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五年脱后十 居弱图强谋跨越

台儿庄区奋力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篇章

齐鲁晚报     2022年01月21日
  2021年,台儿庄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36亿元,年均增长7.1%;可用财力达到33亿元,是2016年的1.57倍;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3.2%。2022年1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台儿庄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台儿庄区委书记彭照辉回顾了过去五年来的工作,并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回望奋进五年路,民生福祉显增强
  在报告中,彭照辉介绍,台儿庄5年内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58万人。改造棚户区7处、老旧小区53个。在全市首创“交房即办证”,完成33个小区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化解率全市最高;开展“红色物业”创建,网格红色驿站实现全覆盖,业委会组建率达76.5%。结束了境内没有高速出入口的历史,省道231沂台线南延、省道241临徐线改建工程建成通车,京台高速大运河服务区、运河南堤风景旅游大道、京杭运河航道三升二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32公里,比2016年增加20%。
  过去五年的台儿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新增高标准农田16.9万亩,累计达到43.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8.4%;粮食产量稳定在26万吨以上,生猪存栏量27.45万头。土地规模经营比例5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255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3家,申请认证“三品一标”75个,“涛沟桥大米”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累计完成民生支出95.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9%。新建改建学校20所,新增学位2.4万个,义务教育“大班额”化解、“全面改薄”成效明显,行政村(社区)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台儿庄区运动员孙梦雅夺得枣庄市奥运首金。
  “过去5年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在台儿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闪亮而坚实的足迹!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历届领导班子负重前行、接续奋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彭照辉表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未来五年,台儿庄区要贯彻落实“1163”总体工作思路,明确“1个目标”,五年脱后十;打赢“1场硬仗”,工业突围;实施“6大战略”,工业产能倍增、运河文旅融合、城镇扩容提质、乡村振兴样板、陆水空铁交通、生态文明引领;推行“3项机制”,直播亮屏、挂图作战、赛马选才。
凝心聚力攻工业,打赢“工业突围”关键仗

  未来五年,攸关台儿庄发展全局的是工业,短板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将集中优质资源,着力培育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工业突围”集团军,大力发展锂电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和储能装备。到2025年,锂电正极材料产能达到10万吨,锂离子电池产能达到8Gwh,锂电总产值突破200亿元,成为全市锂电产业的重头板块。高端装备制造,依托高端铸件产能优势和矿山机械、造纸机械产业基础,招引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大力发展高端铸件、矿山成套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到2025年,高端铸件产能达到60万吨,形成产值过百亿的产业集群。
  以企业“1+N”产能倍增计划为抓手,动态监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健全完善为企服务、助企攀登各项机制,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到2025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20家,“四上”企业达到230家以上。发挥国有企业招商、融资、孵化平台作用,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汇聚“工业突围”攻坚合力。加快培育一批有眼光、有胆识、立志创新创业的企业家队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崇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厚植工业发展沃土。

  同时,充分预留开发区发展空间,优化空间布局、产业布局,打造锂电产业园、大运河·启航智能制造科创园、新材料产业园、台南高端装备产业园、台儿庄临港工业园,“一区五园”主阵地。实施青年人才集聚计划,每年引进大中专毕业生400人以上。用好“企业首席人才官”,深化“人才+项目+资金”模式,加速集聚一批高精尖缺创新创业人才,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深化文旅、城镇融合,打造享誉国内的旅游胜地
  台儿庄区位于枣庄市最南端,京杭运河穿城而过。近年来,台儿庄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机遇,大力推进“保护传承、研究挖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大工程,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争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排头兵。
  未来五年,台儿庄将抓好抗战纪念园、台儿庄大战旧址火车站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培育航空体验、水上运动、高端研学等精品业态,强化古城内外联动,实现文旅产业精品化、智慧化、全域化、融合化发展,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游客向南、市民向北”,古城保护核心区及临近区域,坚持审慎开发、修复为主,让老街区在时光打磨中沉淀更厚重的历史感。弱化居住、政务等各种非旅游功能,导入商旅业态,把更多空间留给游客。

  在城镇融合方面,实施长安路、台北路、文化路西延和兴中路北延等工程,打通14条断头路,实施“疏堵保畅”。规划布局综合公交枢纽、客运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优化公共出行系统。立足“15分钟生活圈”做好城市功能修补,完善医养、幼教、健身、购物等设施。坚持量力而行、分步推进,规划建设高铁站、会展中心、体育馆、图书馆、艺术馆等“城市客厅”项目,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编制城市风貌管控规划,融入大运河、红色文化、海峡两岸、鲁南民俗等元素,“一街一品”打造特色示范街区,让“中华古水城、英雄台儿庄”的城市个性更加鲜明、魅力充分彰显。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农业发展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五年,台儿庄将会把“三农”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双十镇”示范带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以城乡统筹的视角抓乡村建设,打造城乡融合、镇村联动的乡村振兴台儿庄样板。张山子镇,借助交通突破和文旅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大运河休闲观光农业带,打造产业强镇和农旅融合示范区;涧头集镇,依托高端构件产业基础和商贸物流优势,打造产业新区、边界商贸重镇;邳庄镇,结合北洛截水沟“三区规划”,巩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成果,加快融城发展步伐;马兰屯镇,发挥区位优势,推进产城融合、港城融合,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泥沟镇,借助省级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建设,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吸引产业、人口集聚,做好产业兴镇文章。
  同时,大力发展高质高效农业,着力打造张山子镇林果、涧头集镇优质长茄、邳庄镇精品水稻、马兰屯镇设施蔬菜、泥沟镇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基地,因地制宜实施新型稻改,扩大设施蔬菜等高效农业规模,争创省级产业强镇2个。大力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扶持牧原科技、祥和乳业等做大做强,拉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加快推广“按揭农业”模式,构建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农户利益共同体,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消除10万元以下村,培育一批经济强村。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等重点改革任务,充分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蓝图绘就,正当乘风破浪;使命在肩,更需策马扬鞭。未来五年,台儿庄区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1163”总体工作思路,居弱图强、拼搏实干,为加快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而奋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