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跑出“加速度”

聊城东昌府区法院提升执行质效增强群众获得感奋力谱写司法为民新篇章

齐鲁晚报     2021年11月19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怀磊 通讯员 王希玉 曲立明 李明玉

  执行工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道防线上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聊城市东昌府区人民法院不断创新工作措施,加大执行力度,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展示着一支勇于担当执行铁军的风采,持续推进执行工作规范化现代化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执行工作长效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不断增强实打实的司法获得感,有效保障了胜诉权益在“最后一公里”的加速实现,奋力谱写着司法为民的崭新篇章。
  截至11月15日,东昌府区人民法院今年已经累计新收执行案件5879件,收案数为全市法院第一;已结案4071件,结案率为69.25%。今年以来,东昌府区法院执行案件申请总标的48.62亿元,已执行到位金额14.8亿元。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执结率98.43%,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本合格率、执行信访办结率均为100%……一串串数字、一件件战果,见证了东昌府区法院为保障胜诉权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常态化开展“凌晨执行行动”
让失信被执行人无处遁形

  11月2日一早不到5点,天色还是黑蒙蒙一片,东昌府区法院执行局两个执行团队的4名执行人员和3名法警已经准时在单位门前集合,带着6件案件任务开启了一天的集中执行活动。当天,两路人马走过近200公里路程,先后到6名当事人家开展执行工作,其中2人不配合工作,执行干警依法将其拘传至法院;另有2名当事人不在家,经过给其打电话,当天主动到庭。上午10点多,7名执行人员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单位,紧接着展开后续工作。最终到位案款165000元,扣押被执行人车辆一辆。涉及的6件案件,其中2件案件执行完毕,1件案件和解结案,一个被执行人承诺三日之内将案款打到法院账户……
  这是东昌府区法院执行人员日常工作中最普通的一幕,也是该院数年如一日常态化开展的“凌晨执行行动”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该院执行干警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每周至少一至两次凌晨执行行动,风雨无阻,切实解决了大批涉民生案件,打出了执行声威,大大改善了执行工作环境。
  常年坚持“凌晨执行行动”的背后,是东昌府区法院全体执行人员的辛苦付出,在每次行动中,该院执行人员一大早出门,办完拘传等后续工作,到天黑才回家是家常便饭。辛苦的付出换来的是令人欣慰的成绩。“仅今年上半年,我们累计开展凌晨执行行动60余次,拘传被执行人128人次,执行到位2027万余元,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东昌府区法院执行局局长朱立杰介绍,在打好“时间差”,精心筹划、常态化开展凌晨执行行动的同时,坚持从工作实际出发,配备了小型无人机、驱狗器等科技设备,有力地促进了执行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打击了失信被执行人的规避执行行为,从而维护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突出强制性善啃“硬骨头”
多措并举打击拒执行为

  在今年的一起刑事附带民事案例中,被告人孟某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还款义务,被原告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后因涉嫌刑事犯罪被逮捕。东昌府区法院执行法官根据原告的申请,依法对孟某的房产进行了网络公开司法拍卖,买受人和某竞买成功。但在后续办理房屋过户过程中,三名案外人突然搬入该拍卖房屋内居住,声称孟某欠其钱款,并将该拍卖房屋作为抵押,经执行法官多次释法说理,案外人仍态度强硬拒不搬出。为强力推进执行工作进展,东昌府区法院组织23名执行干警携带警用装备,分乘四辆警车,前往拍卖房屋所在小区强制清房,为避免意外发生,还专门安排了120急救车跟随行动。到达现场后,在小区物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请来专业的开锁人员及搬家公司,撬开房门后,眼前的场景让执行干警惊出一身冷汗,原来案外人为了暴力抗拒执行,在门口堆放了煤气罐、汽油、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执行法官随即启动紧急预案,分析现场状况,旋即作出决定将危险物品安全移出。确定房屋没人后,由公证人员对屋内物品进行详细清点并登记在册,随后由搬家公司工作人员全部搬往临时安置地点。执行过程中,案外人梁某赶到现场后情绪激动,称自己无家可归,在现场撒泼耍赖,并坐在搬家车辆前阻碍现场执行。后经执行法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耐心劝说后才离开执行现场,同意通过法律手段处理其债务纠纷。    类似的强制清房行动,东昌府区法院也是常态化开展,通过加强、采取各种强制措施,集中力量对未结案件出实招,挥重拳,突出执行工作强制性。对于类似上面案例中的法院拍卖的房产,全面加大了腾退力度。另外,针对被执行人经多次传唤仍不到庭的,一律拘传,有履行能力而坚持拒不履行的,一律拘留,凡是不主动报告财产提供自己财产实际状况、又不履行义务的,采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等强制措施。通过突出强制性,有效维护了法律权威,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题的同时赢得了当事人的理解认同,彰显了法律公正、公开、公平,执行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东昌府区法院执行局善啃“硬骨头”,积极投身“扫黑除恶、黑财清底”专项活动,出色完成各项扫黑除恶任务。今年以来,该院对几起重点涉黑恶案件精心布置,集思广益,调动精兵强将,努力攻坚,克服了案情复杂、涉案资产多等困难,成功地将大批涉黑资产评拍变现、罚没上交国库。使黑恶势力丧失了“东山再起”的经济基础。
善意执行有温度
司法为民显担当

  “我就是没钱,你们拘留我、判我刑好了。我一人做事一人当,你们别找我家里人。家里的人谁都也不用管我,谁要是给钱,我立马就死给你们看……”这是11月5日,东昌府区法院执行局执行人员在被执行人王某家中遇到的场面。
  被执行人王某拒不配合工作,而他的家人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工作,代其偿还欠款。王某听后却极力反对。执行法官史春贵见状也是不少疑惑,如果不把案件背后的隐情查出妥善处置,案虽“结”了,但事不一定会“了”。执行法官随即以拉家常的方式与王某沟通。王某从最开始的“横眉冷对”到“促膝而谈”,彻底向执行人员打开心扉。原来,王某为了改善家人生活,瞒着家人购买了一套二手房,因为钱不够,尚欠卖家3万元。家中的老人需要赡养,而且身体状况不好需要就医,两个孩子正在上学需要抚养,妻子以打工为业收入微薄,真的是拿不出钱来。执行法官在与王某家人沟通时了解到,王某一直是一个很有担当、很顾家的人。为了不让家人担心,王某对他们都是报喜不报忧。家人对他欠钱的事也不清楚,所以见到执行人员到家拘人都很惊讶。王某因自己的事让家人担心,心里愧疚,对法院执行产生恼怒。
  史春贵法官认为被执行人王某不同于其他“老赖”,便决定帮其解决困难,随后将王某的现状及情况告知申请人,并与申请人沟通,能否给予王某帮助,放弃部分利息。申请人被执行法官这种“以人为本”的工作方式深深感动,表示愿意放弃全部利息罚息诉讼费等费用后再让4000元。但王某并不买账,表示自己一次拿不出这些钱来,也不同意家人去借钱。至此,王某不怒了,也不横了,而是哭了。史法官知道王某心中那个“害怕给家人带来苦难”的心结还是没能打开,便耐心对其进行开导。一番话让王某泣不成声,最终王某及其家人想方设法筹到26000元交给申请人,至此案结事了。
  在执行工作中,东昌府区法院强制执行有力度,善意执行有温度,类似上面的案例也有很多。该院执行局坚持落实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保障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以实际行动为群众解决“急难愁困”问题,为执行注入温度,达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此外,为方便执行案件当事人咨询和来人来访,了解分析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东昌府区法院执行局还常态化开展来访接待制度,每个工作日上午,执行接待室均安排一名局长或副局长、团队长值班接待当事人,负责接受当事人咨询、来访接待,分管领导也积极参与其中。这一举措的推出,使很多矛盾消灭在了萌芽状态,矛盾和问题解决化解在了基层当地,并方便了群众咨询及导诉。
完善机制织就“执行密网”
强化建设打造铁军队伍

  今年以来,东昌府区法院持续强化审执系统配合,强化执行案件各环节可视化监管,不断提高生效裁判自动履行率,规范诉前保全和诉中保全的执行查控措施和行为。坚持精准执行、科学执行的思路,不断修订完善执行工作规范,进一步提高执行规范化水平。针对当前现实状况,着力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持续健全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长效机制。
  自今年初开始,面对执行工作难度不断加大,案件不断增多的现实,为更好地回应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东昌府区法院大力开展“两个转变”和“两个建设”工作,持续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造亲民爱民为民服务的工作新气象;开展规范化建设,根据工作实际,依法制定易于操作的执行工作全流程操作规范,提升执行工作的规范化。该院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打造执行铁军队伍。
  东昌府区法院严格规范使用山东法院电子诉讼平台执行立案功能,简化立案事项,提高立案效率,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同时,着力开展繁简分流工作,执行局执行指挥中心,下设快执团队,以执行标的额10万元为界来划分案件繁简程度、快慢分道,快执案件执行完毕率达到了96%。该院执行局还结合本院制定的《执行款物管理规定》,对执行案款进行了持续不间断地清理,将多年的“无主”案款匹配到位,及时认领并发放完毕。
  东昌府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新英表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深化探索新思路,努力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跑出“加速度”,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强司法获得感,为东昌府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贡献积极力量。


  东昌府区法院开展执行案款集中发放活动。

  东昌府区法院集中开展集中执行活动。

  东昌府区法院常态化“凌晨执行行动”让失信被执行人无处遁形。

  东昌府区法院执行局局长朱立杰接待来访群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