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群众所想 解群众之难

齐鲁晚报     2021年11月09日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牟平区教育体育局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目标,将开展课后服务作为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有效减轻家长负担的重要举措。全区各中小学积极响应,构建和完善校内课后服务体系,确保课后服务全面高质量开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减负
效率高了 兴趣多了

  10月20日,“双减”已正式实施50天,牟平区各中小学课后服务也全面展开。牟平区课后服务推行“5+2”模式,即学校每周五天(周一至周五)都开展课后服务。
  下午4点半,已经过了区二实小学生放学的时间,然而操场上仍然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夕阳下,踢足球、打篮球、玩游戏、跳绳……校园里一片欢声笑语,各种特色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其中,愉悦无比。走进教学楼,随意打开一间教室的门,里面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有的教室里,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拿着尤克里里自弹自唱;有的教室里,孩子们两两相对而坐,拿着黑白棋子相互“厮杀”;有的教室里,孩子们在音乐的配合下,吟唱出一首首动听的曲子……“作业都已经完成了。”学生李思齐开心地说:“我觉得参加课后服务特别好,因为写完作业就可以到操场上和同学们一起跳绳,我之前最多能跳130多个,现在可以跳170多个了,和同学们的关系也更亲近了。”
家长减负
陪伴多了 关系近了

  下午5点半,区实验小学的门口聚集了很多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现在每到下班时间不用着急卡着点接孩子,确实放心了很多。”家长刘女士感慨道,有时候有事儿需要晚点接孩子,也可以打个电话给班主任,不用担心孩子无处可去。除了接送,还有一个让刘女士感到压力减小的方面,就是省下了一笔校外托管的消费支出。“去年花在校外托管上的钱将近6000元。”刘女士表示,因为自己工作忙碌,有时做饭太仓促,担心孩子营养跟不上,下班也不能及时给孩子辅导功课,就给女儿报名了校外的托管机构,虽然说是方便了,但长久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现在有了课后服务,不仅省心,也省下了一大笔校外托管费。
  对于家长初先生来说,“双减”之后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和儿子之间的矛盾减少了不小。“每次接他回家的时候,作业基本都已经做完了。”初先生说,儿子的自觉性不强,上学期为了每天晚上给儿子辅导作业,家里几乎天天“鸡飞狗跳”,检查、批改、签字……每天晚上几乎都要9、10点才能完成任务。“现在作业基本不用拿回家做了,而且与孩子减少了作业上的摩擦,我有更多时间和他进行亲子阅读,偶尔让他帮忙做一下家务,或者出去遛弯,感觉我们父子俩终于不再是‘仇人了’。”初先生调侃道。
教师陪伴
做好课后服务“最后一分钟”

  学生、家长减负的背后,也离不开教师的默默付出。为了让学生们从课后服务中真正学有所获,课后服务辅导的老师们需要辅导作业、答疑解惑,而备课等自主学习时间只能放在下班后,但下班时间较之前推迟了两个多小时,也意味着老师们背后的家庭需要付出更多。“有时课后服务的时间结束了,但是还有没有被家长接走的学生,我们会一直陪伴他们,做好课后服务的‘最后一分钟’。”一名教师说道。同时,大多数学校也根据本校课后延时服务实际情况,为参与延时服务的老师们实行弹性上下班时间,在保障学生延时服务质量的同时,为老师尽量多地提供方便。
  “双减”政策的推行,可总结为:减轻教育成本,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让教育回归到教育中,减负并不是简单地“减”,而是要提质增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