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追寻记忆里的负暄之乐

齐鲁晚报     2021年12月05日
  □舒平
  最近,来自辽宁营口的80后单身青年张同学拍的一系列农村日常生活短视频,迅速火了起来,张同学相关话题播放量高达14亿,粉丝900多万,在全网掀起了一股张同学王同学李同学的跟拍热潮。有人爱看,有人吐槽,有人批判,这一切行为的背后,到底折射着我们怎样的心理和情感?

    我们为什么都爱看农村短视频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是在每一个冬天都会让人想起来的一首名诗,潇洒不羁,让人十分神往。
  高牧的网名就叫“红泥小火炉”,寒潮来袭的上周末,他拍了一组小视频,农村老家的大铁锅,热气腾腾炖着猪肉白菜粉条,灶炉里是蹿得老高的火苗,红通通亮堂堂的,烧得极旺,这样的柴火和铁锅炖出来的猪肉白菜粉条,一看就馋人。
  “你们回来吧?”他在电话那头笑着问我,老家院子里养了几只大白鹅,又肥又大,他说他们几个人吃不完,要我们一家回去,人多吃得才香。我是真羡慕他,为了吃一顿老家的铁锅炖大鹅,开着几个小时的车,说走就走。
  高牧是老济南人,做家电生意,他平时工作忙,很少发朋友圈,但这两年,他忽然喜欢上了玩短视频,时不时就随手拍一条短视频发到网上,我很好奇,他都拍些什么?一看,都是土掉渣的农村短视频,铁锅炖肉啊,院子里的猫啊狗啊,鸡圈里的鸡啊,刚下的热乎的鸡蛋啊,刚出水还活蹦乱跳的鱼啊……竟然好评如潮。
  他闲来看的小视频,也多半是这样一些土味视频,我们两家有时候见面,他必定要热心肠地推荐给我们看,“你们看了吗?好玩啊!”而我们也真是被那些土味视频逗到哈哈大笑,堪比一道道开胃小菜。
  菜过五味酒过三巡,我们少不了会聊一些现实的话题,高牧的生意大不如前,一闲就是大半年,他一开始是真急躁。公司在泉城最繁华的商业地带,租金昂贵,每一天支出的钱都像流水一样哗哗作响。那段时间,他精神上的弦绷得太紧,血压飙升,住了一个多星期的医院。倒也没有大毛病,大夫建议他多运动,多休息,多放松。
  他还是急,他说:“大夫,我这不是太忙了吗!”大夫心平气和地反问他:“你忙,你有我忙?”他一想还真是,他再忙,隔三岔五,还和一帮朋友一起喝个小酒,一起高谈阔论,可人家大夫,一年到头穿着白大褂,在医院里白天黑夜地忙,医院里的病人永远人满为患,那是真忙。
  从那以后,他忽然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松弛了许多,生意上的事再焦头烂额,该吃吃该玩玩,不像以前,两个手机永远在不停地通话中,忙碌中,一个星期在家吃不了一顿饭。他感叹说,“想开了,钱挣多少是个头呢?人好好地活着最重要!”
  为什么爱看欢乐的农村短视频?当然是为了放松,为了给高压的精神减减压。工作永远忙不完,钱也永远不会有挣够的时候。但人不是机器,不能永远只高效地工作挣钱,还需要劳逸结合,一张一弛,忙了一天,回到家里,来一个舒舒服服的葛优躺,刷一刷农村土味视频,哈哈一笑,不急不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点一点地面对,好像也一个一个地解决了。
  高兴也是一天,烦恼、焦虑、急躁也是一天,那为什么不高高兴兴过一天呢?
  那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另一位老友大鹏,我记得读书的时候,他看电影喜欢看《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台词也是很文艺的:“人生就像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太鲜亮了!”但是,他现在时不时看的是让人捧腹大笑的《乡村爱情》,“你再能能有我刘能能啊?”
  我开玩笑,他现在是捧上了枸杞保温杯的中年大叔,他哈哈笑,“这样接地气,挺好的!”大鹏是研究资源环境的科研工作者,一天24小时,一多半的时间在对着电脑看学术数据库,看国际国内的最新期刊资讯,他写出来的论文,像我这样成天写文章的人也是完全看不懂。可想而知,他在周围朋友圈里是多么曲高和寡。
  但学霸也是人,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老家在农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家里七大姑八大姨也大多在农村,他每次回一趟老家,就有一种重担在肩的紧迫感。这些年,他眼睁睁看着老家村子前面的一条小河一天天地干涸,堆满垃圾,就说不出的痛心疾首。
  那条河,他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在清澈的河水里洗澡、摸鱼、逮虾,河边水草丰美,有成群的牛羊在吃草,夕阳西下,村子里炊烟袅袅,不时传来大人们喊着各家的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天边的夕阳是金色的,就像少年时代的梦一样光芒璀璨。
  这几年,村子里的房子盖得很漂亮,路也修得很好,开车回去,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但是,村子前面的那条河是他心里的痛,村子里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也让他如鲠在喉,他每次回老家都会提许多保护环境的建议,但破坏容易,恢复起来却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
  他常常有一种无力感和渺小感,偶尔闲暇时,看看《乡村爱情》,看看李子柒、张同学他们或雅或俗或滑稽搞笑的乡土视频,除了放松,也有一种说不清的情结在里面,那些电视剧和短视频里,或多或少,有一些熟悉的画面,是他回不去的精神家园。
  无论他离开家乡有多久,有多远,他的血液依然像少年时一样奔腾滚烫,他胸膛里依然是一颗赤子之心,农村,那片广袤的土地,依然让他魂牵梦绕。
  一帮老朋友偶尔聚会,我们都羡慕他学富五车,知识渊博,在研究所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大鹏却笑说,他最羡慕的是老家那些老人们,一到冬天,就搬一把凳子,靠着墙根,晒着太阳,岁月静好。
  他的话很有画面感,让我想起文学家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
  像这样的,在冬天一家人悠闲自在地晒着太阳,谁不向往呢?
  多晒太阳多暖心,愿一切都好
  古时候,晒太阳有个雅称,叫“负暄”,冬日负暄、负暄之乐是被许多人钟爱的美事。
  我们生活在城市,高楼林立,每天或早起晚归,或蛰伏在家,很难享受到阳光的照耀,时间一长,内心也很容易变得敏感、潮湿、阴郁,极不利于身心健康。俄罗斯诗人写道:“我们来到世间,就是为了晒晒太阳。这太阳,既要暖身,也要暖心才好。”
  余朵是媒体人,在杂志社做了多年采编,白天黑夜忙到飞起,这几年,纸媒滑行,她常常觉得自己的头顶上,像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好像每一天都有失业之虞。但也是趁着这个缓冲期,她又生了二宝,也算是有失有得。
  大宝小的时候,完全是老人和保姆带大的,她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做选题、采访、写稿、做版,和大宝说得最多的话是:“等妈妈忙完啊!”但那时候的她,永远也忙不完。一转眼,大宝都小学毕业了,想想,也是很愧疚。
  现在工作没那么忙,一开始还挺失落的,总有一种慌乱感,心里不踏实。但说来也很神奇,每天陪孩子的时间多了,尤其是天气好,天空湛蓝,出了大太阳,她带着二宝去户外晒太阳,心情总会特别特别的愉快,好像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就像老舍先生那篇著名的《济南的冬天》里写的:“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着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区的小花坛旁边,从早到晚有卖烤地瓜、糖炒栗子的,风一吹过,就飘来浓浓的烤地瓜的香味,糖炒栗子的香味,一些老人就在旁边晒着太阳,孩子们你追我赶嬉戏着,还时不时有一两只可爱的小宠物狗,颠颠地跑来跑去,太阳暖暖地照着,很舒服,很惬意,她抱着二宝,觉得自己浑身上下,好像又有了无穷无尽的勇气和力量,这是不是也很奇妙呢?
  很多年前,她还是一个心高气傲的白领丽人,穿着小香风套装、高跟鞋,坐在23楼高的高档写字楼,大白天办公室也灯火辉煌。那时候的她,喜欢林青霞喜欢的白色牡丹,喜欢闪着岁月光芒的Vintage,谁能想到,有一天,她会被烤地瓜糖炒栗子的香味,深深吸引了?
  可是,这不就是最真实的生活吗?越是在低迷、困难的时候,越是要脚踏实地,不矫情,不抱怨,每一天,都皮实地晒着太阳,从外到内,身心强壮,才能抵御这个冬天的寒冷,才能无惧身处职场的跌宕起伏,毕竟,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呢?
  2021年还剩最后一个小尾巴,辛苦了一年,努力了一年,有收获,也有失落;张同学在冰天雪地的东北,自得其乐地记录着他的一日三餐,我们在济南晒着太阳,看着视频,吃着烤地瓜,哈哈一笑,愿,冬日温暖明亮,一切都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