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济医附院(太白湖)妇科首次开展高难度全盆腔廓清术

卵巢癌多次复发,7小时手术现转机

齐鲁晚报     2022年01月21日
B02
健康
2022年1月21日 星期五
开展流脑带菌情况调查 合理制定流脑防控措施
  本报济宁1月20日讯(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张国清) 日前,济宁市疾控中心赴嘉祥县开展正常人群流脑带菌情况调查。这是自2006年以来济宁市第16年开展此项工作。
  工作开展过程中,济宁市市县两级积极筹备,对标本的采集、运输和检测做了详细、周密的准备工作,并对采样人员进行培训,确保顺利完成此项工作。“采样过程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针对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进行咽拭子采集。”济宁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负责人表示。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脑膜或脑脊髓膜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冬春季节发病和流行,发病急、病死率高,以儿童发病为主。本次监测,对了解全市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状况,预测流脑发病趋势及合理制定流脑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迎接“国家急救日” 推广普及急救知识
  术后,患者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得到极大好转。
  本报济宁1月20日讯(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张勇 高爽) “现在什么都想吃,能吃不少!”1月14日,在济医附院(太白湖)妇科一区病房,患者张女士已经可以正常进食、下床活动,此前由于卵巢癌多次复发,张女士不仅长时间体温失常,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也因为癌细胞浸润导致多种并发症,生命亮起了红灯。为帮助其重新点燃生命希望,济医附院妇科专家团队在精心准备下首次进行了难度极高的全盆腔廓清术,历经7小时后终于清除了患者可见的癌组织。
  2019年5月,张女士在当地医院检查时被确诊卵巢癌晚期,尽管辗转多地求医,历经三次手术及四个疗程的化疗、应用了各种可行的治疗方法,张女士的卵巢癌仍未好转。
  “在门诊就医时,患者已经十分虚弱,只能坐在轮椅上,让我印象十分深刻。”济医附院妇科主任兼妇科一区主任杨林青表示。去年年底,张女士的癌症第3次术后复发,引发了长时间发烧、无法进食、腹胀等症状,在多方打听下张女士及家人来到济医附院(太白湖)求医。
  经过初步检查,张女士盆腔内又长出了一个直径15厘米的巨大癌细胞包块,且仍在继续增长。由于之前已多次手术,癌变区域已经和周围紧紧黏连在一起,使得患者生存期仅仅只有三到六个月。万幸的是,经过PET-CT检查,患者癌变区域仅仅出现在盆腔内,这也让科室专家想到了一种适用范围较小的高难度手术方案——全盆腔廓清术。
  全盆腔廓清术是妇科领域中最难、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因其手术艰难、风险高、并发症多,开展此项手术的医院寥寥无几。杨林青介绍,为了尽快让患者身体指标尽快达到手术要求,医务团队前期采用抗生素等手段对症治疗,缓解盆腔内的炎症,同时进行营养补充,纠正患者紊乱的电解质。
  1月6日,历时整整7个小时,科室专家成功为患者进行了全盆腔廓清术、膀胱切除、肠肿瘤切除、肠吻合、肠造瘘、盆腔复发转移灶切除、盆腔粘连松解、双侧输尿管改道等一系列相关手术,对患者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病变部分进行重建再造。
  术后,科室护理团队也对张女士的恢复情况重点观察,济医附院(太白湖)妇科一区护士长周艳丽介绍,护理团队也积极对患者术后饮食、运动进行指导宣教,同时通过贯穿整个围手术期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树立重获健康的信心。
  目前,张女士已恢复正常饮食,长时间发烧的情况也得到了解决,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较术前而言判若两人。“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适时安排下一步治疗计划。”杨林青坦言。
  本报济宁1月20日讯(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张祺琦) 在1月20日“国家急救日”到来之际,济宁市急救指挥中心深入济宁市文化中心智选假日酒店、南池怡景园小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急救知识推广普及培训。
  济宁市急救指挥中心联合市一院、济医附院急救专家,针对受训群体精心制定培训内容,重点讲解心肺复苏术、婴幼儿海姆立克术、AED的使用等常见急救技术。培训结束后,市急救指挥中心联合公安反诈骗工作人员开展“老年人反诈小课堂”。
  下一步,济宁市急救指挥中心将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形成常态化长效化培训机制,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通过培训织密救助网络,让市民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为挽救生命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
上好“开工第一课” 共造安全新环境
  本报济宁1月20日讯(通讯员 商著发) 近日,汶上县寅寺卫生院召开“开工第一课”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对全院干部职工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活动,就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工作展开严密部署,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筑牢思想防线。
  通过开工第一课,全院职工纷纷表示,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把握好各项工作要求,彰显岗位使命与担当,全院上下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安全稳定的医院环境。
扫码下载齐鲁壹点 找记者 上壹点
编辑:郭纪轩 组版:李腾 校对:施园
让亲情之花在每个孩子心中绽放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 张丽
  小学生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生气勃勃的世界,充满了探索、充满了希望。他们处在智力发展和知识积累的黄金时期,可塑性很强。新课程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怀学生的内在情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亲情是人类最普通、最真挚、最动人的一种情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过程中所不可缺失的,是最极致的一种情感。但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长辈虽然把孩子看作“心肝宝贝”,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缺乏亲情。对于孩子们这种情感的缺失,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去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观。作文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启迪与开发功能是巨大的,通过作文教学来培养亲情观,也许比德育课堂的说教来得更直接、更有力,因此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融入亲情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让孩子们感受亲情,感受父母的爱,通过习作促进学生关心长辈,通过生活中的点滴行动,来回报长辈。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所以,作文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上。在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学生把他们头脑中那些无意识的、零散的生活体验,梳理集中成为写作时所需的一个个“小部件”,从而让每个人都感到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敞开心扉聊一聊》时,我是紧扣“爱”来设计的:
  (一)感知爱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设计导入时,播放了阎维文的《母亲》这首歌曲,并用幻灯片来展示学生家庭幸福的瞬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被激发,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回忆爱——分享爱的温馨
  学生面对一幅幅生活照片,自然而然地回忆起美好的生活,产生了讲述自己家庭故事的愿望。因势利导,边欣赏照片,边互述真情。在大家的讲述中,父母的呵护,成长的快乐、家庭的温馨,无间的亲情伴随一张张照片一一定格。在温馨甜蜜的气息中小结、深化对爱的认识。
  (三)感受爱——夸一夸你的父母
  四年级学生心理和智力发育还不成熟,他们普遍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之一,担负起责任,我采取了“讲述父母的一天、体味父母明理的两步曲来突出重点。
  1、一步曲:讲述父母的一天
  让学生互相讲述父母一天所做的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会主动走近他人和关心他人。让学生体味父母的辛劳。
  2、二步曲:体味父母明理——“夸夸自己的父母”在教学中,组织了“夸一夸我的父母”的发言,大家要言之有理。勤劳善良、省吃俭用、宽厚仁慈是父母共同的名片。同学们会明白,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多,我们回报的太少。
  (四)走进爱——借助实例领会写法
  这部分主要采用对比阅读的教学方法。出示了一位作者修改前和修改后的两篇文章,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你更欣赏哪一篇,为什么?学生讨论的中心集中在第二篇上,人物的描写更加具体生动。
  继续比较这两篇习作,看看文章通过哪些描写使得文章更加具体的?师生互动,探讨细节描写的方法,教师适当引导。通过课件总结,人物的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人物的细微而又具体的情节,如细微的举动、表情、语言和细微的心理变化,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就是人物描写中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
  (五)写下爱——敞开心扉和父母聊一聊
  亲情的感知,唤醒了孩子们“沉睡的心灵”,使学生有了表达的冲动,这显然还是不够的,再加上写作方法的运用,就会使不善表达不再成为学生写作的“拦路虎”,学生乐于写作这样的文章,他们在习作中表达了对父母爱的理解,并表示今后会更加体贴关心自己的亲人,以实际行动来回报长辈的爱,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有了提高。因为他们懂得了用心的感悟+真实的情感+方法的运用=好文章。
  在这节课上,同学们真挚的与自己的父母交流,那饱蘸深情的语言无不让人心动,看着孩子们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文章,我也感动得热泪盈眶。于是,在这节课后,我又有了一个新的设想,那就是让孩子们的父母也参与到这次习作中来,让他们品味一下孩子的文章,拉近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距离。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效果很好,这亲情的信纸,胜过了一切枯燥乏味的说教。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实施亲情教育,点亮学生感恩的心灯,做到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让学生从关爱亲人做起,进而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愿亲情之花在每个孩子心中绽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