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民生画笔勾勒幸福画卷

齐鲁晚报     2021年11月09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于佳霖 通讯员 于瑄

  近年来,乳山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工作放在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民生工作优先考虑、民生事项优先落实、民生投入优先保障,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刷新“民生高度”。

  加大民生工程投入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年来,乳山市不断加大教育民生工程投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进一步满足城区幼儿“入公办园”需求,乳山全面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建设了光明街、西环路2所幼儿园,建设了东方明珠、丽景豪园2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可解决周边30多个小区的幼儿入园问题。官地明珠花园小区配套幼儿园年内将完工并投入使用,海峰街幼儿园将于2022年秋建成开园。
  大力提升中小学办学条件。在校舍改造方面,对3所高中的5幢宿舍楼进行了改造,优化了学生的生活环境;对实验中学等5所学校进行了改造,美化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对二实小厕所进行了改造,净化了学校及周边环境。在设备更新方面,为3所高中配备新式纳米黑板、常态化录播室、班级照明设施,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条件。
  积极推进便捷入学和阳光分班,开发了“中小学生入学网上报名系统”,实现了入学报名“一网通办”,同步开通线下现场报名,共采集信息4500条,其中现场报名信息190条,满足了不同层面群众的报名需求,实现了招生过程的便捷及结果的公开。 
  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通过办学集团扩容,逐步实现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推动全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构建起了“四段一体”的大教研体系,举办学段衔接讲座和区域课例研讨8场,组织“名师进课堂”活动60余人次,举办了多场强基计划、选课走班培训,为高考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契机,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解决群众及师生关注问题1200余项。建立起了教师志愿服务制度,打造教师志愿服务品牌团队11个。全面推进校园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教师队伍诚信建设,加大了师德考核区分度,激发教师的成长活力与教育热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持续增加教师招聘数量,通过赴高校面试直招等方式,引进人才99人,拓展了教师队伍优化的途径。此外,还公开招聘教师37名,提高了教师队伍“增量”的品质,为教师队伍补充了新生力量。
  同时,借鉴“市队县办”机制,推动足球、篮球、橄榄球等“县队校办”改革,重点突破,建设品牌项目,提升了体育竞技水平。落实早操、课间操、大课间活动制度,建立了“节、赛、会、演”艺体成果展示机制和“必赛+选赛”体育联赛赛制,促升了学生艺体素质。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乳山取得一金一银两铜的好成绩。
  今年以来,乳山市成功举办“丽人18”女子半程马拉松赛事,5000余人参赛,网络直播点击量达128万人次,20余名奥运冠军等为赛事及银滩代言。此外,还举办了乒乓球、老年人门球友谊赛以及围棋、徒步、象棋、乒乓球、足球、庆“五一”文体活动汇演、千人太极拳展示等群体赛事,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生活。9月,乳山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人居环境再提升
城乡旧貌换新颜

  近年来,乳山以解决市政设施不完善、环境卫生效果不佳等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为切入点,切实解决困扰群众生活的痛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乳山市对润泽社区组团等6个项目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8800户。新建鼎湖公园,实施东方大厦城市书吧绿地景观提升工程,补植绿化面积约1万平方米,满足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等需求。鼎湖公园,实施东方大厦城市书吧绿地景观提升工程,补植绿化面积约1万平方米,满足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等需求。
  目前,乳山市已完成市政巷、教育巷等背街小巷改造,打通春风玖里路、杭州路、华山路3条“断头路”,明显改善城区道路通行条件。开展亮化提升工作,安装各类节日灯具1.1万盏,较好地打造了节日气氛,同时更换改造各类老旧路灯设施800余个,确保路灯夜间照明的正常安全运行。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实现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清运工作实现全覆盖,按照“户集、村收、市运、市处理”模式,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垃圾清运率达100%;积极开展“厕所革命”,改厕覆盖率达91.9%,30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现公厕全覆盖;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建立市镇村三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100%,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4.6%,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17%。
  目前,乳山建设完成了4个威海市精品示范村、2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5个威海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另有6个省级示范村、25个市级示范村正在建设。因地制宜拓展优化“三清一改”内容,创建省级清洁村庄173个,市级清洁村庄实现全覆盖。
“亲人模式”健康诊疗
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今年,乳山市人民医院滨海新区院区挂牌成立,实现了滨海新区院区与三级医院同质化管理,外来居民在滨海新区以乡镇卫生院的费用享受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为乳山常住外来人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提供中医药特色技术服务和基本医疗急救服务,为危急重症患者开通绿色救治通道,有效提升滨海新区医疗服务能力。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乳山市卫生健康局在全市创新推广服务患者的“亲人模式”,实行“一制度、两服务、两到位”,即建立首问负责制度,提供微笑服务和贴心服务,坚持沟通解释到位和关怀回访到位,为患者提供全链条、立体化诊疗服务。
  “我们要求医务人员将每一位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站在患者的立场考虑问题,将贴心落实在就医流程的各个环节。”乳山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亲人模式”主要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主动从群众需求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体验。医护人员在上岗后保持微笑服务、文明用语,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需求期盼,尊重病人的提问和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计划,真正让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贴心服务。
  乳山市人民医院积极响应,结合医院实际,除了完成“规定动作”,还延伸开展了几项工作,为患者提供贴心服务,医院对住院病人实行了“四见面”问询制度,即:患者入院当日、出院前一日,科主任或护士长必须与患者见面;手术前一日和手术次日科主任必须与患者见面。医院对落实情况每月督导检查,并与绩效挂钩,切实拉近了医患距离,让患者感觉更贴心、更知心、更暖心,进一步密切了医患关系,提升了群众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
  完善门诊服务流程,对不合理、不便捷环节整体优化。今年以来,乳山市人民医院成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将原本分别设置的多个服务窗口合并,群众可以“一站式”办理医保报销、病历复印、证明盖章、核酸报告打印、预约住院等26项业务。医院还成立了慢病健康管理服务中心,使慢性病患者与其他患者分开就医,就诊、开药、缴费、取药和报销一站式完成,有效弥补门诊大厅空间不足,缓解慢性病患者就诊排队现象,极大地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已为1.1万余名患者提供了优质慢性病管理服务。
  在“亲人模式”的落实下,乳山市医护人员主动听取群众意见诉求,不断改进医疗服务流程,实现患者服务体验和工作效率的“双提升”。乳山市医疗系统服务态度类投诉大幅下降,多次重办件和督办件数为零,在已完成的回访中,患者满意率达到99.32%。
弘扬红色文化
培育文明新风

  今年以来,乳山以不断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建设提升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积极开展各种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内容更加精彩,形式更加多样,文化惠民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
  完善提升全市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完成图书馆2楼的扩建改造工程,新上图书十几万册,更好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
  文化馆打造“群星大讲堂”专家公开课和公益培训班,举办音乐、美术等多门类的培训活动,培训约6000人次,提升免费开放水平和档次。充分发挥冯德英文学馆党史教育基地服务功能,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接待参观人员近万人次。
  在农村,组织开展欢乐乡村群众文艺汇演和“一村一年五场戏”免费送戏下乡工作,已演出360余场;在市区,继续实施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工程,已完成7场高端演出。
  按照“4+N”的思路,创作“乳娘四部曲”,创树了“一滴乳汁一百年”的特色品牌,赋予乳娘事迹新的时代内涵。报告文学《胶东乳娘》在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举行了首发仪式,话剧《乳娘》在济南历山剧院进行了首场汇报演出,纪录电影《战争中的母亲——胶东乳娘》济南首映式取得了良好反响,电影故事片《胶东乳娘》在第六届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院线影片竞赛单元中斩获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音乐两个奖项。
  以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今年,乳山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歌咏会、乐唱团主题活动,大型原创组歌《红色乳山》、庆祝七一晚会;创编舞蹈《海上渔歌》,入选第十二届省文化艺术节群众优秀新创文艺作品汇演;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书画展览活动,共展出书画作品1000余幅,观展人数万余人次;《跨越时代的旋律--苦菜花》《寻声记》等在央视频、山东卫视播出,社会反响热烈;舞剧《乳娘》、吕剧《苦菜花》成功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情景剧《乳娘》在山东卫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隆重上演。

  .乳山市松山路幼儿园。
  .亲人服务”拉近医患距离。
  文化服务送到村民身边。
  优化城市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图片摄影 辛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