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好民宿“三部曲”,赋能乡村振兴

莱芜区:乡村旅游产品深度融合,探索业态发展新模式

齐鲁晚报     2021年11月26日
  莱芜区一家精品民宿。
  民宿业是拓展农业功能、发掘乡村价值、改善乡村环境、聚集资源要素、创新业态类型的新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发展乡村民宿产业,既是发掘乡村功能价值、推动乡村旅游与富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文化济南”、延续传承文化民俗、提升乡村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是打造“生态莱芜”、建设一流康养目的地、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探索民宿业发展新模式,打造出多家“嬴汶人家”“泉城人家”民宿市场主体。民宿业蓬勃发展成为有效突破口,不断助推乡村旅游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亓玉飞
通讯员 崔文冉 李鑫民

谱好民宿发展“突破曲”
  按照省、市民宿业发展指导意见,制定《济南市莱芜区民宿联审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规范指导全区民宿业发展。截至2021年10月,先后3次组织成员单位对提出书面申请的15家民宿进行联审,以此确保了民宿证照办理有据可依,全面破解了民宿证照办理难题,改变了“开业无依据、经营即违法”的局面,优化了营商环境,达到了便民利民目的。
  精致而有特色是民宿经营的重中之重。莱芜区将民宿产业的打造和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城乡精细化管理相结合,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突出自然、文化、村野特色,既实现与村庄的整体协调,又彰显生态莱芜、历史文化等个性特色,摸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提升民宿品质,打造精品民宿。
  今年,莱芜区民宿业蓬勃发展,2021年1-10月,莱芜15家通过联审民宿共计接待游客15.6万人次,综合收入1.05亿元,旺季平均床位出租率超过70%。打造出雪野山居、故乡的云等特色精品民宿,发展了雪野山居、莲花山茶旅小镇等民宿集聚区。在市级打造“泉城人家”民宿品牌的统领下,依托优势资源,积极培育形成一批具有鲜明莱芜特色的“嬴汶人家”民宿品牌。雪野街道入选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名单。在济南市2021年“泉城人家”民宿评选中,雪野山居、故乡的云等8家民宿、110间客房入选,其中四星级民宿客房37间,数量位列全市第一;莲花山茶旅小镇、雪野山居入选民宿集聚区;雪野山居获得创意设计一等奖,桃杏村获二等奖,山中石筑、故乡的云获三等奖;共获“泉城人家”民宿扶持奖励资金543.5万元,排名全市第一。
谱好乡村资源“盘活曲”
  乡村拥有丰富的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建筑遗存等资源。在民宿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实施“活化利用”工程,将乡村闲置小院进行修缮改造,实现复活利用。围绕休闲农业、乡土文化、节日节庆等内容,将民宿业与旅游景区、山水风情、节会经济等相关产品深度融合,将景区、景点、民宿连点成线、串珠成链。民宿周边还可以拓展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环节,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形成“民宿+”乡村旅游模式。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民宿业发展迎合了市场需求,有效激发了消费活力,莱芜民宿业和乡村游逆势发展。今年,莱芜区乡村旅游多点开花:房干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雪野养生休闲度假小镇入选首批山东省精品文旅小镇,卧云铺村、房干村、王老村被评为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对上争取到乡村振兴、3A级景区奖补、乡村旅游集聚片区等各类旅游专项奖励资金553.09万元。乡村游、近郊游成为莱芜旅游市场生力军,莱芜旅游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
谱好乡村振兴“赋能曲”
  生态美,旅游美,则乡村美。民宿业带动周边区域旅游厕所、旅游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美化了村容村貌和生活环境。民宿业和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促进餐饮、娱乐、节庆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和致富渠道,很多农民直接从一产转向三产,收入不断增加,纷纷走上致富之路,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脱胎换骨的转变。民宿业的发展成为村民增收致富、赋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