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担当 善作为

回河街道争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齐鲁晚报     2021年11月26日
  ◥回河街道实践农业托管模式喜获丰收。
  回河街道聘请“安全管家”深入企业指导安全生产工作。
  回河街道吴寨村村集体喜获合作社分红6万元。
  今年以来,在济阳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回河街道聚焦全区“1139”工作体系和“北起”战略目标,以“1156”工作思路为指引,开拓创新,扎实苦干,攻坚克难,坚持党建引领,在项目建设、民生服务、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吴燕楚

坚持提高站位
旗帜鲜明抓党建

  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2021年是村“两委”的换届之年,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全程严格把关,先后进行6轮分析研判,组织各部门对1128人进行了资格审查,制定材料330余项,印制选票8万余份,报告单、公告等4300余份,班子成员“村村到”,管区干部“户户访”,精心准备每一环节、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到位,顺利完成街道94个村党支部换届选举。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性修养和干事热情。实施发展党员梯次培养计划,今年以来共纳新党员69名,为基层党支部纳入新鲜血液。开展新任村“两委”成员轮训、党工委书记与新任村“两委”成员谈心谈话,提高其任职履职能力和廉洁廉政意识。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大比武”活动,在各村间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干事氛围,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定期举办“头雁论坛”,为各管(社)区、各村提供学习交流平台,不断夯实村支部书记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战斗力。
坚持第一要务
全力以赴促发展

  当好项目“服务员”,全程紧盯项目建设。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完成汉方制药、乐华城、鑫方盛等5个项目400多亩的清障工作,完成正安路南延附着物清障和有轨电车项目的测绘和评估。积极开展双招双引,引进总部经济项目8个,为街道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证。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加快星河社区二期项目建设速度,保证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精品工程。
  加大投入,打造高标准产业振兴示范园区。引进江苏绿港现代农业产业园,采取“1+X”模式,依托“1”个高科技农业示范园项目(吴寨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辐射带动周边“X”个村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园区,逐步实现街道蔬菜种植由传统种销方式向现代化、标准化、节水节能化、无土栽培化、水肥科学化、产销一体化转变。目前,吴寨村产业示范园设计工作已全面完成,投资1100万元的举人王村X园区和投资300万元的安家村X园区即将开工建设,建成后可实现现代都市农业连片发展。
坚持人民立场
全心为民谋福祉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改善民生。街道今年投资500余万元新建22处农村幸福院,投资280万元改造提升回河敬老院,建成全区首家“四星级”养老院。投资11万余元建成全区唯一一处标准化退役军人服务站,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在14个村建设自来水和生活污水管道,完成30个村的街巷硬化工作和19个村的气代煤改造工作。探索实施“党支部+物业”“红色物业”管理模式,理顺小何社区物业管理问题,筹建翰林华府业主委员会,完善各物业规章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业主委员会应尽的职责。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高标准打造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7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加强与街道司法所、党建办、环卫办等部门的沟通联动,打造亮点活动。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下设巾帼力量、青春飞扬、普法宣传、党员先锋等8支志愿服务分队,目前已开展疫情防控、环境整治、普法宣传、秸秆禁烧等志愿活动300余次。持续开展“农家书屋”流动大集系列活动,组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整合“农家书屋”优质图书资源,在集市上开辟专属摊位,向来往群众免费发放借阅书籍,并讲解“农家书屋”的惠民政策,进一步提高“农家书屋”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开展“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共计83场,实现100%全覆盖,在家门口为群众带来一场“文艺大餐”。
  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创新巩固脱贫成果。继续扎实落实帮包干部帮扶机制,定期开展走访行动,为脱贫户解决现实困难,及时发现并消除返贫风险。建立四级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网格,安排382名网格长实时反馈脱贫户及其他困难群众生活状况及家庭变动,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防止返贫。创新实施贫困学子“智志双扶”计划,街道组织70余名党员干部“一对一”深入70余个困难家庭,对困难学子进行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并仔细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一人一策”开展长期帮扶。开展“希望小屋”志愿者结对帮扶活动,联系爱心企业和青年志愿者共援建15所“希望小屋”,给困境青少年打造温馨的学习和成长空间。
坚持维稳根基
齐抓共管强治理

  常态化抓疫情防控,捍卫群众生命健康权。加强对涉疫地区人员的信息摸排、社会随访和核酸检测等工作,截至目前,共组织重点疫区来济人员核酸检测1500余次,切实筑牢疫情防控底线。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完善全民核酸检测工作预案,在东街村组织开展全民核酸检测演练,有效提升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加大疫苗接种推进力度,超额完成目标人群接种任务,目前正全力推进3-11岁儿童和第三针加强针疫苗接种工作。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发生。深入推进企业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聘用安全管家、环保管家,让专业团队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创新实行“安全生产工作提示单”制度,“一企一单”提醒企业严加防范,降低事故发生率。实行“中层干部包企业”制度,定期到企业检查、走访,督促企业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加强改进乡村治理,破解难点焕发活力。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推出“信访听证+人民调解”访调结合化解模式,创建“和为贵”金牌调解室,有效解决群众矛盾纠纷,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今年以来,共召开“信访听证+人民调解”访调结合模式会议26次,其中农民工欠薪纠纷会议20次、其他纠纷6次,共计为农民工讨回欠薪800余万元,妥善化解处置各类信访矛盾,有效维护了社会总体稳定。组织开展回河街道网格员手持终端app培训会9场,共计800余人次,确保网格员熟练运用手持终端,实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难点在一线突破”。开展三期“雪亮工程”,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为辖区内自然村、事业单位、主要路口新安装74个高清探头,实现村级雪亮工程设备100%全覆盖。探索建设“智慧云广播”系统,实现对全街道94个村“大喇叭”智能总控,确保政策法规、应急事项、惠民举措等能够第一时间由街道传达到各个村庄。
  美化亮化城市环境,打通城市管理“最后一公里”。在全区率先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和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增加10名执法力量,对国道220线、黄河大街、店子商业街和北张商业街等重点街区开展综合整治行动,建设美丽街区。引入社会资本,投资200余万元建设智慧路灯40套,更新维护辖区20处重点路口交通安全设施,道路交通安全考核连续三个季度全区排名第一。持续整治“散乱污”、强力开展“拆违拆临”行动、加大扬尘治理力度,街道空气质量和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
坚持乡村振兴
统筹谋划绘蓝图

  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投入资金100万元,创新打造以“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为主体的“三小园”建设新模式,对闲散地、边角地进行回收整理,开展试点建设,打造寺前刘、东药王庙等32个村的“三小园”生态板块,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建立完善街道、管(社)区、村三级齐抓共管的领导和工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及考核通报机制,强化结果运用,确保“三小园”建成后有人管、有人种、有产出,持续高效运转,构建人居环境改善与增收互促共赢新格局。投资450万元新增村级保洁力量,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
  筑牢坚强堡垒,带动集体增收。选优配强109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进入村“两委”队伍,选聘50名乡村振兴专员蓄足村干部“源头活水”,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按照“党支部+企业+农户+合作社”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土地规模化与服务规模化协调发展。2021年,完成农业托管服务面积12728.57亩,托管服务率达46.8%,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2家,流转土地7800亩,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倡导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街道致力于做好“文化+”文章,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出彩人家创建紧密衔接,投资20余万元改造建设镇级公益祠堂一处,倡导丧事简办。全面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水平,高标准建设6处垃圾分类收集房,实现60个村“撤桶并点”,配备厨余垃圾收集电动车96辆,建成厨余垃圾收运“音乐专线”2条,公交式收运专线1条,实现厨余垃圾收集、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厨余垃圾减量达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提速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实施长效环境卫生管理机制,严格管控辖区经营秩序,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造良好文化生态。
  “拂面春风好借力,正是扬帆远航时。”回河街道将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激情,脚踏实地、扎实推进,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争做全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推动北部新区全面起势、加快向高质量中心城区迈进凝聚共识,激荡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