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树洞】

爱是接纳,也可以接纳没有热情的自己

齐鲁晚报     2022年01月09日
  本期专家:蒋硕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赛林纳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与精神追求。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成立“心理专家团”,在齐鲁晚报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征集情感心理问题,邀请心理专家解答。
  情感版投稿邮箱:qlwbqg@163.com
  树洞提问:
  我是做IT技术的,职级晋升得不错,但也忙,周末经常处于待命状态,所以不敢放下手机尽兴地休息,接到电话就得拿起电脑调整数据。最近和谈了三年的女朋友也出了问题,本身见面机会就不多,周末她认为我没有全身心陪她,两个人的感情慢慢就淡了。
  这几年工作中总是要求自己有更多的产出,感觉把自己掏空了。也不知道自己还爱不爱她,说不爱,觉得也不是,但说爱,又提不起精神。这种疲惫感让我很困扰,如何在保持高效工作的同时,让自己的心态好一点?如何在角逐竞争的同时,尽可能保持对生活和他人的热情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心理专家团:
  首先为这位IT男(称呼好像有点过时)得到不错的职级晋升而高兴。这几年,多少人为生计焦灼,能拥有稳定的职业并处于上升轨道,这既是努力的回报,也是幸运。
  经历了密集投入与收获的阶段后,感到身心疲惫是正常的。我们的生理状态和情绪感受往往是忠实的提醒,或许可以从中觉察到某些问题。
“人肉式劳动”
下一步向哪里走

  未来不在过去的延长线上,IT行业更是如此。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过人的体力和“敢拼敢熬”的精神(姑且称之为“人肉式劳动”),可以实现从基层到技术骨干的上升,接下来呢?“人肉式劳动”的效用将日益衰减,红利增长变缓变少,而损耗不断加大(提问者已经感受到了这种损耗)。下一个阶段如果还要上升,或维持不跌落,必须找到新的发展方式。
  这就需要提问者综合自身素质、可利用资源、环境条件来考虑了。是逐渐成长为管理或指导大咖,用策略理念、核心技能、协调能力代替亲自上阵?是以技代资,获得合伙人或股东身份,不再单纯依靠劳动收益?还是重新整合资源,转至上下游发展,抑或改做咨询服务或中间商……总之,不能重复上一个阶段的“角逐竞争”,只有新角色才能带来新发展,也只有新方式才能唤醒倦怠的身心,同时保障未来的安全。
“任务式相处”
为什么一定要爱

  爱的迷失,也是“人肉式劳动”的损耗之一。在走上新的发展轨道、投入新的角色配置之前,强行保持热情,只会适得其反。但是,为什么一定要热情呢?或者,为什么一定要爱呢?
  爱不是任务,不是人生必须完成的指标,爱是无条件地接纳与支持。那么,我们也可以接纳没有热情、“掏不出感情”的自己或伴侣。曾经爱过的人,在艰难时期,能保持友善宽容,就很好了。一个人体力与情绪透支时,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任务式的周末约会。
  如果爱人之间不能彼此提供滋养,如果相处不能令人心向往之,不如按下暂停键,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或许,当“任务”的压力解除,关系反而会得到修复,当新的发展呈现,谁能说,爱不会重新焕发生机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