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淄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周洪刚:

全力推进淄博城市品质和能级双提升

齐鲁晚报     2021年11月19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樊舒瑜
通讯员 董文龙

  城乡建设事业处处落脚民生,件件关乎百姓生活。
  如何让淄博的城乡建设更加精致?对淄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洪刚而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要以美学眼光和标准推进全市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建设。”周洪刚认为,应该从“人文、宜居、绿色、智慧、安全”五个维度,对淄博未来城市建设进行“五个”定位,最终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周洪刚表示,淄博住建系统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五好”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活力和宜居宜业水平,为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进城建重点工程建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近几年,通过实施一大批道路建设项目,淄博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十四五”开局之年,淄博市住建局在推进城建重点项目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周洪刚:今年,我们以城建重点项目为要素支撑,全力赋能城市品质能级提升。其中,总投资194亿元,启动淄博有史以来一次性投资和建设规模最大的城建项目快速路网一期工程,引领淄博进入“高架时代”;总投资118亿元,全面完成火车站南广场片区改造,使4500户棚户区居民喜迁新居。
  同时,高规格规划设计并全面开启火车站北广场片区改造,力争通过“建设一条环路,布局一张路网”“改造一座站,激活一座城”,推动淄博迈入高品质、快速化、便捷化新时代。
促党建、业务双提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淄博住建部门是如何以党建为引领,带动其它各项工作全面提升的?
  周洪刚:今年以来,我们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稳步推进品质民生“十大工程百件实事”。
  组织“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题调研,确定并向社会公布第一批50件“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组织机关和直属单位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走千村进万户”大走访大排查大提升活动,到老百姓身边解决民生难题;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十大重点改革攻坚事项,大力推进“党旗在一线飘扬、党员在一线建功”工作,把抓中心工作完成、重大任务落实作为检验机关党支部组织力的试金石,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动业务工作中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引导党员在业务工作一线争当落实突破的最红战旗。
  同时,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载体和途径,加强理念思路创新、方式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打造适合自身特点的党建业务融合品牌,以品牌创建促党建、业务双提升。
“高架时代”到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淄博城市快速路网备受瞩目。能不能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周洪刚:今年,我市启动淄博城市快速路网一期工程原山大道、鲁泰大道、昌国路、宝山路、鲁山大道等5条道路建设,建设里程约51公里,其中高架路段约39公里。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和市民的广泛理解下,全体建设者们咬紧牙关,加紧作业,克服疫情、汛情等客观影响,组织开展快速路建设百日攻坚战行动,创造路网建设的“淄博速度”。
  截至目前,完成桩基6283棵,各项工作进展有序。预计12月底前,金晶大道段(鲁泰大道快速路连接济青高速段)主线桥将实现贯通,力争明年6月,实现全线通车。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也是住建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淄博的新型城镇化工作目前做得怎么样?
  周洪刚:今年以来,我们以提升居住品质、留住美丽乡愁为目标,持续推进美丽宜居乡村试点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打造具有淄博地域特色的村居和小城镇。
  一是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排查农村房屋安全隐患86.8万户,改造216户,任务完成率142%,真正让群众从“忧”居变“优”居;二是农村旱厕改造工作。用“小厕所”转动“大民生”,先后实施农村旱厕改造44.3万余户,实现有改厕任务的69个镇办能改尽改;三是农村清洁取暖工作。今年省下达我市清洁取暖改造1.71万户任务目标,我们完成2.35万户,超额完成任务;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1亿元,完成镇级公园35个、村庄公园绿地206个;建立全省第一家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基地,累计完成乡村工匠培训393人次,真正让工匠精神筑梦乡村建设。
兜牢安居底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从民生实事角度出发,我们是如何兜牢群众安居底线的?
  周洪刚:我们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活动重点,加快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全力办好向市民公开承诺的50项民生实事,先后对22个棚户区、40个老旧小区、78条背街小巷进行改造,对209个老旧失管小区实施简易物业管理;出台《淄博市物业管理条例》,完成10000套人才公寓,追缴农民工工资6355万余元,完成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处置项目365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创建“红色物业”淄博品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红色物业”工作被列入2021年淄博“十二大攻坚行动”和民生实事清单。目前,淄博“红色物业”小区的建设情况如何?
  周洪刚:今年我们协同市委组织部研究制定《淄博市“红色物业”工作标准(试行)》,明确5个方面30项具体要求,制定“三张清单”,推动“红色物业”有章可循、规范开展。
  目前,市、区县全部依托物业主管部门成立物业行业党组织,31个街道全部建立物业管理联席会议或者成立党建联盟,195个城市社区成立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占比67%,形成了上下贯通的行业工作体系。全市物业企业成立党组织163家,占比45%;全市业委会成立649家、物业管理委员会成立419家,合计1068家,占比达到77%。
  下一阶段,我们将强化党建引领,推动物业企业和业委会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建设,努力将“红色物业”打造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和在全省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品牌。
坚持“房住不炒”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在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规范房地产秩序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周洪刚:今年,我们出台了“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八条措施”,实行政银企联手,鼓励本地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18.1亿元,同比增长12.4%,较上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均位列全省第四。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我们制定出台规范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的22条措施和整治方案,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整个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明显好转。
未来城市“五个定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您曾说过要以美学眼光和标准推进淄博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建设,最终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实现这一美好目标的关键是什么?
  周洪刚:7月份,我参加了在浙江大学举办的淄博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建设专题研修班。对标对表先进地市的经验做法,结合在浙大培训时的感悟,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人文、宜居、绿色、智慧、安全”五个维度,对淄博未来城市建设进行“五个”定位。
  这五个定位分别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更新老城为重点,着力提高群众的舒适感和满意度,打造有温度的人文城市;提升城市时尚度和年轻指数,增强城市吸引力,打造有味道、有活力的品质城市;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加快形成便民利民和新经济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有大脑、数据化的智慧城市;坚持生态优先,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城市环境,打造生态优美、宜业宜居的公园城市;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织密城市有机安全网络,打造具有高度安全感的韧性城市。
深入推进城市发展战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接下来,淄博住建系统将如何谋划下一步的工作?
  周洪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下一阶段,全市住建系统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打造公园城市、主城提质增容、全域融合统筹、交通快速通达”的城市发展战略,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项目建设和行业管理“两大重点”。
  同时,统筹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住房保障提质扩面、老旧城区有机更新、美丽宜居村镇建设、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五大行动”,建设“五好”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活力和宜居宜业水平,为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者按
  初心使命,奋进号角;改革力量,激荡淄博。
  近年来,中共淄博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坚持把模范机关建设作为引领、推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部门单位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资源,把业务提升转化为发展动能,为淄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日前,中共淄博市委市直机关工委、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共同策划推出了《砥砺奋进赶考路》大型访谈栏目。多名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将直面群众所牵、所念、所急、所想,畅述当下与未来。本期做客栏目的嘉宾是淄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洪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