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窝模式再开启,记者登上铲雪车体验烟台清雪速度

以雪为令!数千清雪人不眠不休保路通

齐鲁晚报     2021年12月26日
  忙活了大半天,陈磊下车检查铲雪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钟建军 摄
  早饭、午饭都没来得及吃,下午3点多陈磊才吃上饭。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钟建军 摄
  受寒潮影响,25日凌晨2点,烟台市区降雪逐渐加大,“雪窝”模式再度开启。不过,早上一起床,烟台市民发现,雪下得虽大,主干道积雪清理却很及时。原来,城管部门从凌晨3点就开始启动清雪作业。市民为烟台清雪速度点赞的背后,离不开数千名冒雪而行的清雪人。
  25日,记者登上铲雪车,体验司机“连轴转”的清雪工作。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钟建军 杜晓丹     

清雪五公里
得用一个多小时

  25日一早,市民一觉醒来,发现整座城市已被白雪覆盖。大雪洋洋洒洒下着,路上除了少量私家车,更多的是各式各样的清雪车,主干道上的积雪已被清理得差不多。
  25日下午2点多,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芝罘区德润路,见到了山东德衡建投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扫地车驾驶员陈磊,记者登上高高的除雪车,跟着他上路清雪。
  “以雪为令,我们从凌晨3点就上路清雪了。”36岁的陈磊介绍,他驾驶的是用清扫车改装的铲雪车,专门将积雪铲到路边。
  外面风雪很大,陈磊驾驶室内的暖气开得很足。“有暖气还好,那些在道路上清雪的环卫工更辛苦。”陈磊从凌晨3点忙到现在一直没休息,盒饭也没来得及吃。
  陈磊驾驶铲雪车,不仅要看左右两边的车辆,还要盯着下面的雪铲。“怕有井盖,如果雪铲放得太低,会卡到井盖上。”路上有雪,陈磊不敢开得太快,一直在1挡和2挡之间切换。
  从港城西大街与德润路路口到红旗西路与德润路路口,五公里路,清理一趟,用了一个多小时。
  “慢的话需要时间还长,上午我清了6趟。”略显疲惫的陈磊说,他铲完雪,后面还有扫雪车扫雪,“这趟路有三个陡坡,会适当撒一些环保型融雪剂”。
下雪天
就没睡过囫囵觉

  今冬是陈磊第二次参加清雪作业。“以前我在商场工作,干了很多年,想换份职业挑战一下自己。”今年5月份,陈磊正式成为一名清扫车驾驶员。
  说起这份工作,陈磊直言很累,“平时我们清晨4点上班,下午4点下班,没有闲着的时候。”
  “下雪时,更是忙个没完,要争分夺秒清雪,保障道路畅通。”陈磊说,他好几天没睡过囫囵觉了,中午也没有休息。为何不抽时间眯一会儿?陈磊说,“我们这个组20个人,就数我最小,让年龄大的同事休息会儿,我多干一点是一点。”
  “这场雪下得大,路上全是雪,被我们清理出来,道路畅通了,市民出行也就方便了。”陈磊说,他对这份工作很自豪。
提前两天备战
四天没回过家

  “提前两天就进入备战状态,21日从家里出来的,四天没回过家了。”陈磊说,公司安排他们住在德润路旁边的宾馆,“下雪就是命令,第一时间就得上路清雪”。
  “累了就在车上躺躺,晚上不下雪的话,能到宾馆睡一会儿。”陈磊说,儿子刚两个月大,“挺想孩子的,但干这份工作没办法,舍小家顾大家嘛”。驾驶室里的盒饭凉了,下午3点多,陈磊吃了几口便放在一旁。“饿过劲儿了,没有食欲,这是我的早饭。”中控台边放着一袋子鸡蛋,是24日中午他媳妇送过来的,“清不完雪,不撤退。”
  陈磊是烟台数千名清雪队员中的一个,为了清雪,他们从清晨奋战到深夜。记者从烟台市城管局获悉,为了应对此次寒潮和强降雪天气,烟台市城管局提前部署,23日、24日连续两个晚上分别安排各类车辆设备1200台套,1500余人值班值守,在单位或就近宾馆集中住宿,随时关注天气变化,确保降雪后第一时间进行道路清雪防滑作业。
  同时,各区还根据市城管局统一要求,落实了主要路口、坡道、桥梁匝道等重点区域清雪防滑责任,在市区160余处明显的坡路和55处桥梁匝道,共设置防滑沙箱659个。
市民点赞:
咱烟台清雪速度就是牛

  “主干道上的雪清得真快!”“我住在观海路这边,出门时,道上的雪已经清没了。”“烟台以前老下大雪,咱烟台的清雪速度就是牛!”不少市民为烟台的清雪速度点赞!
  “烟台冬季降雪频繁、降雪量大,对于清雪可谓经验丰富,不仅装备精良,更注重科学应对。”烟台市城管局市容科科长周玉魁说,从2019年开始,市区清雪防滑工作主管部门坚持环保清雪的理念,以机械和人工为主、融雪剂为辅的方式清雪,最大限度减少融雪剂使用。
  25日,烟台市区两级城市管理部门从凌晨3:00开始清雪防滑作业,截至早晨7:30,市区600多条主次干道基本见底。25日上午,继续组织清雪防滑队伍清运积雪,并同步开展人行道清扫工作。截至25日上午11点,市区两级城市管理部门共出动5000余人、车辆设备1500余台套,保证“路面基本见底、道路基本畅通”。
  25日晚上8时许,大雪还是时下时停,烟台清雪人员仍在风雪中负重前行,全力保障道路畅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