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实践中向“美”而育

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初探

齐鲁晚报     2021年12月24日
  走进实践基地,体验劳动快乐。
  在劳动实践基地,同学们有的在锄地有的在铲土。
  劳动实践作业展。
  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多年来,始终坚持“师生共同成长,享受教育幸福”的办学理念,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学校建设,形成了“智美”教育文化体系,而且也成为全国有效教学的一面旗帜!《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山东教育》、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对学校课改工作进行过专题报道,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科研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2020年12月,被评为济南市18所领航学校之一。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校“智美”文化内涵“思索”与“成长”,即“思索为智,成长为美”。自2018年7月,学校被确立为“济南市领航学校培育校”以来,就以领航学校创建工作为契机,开启了新一轮的探索与研究。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基于此,为了每一个实验二小的学子能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接班人,学校决定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目标中来,围绕劳动教育开始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从而深化学校“智美”文化内涵。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吴红霞 吴雪

不同年段目标不同
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最初的劳动教育是以劳动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的,对于活动的目标,不同的年段我们确立的目标不同。
  低年级围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这一目标,注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自己穿衣洗漱、自己叠被子、自己整理书包等;渗透劳动最光荣的意识,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中高年级主要是以各项劳动实践活动为抓手,通过校内外各种与劳动有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树立劳动不分贵贱,每个劳动者都值得尊重的意识,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劳动的艰辛,深刻感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习惯。
多措并举推进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本着“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的理念,2018年9月开始,我们结合时代特征和学校、学生实际,从校内(班级绿色苗圃、争做值日岗、校园护色小卫士、餐厅文明岗)、家校共育、亲子互动(传统美食喜欢做、传统工艺学着做)、社会实践(走进校外基地会劳作,走进超市学服务、公益活动我参与)等;不仅如此,还结合“儿童哲学课程”校本课程,围绕劳动这一主题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劳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培育班级绿色小苗圃,在劳动中学会合作。走进第二实验小学的每一间教室,总会有一株绿植在生机盎然的生长着。即使是在冬季,每个小队的桌面上也会放一盆水养或者土栽的小蒜苗;或者是一簇水仙花;或者是一盆小豆苗;更有趣的也许是一盆绿油油的麦苗。平时上课时,这一盆盆的绿植作为每个小队的队花陪伴同学们学习,放学后和周六、周日,这些绿植会被同学们放置在阳光充足的窗台前接受“日光浴”。经过播种、浇水、精心护理下,绿植很快成长起来,小队的同学们都有分工,有负责浇水的、有负责带绿植按时晒太阳的、有负责清理花盆的,同学们分工合作,共同培育属于他们的小绿植。一盆盆小小的绿植,构成班级绿色小苗圃,同学们在培育它们的劳动过程中,不但学会了培育绿植的一些方法、技巧,还懂得了做事只要细心、耐心,持之以恒,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在传统美食、小工艺的制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特色的传统美食、小工艺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于是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就以传统节日的美食、小工艺品制作等为抓手,开展系列活动。这些传统美食、小手工的制作,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是以亲子互动的形式开展的,增进了亲子感情。学生们不但制作了美食、小工艺品,而且了解了传统的节日习俗,感受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受到了尊亲敬老、感恩英烈的教育。
  走进田间、商场,感受劳动、服务的辛苦。为了帮助同学们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他们在参与和互动中体验劳动教育,自2021年春季起,学校在回河街道吴寨村建立了“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多批次带领学生走进实践基地,走进田间,拿起铁锹、锄头、铲子等农具,弯下身子进行劳作。翻地、耙地、播种、浇水,土翻松了,垄起高了,苗栽好了。整个过程分工有序,团结协作,其乐融融。不仅如此,有时我们还会带领同学们参观葡萄和哈密瓜种植基地,“冬暖式大棚”“普通拱棚”“丰产期”“定果期”,一个个专业名词都是课堂上不曾学到的。他们认真倾听,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当看到被劳动技术人员培育出来的一株株瓜苗时,不禁感叹劳动的光荣与伟大。
  如果说走进校外劳动教育基地,走向田间地头,躬身劳作,使学生们感受到了“劳其筋骨”的滋味,那么走进超市、商场,使学生品尝到了为他人服务的甘甜。学校利用节假日引导部分学生走进超市、商场,做小小导购员,为顾客服务,从而让学生体会服务工作需要耐心细致、主动礼貌,更需要一定的相关文化知识,体会劳动不分贵贱,接受尊重普通劳动者的教育。
  从教室走向田野,从书本走向生活,每一次的劳动实践都让同学们劳中有学,学中有思,思中有所获!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道:通过参加劳动,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品种到了苦中带甜的味道,那是劳动的滋味!
学科渗透
拓宽劳动教育的路径

  为了使劳动教育更有实效、更全面,学校要求在班会、道德与法治、语文等学科渗透劳动教育,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不仅如此,还与“儿童哲学校本课程”相结合,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劳动,在讨论中感受劳动的高尚,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滋味。
  2020年春季,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孩子一直宅在家上网课,恰逢五一劳动节,但是由于刚刚复工复产,人们的情绪经过疫情的影响还不是很稳定,于是,我们就组织学生围绕“劳动”这一话题,展开哲思小话题的讨论。在本次亲子哲思小话题的讨论中,家长和学生围绕“劳动”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不但学生对于劳动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而且很多家长也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落实综合育人功能

  随着劳动教育的全面铺开,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劳动教育逐渐规范,优化各种优质劳动资源,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躬身实践。为了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功能,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学校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每周1课时劳动教育。不仅如此,学校规定每学期开展一次校内外劳动周,并把劳动教育落实情况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中。
  针对学生劳动教育情况实行三级考核制度,以评促建。学生层面:针对在各种劳动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活动效果优秀的学生,首先,在学校公众号和广场电子屏,把优秀的劳动成果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其次,是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有校长亲自为表现优秀的同学颁发“智美劳动之星”的奖状,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光荣的,是应该得到表扬和认可的,激发学生们热爱劳动的情感。班级层面:学校把每学期定期开展的几项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落实情况,纳入《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班主任年度考核》中,从而推进劳动教育的开展。年级组层面:自2018年至今,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的周五下午,是各年级劳动实践活动成果展。各年级组把各班学生寒暑假期间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成果,以各种形式在学校广场进行一下午的展示。全校师生进行参观,学校会组织评委,针对各年级组的展示进行打分评选,并计入年级组考核中,评出的优秀成果、优秀同学,学校会颁发证书进行表彰。
  加大家庭劳动教育评价力度。自2021年春季开始,根据济南市教育局和济阳区教育体育局的要求,学校把家庭劳动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全面铺开。于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精心为每个年级列出“家庭教育劳动清单”,以“我爱我家,家务能承担”为主题,引导学生为家庭生活服务的劳动,如洗碗、倒垃圾、做饭等。学校设置了“智美”清扫章、“智美”洗涤章、“智美”烹饪章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积极的劳动态度,锻炼家务劳动技能,涵养高尚劳动品德,培养良好劳动习惯。
  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劳动教育研究、探索一直在路上,一路走来,他们付出了汗水与智慧,也收获了很多。每一个实验二小的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懂得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在他们幼小的心田种下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同时学校的“智美”文化内涵也更加丰富,使成长之“美”因为劳动教育而更加灿烂多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