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猪心”后,美国男子已能下地走路

齐鲁晚报     2022年01月21日
  心脏是一台设计精密的“血液泵”。当心脏重度衰竭时,我们可否用其他能够泵血的东西来代替?科学家们各显神通,已研究出异体器官移植、心脏3D打印等技术,为心脏病患者开辟出一条新生路。
  1月7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成功将一颗经过基因编辑的猪心脏,移植到一名57岁男子体内,这是医学史上首个动物心脏移植成功的案例。事实上,这并不是人类第一次移植动物器官,作为异种器官移植的最佳选择对象,猪已经为人类贡献太多。目前,猪心脏瓣膜、猪胰腺细胞都已成功进入人体,猪皮也被用作烧伤患者的临时移植物。这位57岁患者,大约10年前就植入了猪心脏瓣膜。
  在这场猪心脏移植手术中,这头年龄约1岁、重量约90公斤的猪,有4个基因被敲除或失活,以降低排斥反应、抑制猪心在人体中继续生长,另有6个人体基因被插入猪基因组,以使猪心耐受人体免疫系统。
  1月15日,马里兰大学人工器官实验室主任吴忠俊教授介绍,患者在接受移植手术后一周反应良好,未出现急性排异反应,目前已脱离ECMO(体外膜肺氧合),并开始下地走路。医生团队表示,将监测患者的免疫反应和心脏功能,并会继续进行对照临床试验。
  除了人工心脏、猪心移植,3D打印在拯救心衰患者方面也大显身手。2019年4月,以色列科学家成功用3D打印出一颗“人造心脏”,这是人类首次成功设计并打印出一颗具有细胞、血管、心室和心房的心脏。不过,这颗心脏里的细胞虽然可以收缩,但不能像正常心脏一样搏动泵血。2020年7月,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能够正常跳动的心脏泵。
  专家介绍,在不久的将来,人工心脏甚至可以与AI(人工智能)结合,与大脑连接,提前预判主人的下一步动作,然后调节供血量,以达到最佳匹配度。对自己心功能不满意的人,甚至可以像迭代游戏装备一样,植入性能更好的人工心脏,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