,以“一网通办”和“一窗受理”为路径,实现“双全双百”事项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免证办、联动办。着力构建“跨域通办”机制,打造“不见面审批”,与粤沪苏冀以及省内的30个开发区签订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框架合作协议,对市场服务、民生事务、医保、社保、不动产登记等省内191项、省外140项高频事项实现“异地受理、跨域可办”。
  探索设立“双全双百示范区”,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三大环节、20余个事项实施集成办理、套餐自选活动,具备条件的一律统一组织、统一申请、统一办理,促进部门服务大融合,不断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新速度。通过自选套餐让企业按需“下单”,综合时效再节省60%以上。2020年即在全市率先尝试“市政设施建设类审批”“工程建设涉及城市绿地树木审批”“因工程建设需要拆除、改动、迁移供水、排水与污水处理审核”的合并,比省里明确提出该类审批事项合并时间提前1年,施工许可手续办理从“最多跑一次”蝶变成“不见面审批”,实现100%秒批秒办。
  对于新开办企业,首创通过营业执照置换,构建“异地受理、属地审批、即时发照”的登记服务新模式,实现异地现场发照。今年8月,张女士在烟台高新区仅用半个小时就拿到了济南高新区的营业执照。
  不仅如此,社保开户、增员等业务均实现一链办理。在行政审批部门完成企业注册登记、信息变更或注销后,通过共享信息转换,党群工作部就可获取相关信息,同步完成参保登记、信息变更或注销,企业无需另行提出登记申请,也无需提供申请材料,实现“零材料、零跑腿”。
  通过推广“扫码办”“就近办”“现场办”等多项便民措施,医保服务的便利程度不断提高。推出“一事一码”二维码办事指南,手机微信扫一扫即可办理参保登记、异地就医等服务事项;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医院设置“医保服务站”,参保证明打印、转移接续等医疗保障业务可就近办理;患各类门诊慢病且符合认定标准的参保人员在就诊的定点医疗机构即可现场办理认定手续,即时办理结算;加大医保电子凭证的推广使用,区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全国异地住院就医即时结算,普通门诊省内“一卡通行”。
  在税务方面,高新区税务局不断升级“非接触式”办税举措,把原前台业务逐步转移至网上办税体验区和云数据处理中心,日进厅业务量更少,目前平均每日叫号数量为个位数。目前,加上“云办税”的补充,高新区所有的涉税业务都可足不出户一个电话搞定,实现“非接触”办税全覆盖。
向管理要服务
局长变身“政务服务帮办员”

  “你好,请问刚才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您是否遇到了什么问题?办税体验如何?”近日,在高新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高新区税务局局长高晓军向前来办税人员详细了解了纳税服务的体验,通过当堂“会诊”,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改优化措施。无独有偶,不久前在大厅民生事务窗口,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孙强帮市民张女士办理出版物零售单位设立业务,亲自体验线下申办材料提交、申请表填报、柜台办理等全流程服务,实际感受业务流程的顺畅性。
  据了解,这是高新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双全双百”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局长走流程”,目前已经有10个部门单位共同参与,通过组织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到政务服务窗口一线,进行“换位式”体验,更好破解企业群众办事堵点痛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推动生态服务理念重塑、生态服务模式再造、生态服务质效提升。
  为招才引智,高新区一直在尝试改变政府角色,变管理为倾情服务,始终坚持服务至上,强化主动服务理念,让企业和居民切实享受到满意体验。
  在政府采购市场体系上,高新区全面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提升服务意识,通过预算单位自查和财政部门复查的方式,共清理以入围方式设置的备选库、名录库、资格库9个,在烟台市组织的营商环境评价中,高新区“政府采购”指标连续4个月名列前茅。
  流动资金是企业的血脉,为使“血脉”更畅通,高新区通过“政、银、企”协同,对优质中小微企业无需其提供额外的抵押质押担保,并给予优惠利率,企业凭政府采购合同便可贷款,2021年,高新区帮助多家企业申请“政采贷”2000多万元。协助龙港泵业等5家企业获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3270万元,有效缓解了人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定制化+保姆式服务不断档。
  今年以来,高新区精心设计打造公益性“青年人才驿站”,为应届毕业生人才来区应聘提供短暂免费住宿。同时,注重保障人才政治待遇,通过思想上引领,政治上激励,工作上关怀,优先推荐高层次人才发展党员,评选劳动模范、省市突贡专家等各项荣誉奖励,顺利发展烟台药物所聂金菊博士等9名高层次人才为中共预备党员,推动人才工作和党建“同频共振”。
  税务局建立税收专家顾问团队,根据企业个性化需求落实一户一策,靠前服务,切实做到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今年以来,高新区税务局共为71户次纳税人办理各类留抵退税2.19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留抵退税21户次共计4300万元。
向服务要效益
引育市级以上人才232人

  营商环境优化,各地都在竞相行动筑巢引凤,但是成效到底如何?无论是企业还是人才,进得来并且留得住才是试金石。
  这些年,烟台高新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生命线来抓,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8%,实际使用外资增长433.8%,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全市前列,有效提升了吸引力。
  就在不久前举办的2021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上,高新区某企业的上游产业链上的企业应邀来参会,在充分了解高新区的营商环境后,企业主当场表达了想要来区建厂的意向。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像烟台高新区国家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研究院、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世界设计公园、中国长城(山东)自主创新基地、艾多美(中国)等相继在高新区落户。截至10月中旬,高新区新设立登记企业数达1350余户,较去年同比增长24.5%。
  这里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先后获批国家火炬计划海洋生物与医药特色产业基地、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和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海洋生物与医药知识产权产业集群试点。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05家,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30家,新三板及地方股权挂牌企业20家,人才企业汉鑫科技成功实现新三板精选层挂牌,即将成为北交所成立后全省首家过会上市企业。人才企业博安生物累计获得融资8.8亿元。
  这里创新活力持续激发。全区孵化器、加速器等载体突破100万平方米,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3个,省级创新平台6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被认定为国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园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山东省首家“省级创新创业区域试点”。
  这里高层次人才加快集聚。全区累积引育国家级人才70人,省级人才70人,市级人才92人,引进海外优秀青年人才1438人,连续两年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入选山东省人才工作创新案例,被认定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前不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公布了2021年度山东省服务业专业人才奖励人员名单,烟台市共入选2人,数量位居山东省第一,且全部由高新区包揽。活力四射的烟台高新区,如今正吸引着全国各地人才纷至沓来,已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理想聚集地。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持久的生产力、竞争力。高新区已经进入深度攻坚阶段,全区正在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统一思想,未来,高新区将坚决把企业的获得感和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把服务放在心上,把心放在服务上,最大力度帮助企业节省时间、成本,不断在数字赋能、改革赋能和服务赋能上下功夫,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