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专访德州东城中学校长舒玉兵

齐鲁晚报     2021年11月19日

  德州东城中学位于德州经开区袁桥镇,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半寄宿制初级中学,生源来自于周边社区、袁桥镇等地,2018年经开区投资1.2亿元对东城中学进行了扩建,现有41个教学班,2104名学生,教职工124名。
  近年来,为满足周边学生的入学需求,办学规模和现实条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校本着为老百姓服务、让政府放心的出发点,克服困难,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接纳赵虎镇近500名学生就读东城,切实解决了“入学难”的问题。
  谈及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舒玉兵表示,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实现“一校一品”的特色教育,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和必然趋势,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味的重要举措。”舒玉兵说,学校以党员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爱国主义教育、家校共育、校园文化、教师师德等方面为抓手,确立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办精细化特色教育”的工作方针。
  在教师队伍培养和人才发展上,学校自2018年9月起开始组建教学骨干库,按照东城中学骨干教师标准,建设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管好、发挥好骨干教师的骨干作用。
  实施“123青蓝工程”。对于新分配的青年教师,按照人人一定是骨干的前提,实行一年融入、两年提升、三年骨干的青蓝工程。采用老带新的模式,成立“一带一”精英组合,按照集体备课——摩课——自己备课——上课——反思的程序,每周两节常态课,进行业务训练;每学期三轮公开课展示,全程录制,反复研究,让新教师在老教师走过的路中学习经验,敢于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新路,充分展示了新入职教师的青春风采和专业素养。
  舒玉兵告诉记者,在贯穿整个学期的家访活动中,发现本校家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因此导致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居多,问题学生居多。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主任并对孩子们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真正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同时,学校主动出击,开展普访式全员家访,采取包班包人的办法,开创性地利用登门走访、校门邀访、电话询访、网络聊访的四访形式,了解本班重点人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
  为帮助家长解决无人看管、无力辅导等实际困难,学校避免监管盲区,减少意外事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学校成立课后延时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服务内容公示、学生选择、家长向学校提出托管申请、班级审核、校长审定、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分工、学校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
  “根据工作部署,学校事先征求家长的意见,主动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在自愿的前提下,由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报名登记。课后服务主要开展作业辅导和素质拓展等活动。”舒玉兵说,学校教务处负责定期查看课后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就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交流、总结,根据实施情况及时调整有关课后服务的内容、指导教师等。
  本着安全至上原则,学校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措施,保障课后服务学生安全。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及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得到改善,师资有所补充,学校各项工作一年一台阶,年年有跨越,中考成绩位居全市前列,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