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潍坊小学一二年级首迎期末“乐”考

家长现场参与,小学考试变闯关

齐鲁晚报     2022年01月18日
  一年级学生正在进行“乐”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旭旭 实习记者 孙冰倩
  1月13日,山东师范大学英才学校一、二年级学生迎来双减之后的第一次期末“乐”考,与之前的期末考试不同,这次期末考试不再采用纸笔答题的形式,而是摇身一变,变身“游艺会”,学生成了“闯关者”,老师家长成了“检测官”。
  活动代替做题
  下午2点,“乐”考准时开始,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在老师带领下走向“考场”——学校的校史馆和形体室。考场内早已设置好了11道关卡,关卡分别对应语文、英语、数学、体育、音乐、美术和团体合作七大板块,整体造型呈现为一个“虎”字。
  山东师范大学英才学校语文组备课组组长康惠告诉记者:“因为一年级同学写字比较少,所以我们以识字为主,设计了三关。”这三关分别为“小老虎爬山冈、小老虎诗文会、小老虎放寒假”。以“小老虎爬山冈”为例,一个山体形状的背景板上贴着5张虎爪形状的卡片,每张卡片上印有三个字词,对应不同颜色的抽签卡。来此闯关的学生需要念出与自己抽取卡纸颜色相同卡片上的字词。
  康惠说:“读得流利的就是完胜通关,读得磕磕绊绊但是完整读下来的叫做顺利闯关,有的同学遇到不认识的,小组同学教会了他,也算闯关成功,叫做借力通关。”康惠说,这三种都算闯关成功,三个通关对应三个评价等级。
  形式的更换,激发了学生的热情。2年级1班的杜金奕对比了对两种“考试”的不同感受,并表示自己更喜欢现在的形式,她说:“这次特别有趣,跟之前很不一样,我们可以语言表达,不用做题,我最喜欢的就是团队合作。”而杜金奕的同班同学于飞洋却说自己更喜欢一年级的考试形式,原因是一年级的纸笔考试相对来说更加简单。
家长到场监督
  本次“乐”考的考官队伍除了学校老师以外,还吸纳了一部分家长。在考试开始之前,学校首先对家长进行培训,便于家长在熟悉考试规则后辅助教师监督考试。
  2年级2班的王亚楠妈妈正在组织活动,她的嗓音显得格外大一些,微笑一直挂在她的脸上,她不时俯下身来,与学生贴耳交流。如果不是特别注意,还以为她是以为学校的老师。
  王亚楠妈妈说:“以前考完了孩子们得到的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双减”政策以后,考试采用了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这种形式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不管是在思路、表达能力还是团队协作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帮助。”
  家长参加到期末“乐”考当中来,王亚楠妈妈表示十分支持,她认为这是考试方式真正实现了家校共育工作。问及未来愿意为孩子们选择什么样的考试形式时,她回答说:“当然是这样的形式了,我相信小朋友们也会很喜欢这种考试方式的。”
  1年级3班李芝奎父亲告诉记者,通过这次考试,能看出来孩子发展比较全面,跟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学生时代。考试形式的变化有利于孩子的各方面发展,不光是学习的进步,还有孩子体育能力的发展。
CEMAT进阶为“乐”考
  山师英才学校的校长尚杨是这次“乐”考的总设计师,对于自家学校的考试,尚校长十分有信心。原来早在6年前,她就曾经尝试过这种考试形式,那时考试的名字叫做CEMAT,五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不同的学科。C(Chinese)代表语文素养、M(mathmatics)代表数学素养、E(English)代表英语素养、A(art)代表艺体素养,T(team)代表团队素养的测评。
  尚杨校长告诉记者,早在2017年11月,由学校所在集团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自主研发的“指向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改革研究”成果曾在中国教科院主办的国际学术论坛上做经验分享。她认为,CMEAT是对“双减”政策的有力回应,并且她们走在了前面。
  她总结了三条经验:用乐考的形式倒逼教学。因为要测评笔试的盲区,所以在日产生活中不能只重视笔试的教学,更加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此外,家长全程参与活动和团队合作是另外两大亮点。
  考试是如何融合了团队合作和学科素养测评,让知识回归到了社会中和真实的情景当中的呢?尚校长举了一个例子,在数学素养测评中,测试不再是让学生用数字进行加减,而是采用买东西这样的情景,检测学生是否具备将加减法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尚校长还提到,“乐”考不仅仅是形式,还要真正起到检测的作用。她说:“我们要深入地去考虑,双减减的到底是什么?如果减的是负担,负担的源头是什么?更多的来源于考试。接下来我们将会联合兄弟学校和区域内的学校,共同合作优化测评方式,在双减政策下做进一步的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