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链

青岛地铁争做一流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商

齐鲁晚报     2022年01月21日
  聚力轨道产业,共建地铁名城,1月20日,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招商合作推介会暨高峰论坛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启幕。论坛上,国内轨道交通界大咖云集,现场签订了30份合作协议,未来五年内青岛地铁将完成投资1100亿元,布局36大类146个开放场景,共同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生态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波

国内大咖云集青岛
聚力共建地铁名城

  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招商合作推介会暨高峰论坛由青岛市工信局和青岛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指导,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推介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周晓勤、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秘书长王飚以及朱晓兵、蔡谦、孔军、尹学军等4位专家,围绕大会主题“聚力轨道产业、共建地铁名城”,通过线上线下分享前瞻观点。共有69家企业参与,青岛地铁5家企业围绕地铁千亿级市场场景和订单优势展开推介,3家企业做合作典范案例宣讲,15家企业围绕双碳、科创、TOD专题进行项目路演。
5年投资1100亿
布局146个开放场景

  推介会上,青岛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刚从“开放、创新、共赢、本地制造”四大理念出发,陈述了青岛地铁全力服务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思路。“十四五”期间全市地铁建设预计完成投资1100亿元,由此将衍生出千亿级的市场场景,青岛地铁已经研究梳理出包括传统土建、设备以及新兴领域在内的36大类146个开放场景,青岛地铁联合企业和科研院所,研发世界一流智慧城轨系统,构建渣土滴滴,研究复合储能、飞轮储能、牵引系统等节能技术;青岛地铁布局建设、运营、开发、经营、资本运作五大赛道,围绕新能源应用、数字建设等多个领域,打造了包括实业投资等多种渠道在内的多元化合作模式;青岛地铁提出力争三期建设本地化率提高到80%,助力本土企业创新成果和科研项目落地。
  马伟明院士以视频方式参与本次大会,他说:“今天这个会议的召开,既为在座的各位专家和企业家提供了交流合作平台,也为全国的轨道交通城市树立了榜样。我相信,在青岛地铁等优秀企业的推动下,轨道交通行业一定能为国家‘双碳’战略作出更加特殊的贡献。”朱晓兵做了题为《构建“TOD+”生态,促进青岛产业和城市跃升》的主旨演讲,他表示,完善的顶层设计是实现TOD城市战略的保障,城市战略下的TOD特点和趋势是“全域、全模式、全生命周期、全主体参与”。周晓勤在线上致辞中说道:“青岛地铁集团正在从相对单一功能的城轨建设、运营逐步向一体化管理模式发展,即从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的较为单一的业务功能向多元化经营发展,成为集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建设、运营、资源经营与开发为一体的服务提供商。”
现场签订30份协议
建设世界一流地铁

  推介会当天,青岛地铁同包括中车集团在内的31家企业签订了30份合作框架协议。大会现场还举行了青岛地铁高级专家顾问聘任仪式,为青岛地铁“五换”新打法保驾护航。“这次签约实际就是列车自主运行系统的未来的一个合资企业,我们未来要共同把青岛地铁的自主运行系统给做起来,同时还要把这种世界上最先进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推向全国,走向世界。”此次论坛的签约企业之一、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军说。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推介会,和线上线下参与的企业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加快地铁产业本地化进程,为青岛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链贡献地铁力量。”青岛地铁集团副总经理王玉亮介绍,地铁集团作为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双龙头”企业之一,将在“十四五”期间推进实施“三六五”发展战略:聚焦“线路建设、TOD开发和轨交产业集群”三个千亿投资目标,立足“提高运输能力、打造地铁新城、做强地铁集团、做大地铁产业、实现节能降耗、匹配城市战略”六大发展愿景,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全面拓展“建设、运营、开发、经营和资本运作”五大赛道,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地铁,争做一流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