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电影成与败

齐鲁晚报     2021年12月26日
  近日《误杀Ⅱ》上映,8天斩获5亿票房,再次证明了翻拍电影的市场号召力。电影翻拍尤其是跨文化、跨语境翻拍年年不断,每年有好作品出现,也有口碑垫底的作品。经过多年的翻拍经验,也出现过翻拍片票房黑马。作为一种创作模式,翻拍片如何叫好又叫座,值得探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师文静        

类型各异
  今年上映的引入版权跨国翻拍影片,有爱情片、青春片、悬疑片、运动喜剧片等不同类型,《人潮汹涌》《你的婚礼》等影片票房不俗,而《门锁》《五个扑水的少年》《阳光姐妹淘》的票房不是很理想,可见对国外口碑电影的翻拍,并不能保证一定有很高的票房收益。
  肖央主演的《误杀Ⅱ》上映8天票房超5亿元,在今年翻拍影片中势头不错。《误杀》票房超13亿元,且为翻拍片注入了新的创作模式。在第一部口碑与票房双赢的好势头下,《误杀Ⅱ》备受期待。《误杀Ⅱ》的背景依旧架空虚拟,讲述了肖央饰演的父亲林日朗为救被权贵劫走心脏的儿子,走投无路放手一搏的故事。目前来看,《误杀Ⅱ》可能达不到《误杀》的口碑和票房,虽然都是犯罪悬疑类影片,相比于第一部的精彩,第二部的故事对观众的吸引力不足。
  还在上映的白百何主演的惊悚悬疑影片《门锁》,改编自韩国2018年上映、由孔孝振主演的同名电影,而后者又改编自2011年的西班牙电影《当你熟睡》。《当你熟睡》是惊悚片,并没有把独居女性作为重要的叙事对象。韩片《门锁》在改编时把视角转向都市独居女性,将独居女性被跟踪、偷窥的不安全呈现出来。白百何主演的《门锁》延续韩国影片创作模式,也围绕着独居女性的生活展开。但因为女性观众对该片共鸣性不强,影片票房止步2亿多元。
  许光汉、章若楠主演的《你的婚礼》翻拍自韩国爱情电影。作为小投资的爱情片,影片在五一档以近8亿元票房收官,成绩可谓很亮眼。这部影片能在一众吐槽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可见青春爱情片的观众基数之大。
  《人潮汹涌》是犯罪喜剧影片,改编自日本电影《盗钥匙的方法》,讲述了冷血杀手周全和落魄龙套陈小萌,在一次意外中交换了彼此的身份,从而引出一系列阴差阳错的幽默故事。影片由刘德华、肖央主演,因为故事性强,喜剧元素突出,票房以7亿多元收官。
  改编自同名韩国电影的《当男人恋爱时》,讲述了一段美好且虐心的爱情故事,影片票房2.6亿元。改编自韩国电影的《阳光姐妹淘》,票房9000万元左右,这部电影还有日本版、越南版等,是典型的女性群像戏,而且是一部高相似度翻拍片。改编自日本同名电影的《五个扑水的少年》,是小众的运动喜剧片,票房6000多万元。
  影片票房与作品品质、档期竞争程度、观众审美喜好等都有关系。以上翻拍影片中,票房与口碑倒置的也有,比如《你的婚礼》被大面积吐槽,但挡不住票房高攀;《五个扑水的少年》口碑不俗,但票房实惨。
考验功力
  翻拍片尤其是跨文化、跨语境的国外片翻拍,如何“转译”“再造”成让当下观众喜欢的作品,如何让观众既接受原作又对新作叫好,都非常考验翻拍团队功力。
  在“转译”国外电影上,国产片大约呈现以下几个类型:一是大面积复刻,甚至出现台词、场景的“逐帧复刻”影片;二是对国外影片的本土化嫁接和再造;三是本土化改编,但故事背景并不放在本土。
  包贝尔执导的《阳光姐妹淘》,可谓真正做到了与韩国原作的高度相似,从故事到人物,从台词到运镜,从节奏到风格都“换汤不换药”,没有浪费买来的版权。某影评人评价称,说影片与原版相似都贬低导演的复刻能力了,应该是“逐帧翻拍”。确实,看过原版的没必要再看该片,若是两部片子一起放的话,画面构图很多时候差不多。影片本土化的地方也有,比如把酒吧换成旱冰场、烟换成棒棒糖等。电影复刻原版故事,但简化了故事背景、人物的一些深层次内容,口碑与原作比相差很大。这种“简化复刻”,很多观众理解不了。跨文化翻拍照抄原作基本上不会有好口碑,《捉迷藏》《麻烦家族》《深夜食堂》等影片被吐槽的点就在这里。这种翻拍极度依赖原作,鸡零狗碎的创新和本土化并不能更好地吸引本土观众,创作者懒得创新,没有新意就难形成口碑。
  《门锁》属于本土化改编翻拍,上映后未能达到预期,是因其主题内容得不到观众认可。韩版《门锁》的叙事重点是都市独居女性的安全问题,是一部典型的惊悚类型片,就是拍女性面临的危险,影片紧张刺激、气氛渲染得很足,堪比恐怖片。片中女主角独自追凶的戏很紧张、刺激,向观众呈现的是在个人安全得不到公共力量帮助时,女性也应该自救,因为安全环境由社会力量促成,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这个过程中,女性力量得到呈现。
  国产版《门锁》也是惊悚悬疑片,但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也没有表达透彻。故事讲的是单身独居的方卉发现家中被陌生人入侵并与她“共同生活”,“独居”成了她的梦魇。故事的槽点之一是全员奇葩人设,配角中每个男性都有性格问题,“全员有病”设定莫名其妙;女主角遭遇困境就降智,比如在热闹餐厅锁定真凶后不报警,还上了凶手的车等。角色动机立不住,人物就不真实,很难有代入感。该片最大的问题是标榜关注女性安全问题,但并未对此做深究,而是流于表面甚至走偏。方卉面临的独居安全、黑中介、职场骚扰等困境都是噱头,问题的破解都是通过男性的帮助得以解围,没有女性真正的挣扎和困境,观众没有共鸣。该片对女性安全的问题也没有讲透,指纹锁、摄像头普及的技术时代,女性独居为何还隐患重重?在类型上,电影融合了犯罪、悬疑、恐怖等元素,但故事强度并不高,有类型片的壳但没有核。这是典型的本土化改编中没有抓住原作精髓的作品。此前的《我最好朋友的婚礼》《解忧杂货铺》等片也犯了此类毛病,在改编中本土化了,但功力不够,变成了“山寨货”。
  《误杀Ⅱ》的原作《迫在眉梢》是一部社会伦理片,讲述的是底层家庭孩子受限于各种因素得不到心脏移植的故事,充满了对人性的挣扎、拷问,探讨死板制度之下对生命的扼杀,批评反思的是美国社会医疗及保险制度和谐外表下的动荡不安。电影中工人、医生、保险人员、警察、政府官员等代表各阵容、基层的人物纷纷出场,在复杂的问题纠葛中,一一呈现人性、社会制度等各类问题。《误杀Ⅱ》保留了原作主角一家的人物关系,外延人物有医生、警察、市长、官员等,彻底拍成了犯罪类型片,还是非常港片风格的警匪类型片。片中“黑”“白”警察两股势力在人质劫持现场的对抗,市政府秘书对警察工作的干涉等,都是警匪港片的模式。模式化创作下,该片对父爱、萤火虫所隐喻的小人物的善良与无力感等主题表达都很浅薄,失去深度。
  《误杀Ⅱ》中主角救孩子其实就是他设的局,但是这个局的看点和故事性比《误杀》中的“局”要弱很多,后者通过多线回溯、快速剪辑、高强度的反转吸引观众。《误杀Ⅱ》故事的类型强度不够,而且还非常老套,大篇幅的“黑”“白”警察矛盾、对峙等内容就非常没有新鲜感。《误杀Ⅱ》这种拍法其实是想继续吃《误杀》的红利。这种非本土的本土化改编能最大程度地保留类型片的故事特色,故事发生地架空,犯罪类型故事才能施展得开。非本土的本土化改编给两部影片加分不少,但类型片一旦老套,观众很难买账。
以小博大
  掀开国产影片翻拍史,会发现国内电影人最喜欢翻拍的是韩国、日本影片,其次是欧美、南亚国家影片。过去的十年,国内电影跨文化翻拍是以韩国类型片扎堆翻拍拉开序幕的,类型片的翻拍也最容易以小博大,取得票房成功。
  过去几年的大银幕上,上演着大量的韩国电影翻拍片,大多是商业类型片。比如,改编自《盲证》的《我是证人》,改编自《奇怪的她》的《重返20岁》,改编自同名电影的《捉迷藏》,改编自《走到尽头》的《破·局》,改编自《迷失:消失的女人》的《找到你》,改编自《极限职业》的《龙虾刑警》,改编自《老手》的《“大”人物》,改编自《伟大的愿望》的《小小的愿望》等。这其中犯罪、悬疑等类型片的票房成绩最亮眼,《“大”人物》以5000万元的制作成本,获得了3.79亿元的票房;《我是证人》成本也是几千万元,票房2.15亿元;《找到你》据说成本1000万元,票房2.83亿元。翻拍片市场回报好,不少电影人成了翻拍专业户,比如包贝尔,他的电影《东北恋哥》《我的女友是机器人》《阳光姐妹淘》《“大”人物》等皆为翻拍。虽然口碑不高,但一直不断地翻拍,相信也是看到了票房号召力。
  在原创力不足、商业类型片发展还不成熟的阶段,大批量翻拍成熟的、被市场检验过票房的电影,是很多国内电影创作者的必然选择。现成的故事结构、本土化改编,再让具有亲和力的本土演员演出,有利于宣发,也更能吸睛。经过几十部翻拍片的市场试水,最终有了改编自印度悬疑电影《误杀瞒天记》的《误杀》、改编自《布鲁斯特的百万横财》的《西虹市首富》等高票房改编类型片。《误杀》将犯罪悬疑的类型做得好,剧情细腻、完美、有新意,成本不到2亿元,票房13亿多。“误杀宇宙”第二部票房过5亿元,成绩也不俗。《西虹市首富》几乎跟原版一模一样,不过在专业喜剧团队加持下做出了新意,票房高达20多亿元,市场回报率惊人。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翻拍片尤其是近几年流行的类型片翻拍是以小成本撬动大票房的财富密码。
  当下翻拍片越来越重投入,往大片方向打造。但是,成功的翻拍影片,不仅需要强大的投资做基础,更重要的是作品内容、品质与本土的契合,作品风格、审美追得上潮流,只有各环节合力做好才能引爆市场。马上将有改编自《魔幻时刻》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改编自《超能力家庭》的《超能一家人》等类型片与观众见面,电影跨文化翻拍潮流一直热火不退。多一些“走心”又“接地气”的翻拍电影,对电影观众来说是好事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