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成长型思维,做更好的自己

山东师范大学大学城实验学校:深化浸润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力和幸福获得力

齐鲁晚报     2022年01月21日
  学生们在活动中。
  副校长王牛颖在与学生交流座谈。
  ◤舞动红色经典。
  ▲深挖家乡历史故事。
  “先做人,再做学问。”“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山实人,做老师的要德才兼备,做学生的要品学兼优。”——这是山东师范大学大学城实验学校(以下称山师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引以为豪的育人准则,在校长马勇带领下,他们把“培养成长型思维,做更好的自己”的理念渗透在每天的教育教学细节中。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将德育化于无形,在尊重的前提下帮学生走得更远。
  如何运用浸润式德育解决育人、教学的难题?如何把处在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期的孩子们引向正轨?读一读山师实验学校的故事和案例,就能领会到该校教育的德育艺术与精髓。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浸润学生的心灵

  山师实验学校以“润育潜质、奠基未来”的育人目标,坚持培养师生成长型思维,以“做更好的自己”为办学理念,以“明德、守礼、博学、中和”为校训,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和“团结、求实、勤奋、创新”的优良校风,在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让学生做更好的自己。
  在传统节日冬至那天,老师和同学们都暂时放下了手中的粉笔、案头的课本,齐聚餐厅,欢声笑语中,激情洋溢地包起了饺子……这正是山师实验学校举行“弘扬传统习俗,锻炼劳动技能——师生迎冬至、包饺子”活动的一幕特写。 
  “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传承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在师生中形成了‘过好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从我们山实人做起’的良好氛围。”副校长王牛颖介绍,“学校每年都会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举办分享会、千人诵读等活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孩子们的心灵。此外,学校还以‘新孝道、心幸福’的理念,打造德孝文化,通过经典诵读、去敬老院参与爱心活动、亲子手工坊等形式传承传统文化。”副校长王牛颖介绍。
  一直以来,学校特别重视借助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使学校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为让师生了解、感悟中国传统节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理念,并加以传承和弘扬,学校在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都会通过主题班队课、讲座、黑板报评比、主题活动、征文比赛、微信平台发布等多种形式,展示传承力量、坚定文化自信。
深挖家乡历史故事
浸润学生的爱乡情操

  学校在国家“双减”政策的指引下,大力开展学生的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利用课余时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组织学生开展系列长清文化古迹知识学习和校外古迹考察活动。同学们的足迹遍布长清区内各级古迹遗址保护单位,在大峰山抗日革命根据地、齐长城起点、双乳山汉墓、卢城遗址、魏金三故居等各地都留下了探究历史的身影。
  以长清本地历史文化遗迹,为丰富学生学科素养的兴趣点,以老师指导、学生本人参与研究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育学生初步的学科研究方法;以吕剧、中国舞等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为载体,从侧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生态性、可持续性提供支持。
  山师大学城实验学校历史古迹考察社团立足于服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开展古迹考察活动,让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并且立志建设好家乡。
培育特色课程
浸润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心中的祖国是歌,是一首首扣人心弦的歌。歌中有屈辱,有不屈,有悲壮,有奋斗;祖国的歌音调不同,但是旋律相同,激发人们昂扬奋发,努力前行!在她的歌声中,历经70多年的岁月,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一首红歌一段历史,一首红歌一面旗帜。多少次,嘹亮的歌声充满了整个校园,师生传唱红歌,铭记红色历史,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时代主旋律,用真挚的歌声回顾党的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这是“红心向党、唱响校园”山师实验学校“红色课程”文化体系建设活动品牌之一。
  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就有怎样的学校课程。学校秉承“培养成长型思维,做更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积极响应“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伟大号召,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学校办学与传承中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确立了“聚焦核心素养、实现智慧教育”的浸润课程理念,不断完善文化系统设计和实施,不断丰富与完善学校文化内涵,关注核心课程与核心素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办学品质,追求学校优质特色发展。
  以“基础课程校本化改造,拓展课程系列化开发,研究课程专业化发展”为课程策略,构建多元领域、多元层级的立体课程体系,按照“本土性、传承性、发展性、创新性”的原则,确立学校“浸润育人”的主题,实现校本课程的创新价值,将浸润课程育人融入课堂教学,将课程活动内化为学生日常行动,与学校社团活动有机融合,与校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学校德育活动有机结合,养心育德,培根育能,让学生享受课程,让课程成就学生。
  学校各年级以《青春手册》为载体,构建师、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沟通桥梁,走进学生心灵,构建学生个人成长的良好生态循环。以红色研学课程、红色电影欣赏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等多种课程为载体,全方位丰富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让德育走进课程,使课程承载起德育,推动德育工作课程化,这是我们德育工作的重要思路。”王牛颖如是说。“文以载道”“德融数理”“以史论今”“以艺修德”,学校立足国家与地方课程的学科特色,着力彰显其独有的德育价值,开发其特色的德育资源,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从强化德育渗透的角度对于课程目标、方案、执行、评价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刚性的管理要求,充分发挥了其德育主渠道作用。
  学校通过开发系列德育课程,将德育教育由空洞的理论说教变为参与性、体验式教育,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体验内化形成个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在反复的体验中积淀成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
打造浸润式德育教育
于无声处见繁花

  与先贤对话,与田野拥抱,与文化结缘,与历史共鸣。让学生走出教室校园,走进乡村历史,走进红色田野。将教育照进现实,以行走感悟真知,用生活引领成长,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成为山师实验学校全体教师念兹在兹的教育情怀。
  学校以浸润式德育为总策略、以多元立体评价方式为突破口、以拓展生态育人环境为总目标的“德育润人、多元评人、生态育人”的教育改革实践,逐步探索到学生、家长、教师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展现了学生日常表现,构建了学校生态德育体系,拓展了生态育人环境,引导学生养成了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
  以校规校纪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以社团制度培育“全面+特长+创新”学生,以校长值班制度增强学生“视校为家”的主人翁精神,班级量化管理制度促班级竞争力提升,以班级之星评比树立学生榜样模范。尊重学生差异,分年级开展“起跑线”“加油站”“冲锋号”活动,“冠笄礼”“青春礼”“毕业礼”贯穿初中三年的序列励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德育力促学习力;通过开展田径运动会、跳绳比赛、拔河比赛、演讲比赛等常规模块活动,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自组社团、教师学科社团、家长拓展社团为突破口,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一个健康的人、懂得爱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
  开展浸润式德育教育,以学生实际体验代替教师课堂说教;以师生角色转换、学生校长值班制培育学生“视校如家”的主人翁精神;以家校合作拓展学生成长空间,拓宽生态育人环境;以自组社团、学科社团、高校资源社团为载体丰富学生学科素养,改进美育评价;以开展行走的课堂、班主任论坛、班主任讲堂、“心康家”和“育新人”讲坛等为路径拓宽学生、家长视野,对学生“五育”实施全方位浸润;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借此加强劳动教育评价,拓展学校生态育人环境。
  “生活有多广阔,教育就有多广阔。”王牛颖表示,教育源于生活,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学校要帮助学生摆脱束缚、冲破牢笼,呼吸自由、鲜活的空气,让学校教育与生活接轨、与生命会晤、与社会共存、与时代共进。
     (通讯员 刘书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