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篇论文被知网擅自收录,起诉后获赔

九旬老教授的论文维权路

齐鲁晚报     2021年12月13日
  赵德馨教授退休后依然笔耕不辍,活跃在经济史学研究的第一线。
  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关于赵德馨的判决文书有157篇。
  “读者包括我自己下载还要付费,我本人却从没拿到过一分钱稿费。”因上百篇论文被知网擅自收录,89岁退休老教授赵德馨起诉知网获赔70余万元。此事近日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目前,中国知网已经不再收录赵德馨的文章。不过,赵德馨表示:“中国知网必须改革,不能输了官司就下架我的文章。”
  记者注意到,12月10日,知网官网在显著位置发布了关于“赵德馨教授起诉中国知网获赔”相关问题的说明,向赵德馨教授表示诚挚的歉意。对此,赵德馨教授表示,希望知网之后能拿出具体的整改措施,真正拿出诚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于表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于海霞

论文被擅自收录
自己下载还要交钱

  或许之前你没有听说过赵德馨教授的名字,但你一定会记住他此次“胜诉知网,获赔70多万”的出圈行为。
  赵德馨退休前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公开资料显示,赵德馨生于1932年,是我国经济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从事中国经济史研究近六十年,著述颇丰。1951年毕业于中原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合作系,师从历史学家尚钺教授和经济史学家傅筑夫教授,并留校任教,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研究所所长。1998年退休后,赵老依然笔耕不辍,活跃在经济史学研究的第一线。即使到今年,耄耋之年的他还在忙于《楚国的货币》一书的修订。
  这次的“出圈之战”,便是赵德馨状告知网擅自收录他的论文。事情还要从2016年说起,他计划对自己此前出版的著作《中国经济史辞典》进行修订,这本书在知网上有电子资源。赵德馨委托学生以自己的名义联系知网,对方却表示要付费才能提供。而当年他也出版了《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程序与规范》一书,在创作过程中,他学习了著作权法的知识,了解到国家出台了诸多法律保护知识产权。“我那时候就感觉到国家保护我们知识分子的权利,就产生了一些维权的意识。”赵德馨说。
  于是,赵德馨开始着手维权,他将自己的著作目录进行了整理,发现自己百余篇论文被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平台收录。随后,万方和赵德馨达成了和解,知网未达成协商和解。“知网把我100多篇文章收录数据库,还通过电脑、手机这些端口来传播,不仅不告诉我,读者包括我自己下载还要付费,我本人却从没拿到过一分钱稿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赵德馨表示,“我写的文章登在学术期刊上面,学术期刊当年给了我稿费,但是知网既不通知我,也不给我一分钱。为什么我创造的知识成果得不到尊重?”
上百个诉讼全部胜诉
赔偿款将用于学术研究

  据赵德馨讲,在维权过程中,知网态度很强硬,不愿意和解。于是他委托律师自2020年8月开始陆续向北京互联网法院起诉中国知网运营方“《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输入关键词“赵德馨 中国学术期刊”,一共出现157篇判决文书。
  其中一份裁判日期为2020年12月30日的一审民事判决书显示,被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赔偿赵德馨经济损失2800元及维权合理开支534元,共计3334元。赵德馨在诉讼中称,其撰写的论文《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刊发在《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4期,该文后被中国知网收录。媒体记者查询当期《中国经济史研究》,看到上面写有: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一次性给付。作者如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书面说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法院认为,期刊的说明不具备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使用的效力。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二审时也陈述,期刊通过稿约单方声明不足以证明从作者处取得了涉案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及转授权的权利。
  截至目前,赵德馨起诉的案件全部胜诉,并累计获赔70多万元。谈及这些赔偿款如何处理时,赵德馨表示,自己已经退休,日常花销并不多,目前仍有几本著作在修订,这些赔偿除了支付一部分律师费、维权费,剩下的会用于学术研究。
  赵德馨进行学术维权并胜诉的事情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他的手机上也收到了诸多学术界友人发来的消息。一名目前在浙江某高校工作的学生给其发消息写道,“赵公依法维权的精神令人敬佩,是晚辈学习的榜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万勇也对此进行点赞:“赵德馨教授的胜诉,既是为广大作者讨说法,也会影响有关期刊数据库的商业流程,使他们更加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记者注意到,12月10日,知网官网在显著位置发布了关于“赵德馨教授起诉中国知网获赔”相关问题的说明,向赵德馨教授表示诚挚的歉意,并称自2016年起已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八年前出版的文献(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和报纸),未来将进一步征得合作出版单位同意免费开放更新、更多的学术资源。对此,赵德馨教授表示,希望知网之后能拿出具体的整改措施,真正拿出诚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于表面。
“中国知网必须改革,
不能输了官司就下架文章”

  目前,赵德馨与中国知网的官司是否已经基本结束。中国知网也已经将擅自收录的赵德馨的文章删除。记者登录中国知网检索系统,在作者栏目输入“赵德馨”、作者单位栏目输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检索期刊上赵德馨的论文,显示结果为“0”。
  不过,对于知网的处理方式,赵德馨显然并不满意:“中国知网必须改革,不能输了官司就下架我的文章。对我个人来说是维权,但是对于整个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层面来说,它是个大事。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认真地研究一下,怎么更好地去保护知识产权,尊重知识创造者,落实知识产权政策,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不免费(给他用)就下架,说明中国知网一心只想牟利,没有承担起文献平台促进知识公共传播的义务。如果是真的想促进知识的交流,中国知网就不应该下架我的文章,而是要考虑怎么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赵德馨表示,以后最好能有两个或多个和中国知网良性竞争的平台,“一家独大”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对于老教授状告知网胜诉后论文被下架一事,苏州大学法学院张鹏教授表示,这对老教授来说影响或许不大,但如果放在一名年轻教师身上,直接会影响其学术生涯。张鹏介绍,知网在行业内拥有垄断地位,它把你的论文撤下后,论文就没办法统计转载率和引用率,而转载率和引用率会影响今后的文章投稿和申报课题,这对作者的学术生涯会造成极大伤害。对于知网来说,这是个企业行为,但你要考虑自身企业的特殊性,你在学术圈的影响力。而截至12月10日9时许,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起的一项已有4.9万人次参与的互动调查中,对“维权就下架,知网做对了吗”这一问题,近六成网友认为“不合适,知网应拿出更大诚意”。
知识成果应得到尊重
希望更多人去维权

  为什么这么大年龄了还要坚持打维权官司?赵德馨表示,“别看我快90岁了,我(精神)状态还不错,每天能够写点东西,这对我来说是一种乐趣。对于知识产权保护这个问题,是我近10年和其他同行交流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的。作者的知识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是不合理的,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必须要去解决。”
  其实,赵德馨遇到的问题并不是个例,但很少有专家学者主动去维权。“一是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被侵权了,二是很多年轻学者虽然受到了‘欺负’,但他们不敢主动去维权,因为他们还要靠中国知网来评职称或扩大影响力,很多考核要依赖中国知网。我已经退休这么多年,不在乎这些。我最关心的是‘尊重知识创造者’这个问题。”
  “没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没有创新。”赵德馨表示,维权过程中很多事情都委托给了律师,他会给律师提供帮助,比如被侵权的一些文章是和其他人共同完成的,他就会一个一个地联系合作者,让他们授权自己去做这个事情,但也有少数人害怕“得罪”中国知网,持不干预的态度。
  “法院的判决给了我应有的公正。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像我一样站出来维权。中国知网传播知识的前提是尊重创作者,不能打着传播知识的幌子去侵权和牟利。”赵德馨告诉媒体记者。正如赵德馨期望的那样,他的学生、73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苏少之后来以同样的方式打起了维权官司并胜诉。
知网被曝年入近10亿
其收费模式槽点满满

  随着赵德馨维权事件的发酵,知网再次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从论文查重高收费,到作者下载自己论文被收钱;从低价甚至不花钱就能收录学术文章,到用户下载时却标上高价等等。围绕知识产权保护,类似知网这样的平台一直存在争议。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知网始建于1999年,是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的“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成立之初得到包括教育部、科技部等多个国家部门的支持。从建设初衷来看,中国知网具有较强的公共性。但从成立至今,其版权问题一直没得到有效解决,版权纠纷不断。
  作为国内大型中文数据库,知网在学术界有着巨大影响力,可以说是一家独大。据介绍,截至2017年知网已有机构用户2万多家,个人注册用户2000多万人;签下期刊8000余种,独家和唯一授权期刊达到2300余种;文献总量超过2亿篇,日更约1万条,全文下载量达20亿篇次/年。知网的盈利途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论文、期刊下载以及查重等收费,2019年2月,其被媒体曝光年收入近10亿元。对此,学术界关于知网的吐槽也比比皆是:下载一篇文献只要7元,但需要最低充值50元才能购买;涨价幅度每年都在10%以上,高昂价格曾令多地高校停用,最后却又不得不屈服于知网的垄断地位而无奈交钱;年收入近10亿元,却把阅读卡当作者稿酬……媒体评论称,知网收费模式可谓槽点满满,归根结底,都是重盈利性而无视公益性造成的。
  而针对“知网擅录九旬教授论文赔偿70多万”一事,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表评论称,成就今天知网的,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更有无数学者学子的学术成果,而非只是“中间商”的平台努力。知网理应更好地承担传播学术资源、推动学术交流的使命,而非乱栽摇钱树、念歪生意经。近年来,中国知网面临的定价风波、版权争端不断,官司缠身、备受诟病。是时候反思己身,刷新经营理念了!  素材来源:人民日报、长江日报、央广网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