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个人

齐鲁晚报     2021年12月03日
  □ 谢士艾

  陈信诚一直在寻找一个人,一个叫叶冬青的人。陈信诚不认识叶冬青,自然也不知道这个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陈信诚把“叶冬青”写在一张扑克牌大小的硬纸片上,放在口袋里,不管走到哪里,见到成年人就一边拿出纸片给对方看,一边问:“请问,您认识叶冬青吗?”态度诚恳,满脸的笑容,有时还少不了给对方递支烟。
  陈信诚原是本镇一个村的农民,十年前镇里搞开发,他在圩镇的集市旁边买了一块一百二十平方米的宅基地,建了一幢三层楼房,农忙时回村里耕田种地,农闲时骑辆三轮车到各村各户去收废品,楼房的一层成了堆放废品的仓库。
  四十多岁的陈信诚除了种地,没有其它什么技能,文化也只是初中毕业,但他有的是力气。他认为,收废品是结合自身实际的最好选择。
  陈信诚在家门口挂一块木牌,上面写了“收废品”三个大字。妻子在家里收,他骑三轮车去各个村的家家户户收。收的废品基本上是妻子整理,破铜烂铁旧书旧报,矿泉水瓶空酒瓶易拉罐等等,分门别类堆放,半个月左右县里的废品公司有车来拉一次,款项当场结清。
  陈信诚在圩镇没有亲戚朋友,也没有什么关系。一开始,生意不算好,但陈信诚老实本分,价钱公道,从不短斤少两,对老人小孩捡来的废品还特别照顾,甚至不赚一分钱。渐渐地,收的废品多了,圩镇周围的居民有废品都乐意送到他那里去,陈信诚在村里每回也能收到满满一三轮车。此外,一些同陈信诚打交道多了、双方都熟悉的人急需用钱,还经常问陈信诚借,几十块,上百块,虽然还回来的是废品,但陈信诚从不说不,有的要几次才能还清,陈信诚也不生气,不催别人,遇到下次,同样再借。
  今年春,陈信诚妻子整理废品时,发现在一本写有叶冬青名字的旧书里夹着五张像钱一样的东西,陈信诚看后,知道这是面额为一百元的国库券,本金五百,加上利息,可兑换上千块钱。陈信诚心想,这本旧书我收来不过几分钱,人家可亏大了,自己不能要,一定要找到书的主人,把东西还回人家。于是,他吩咐妻子多打听叶冬青,自己也尽力地寻找,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情形。然而,几个月过去,仍然是泥牛入海无消息。
  暑假的时候,上大学的儿子回来了。陈信诚说了这事后,儿子很支持很积极,并保证他能找到叶冬青。第二天,儿子去了一趟镇里的派出所,结果出来了:叶冬青是一位退休多年的教师,家在十多公里远的新田村岭背村民小组。当天下午,陈信诚带着那本书和国库券就兴冲冲去了。翻山越岭,一路风尘,找到叶冬青的家时,却是铁将军把门。陈信诚向附近的村民一打听,原来叶冬青已在去年冬去世,他儿子叶林春在县城租了房子,平时打点工,举家在那里生活。陈信诚很沮丧,几经周折,他要到了叶林春的电话号码,回到家天已黑了。吃过晚饭,陈信诚拿出手机,接通了叶林春的电话。陈信诚认真仔细地问了一些情况,当证实叶冬青是他父亲,旧书是他亲自卖给自己妻子后,陈信诚仍然没有说出实情,只是请叶林春抽空尽快来一下,说有一本很重要的书要还回他。叶林春听后,停了几秒钟,回答说:“我想了一下,卖给你的大多数是我父亲留下来的旧书、烂书,没有什么重要的,就不要了。”陈信诚又说:“你不要了?真的很重要!”叶林春这下心里没底,最后说:“我现在很忙,先放在你那里,有时间我就来拿。”
  第二天,废品公司的车子正好来了拉废品,陈信诚搭便车去了县城,除了办一些自己的事,另外就是要把国库券还回叶林春。问了五个人,找了三条街。当陈信诚在楼下把国库券交到叶林春手中时,叶林春顿时呆住了,半天哽咽着才说出一句话:“大哥,你真是好人,谢谢,太谢谢了。”接着一边硬拽着了陈信诚进了家门,一边说:“我儿子刚考上了大学,我们正在为学费发愁,你这是雪中送炭啊。中午无论如何也要在家里吃餐便饭。”到此,陈信诚终于了却了一桩心事,脸上禁不住露出了一丝憨厚而幸福的笑容。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