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济宁自然资源和规划“十件大事”

齐鲁晚报     2022年01月25日
  过去的一年,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和争先进位目标要求,全力全速推进“九大攻坚行动、108项重点工作”,推动自然资源工作稳大局、破困局、开新局,实现了全面起势、重点突破。日前,2021年济宁自然资源和规划“十件大事”发布。
01 济宁“田长制”工作被全国转发推广
02 济宁化解不动产历史问题列入全省“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案例
  制定印发全市“田长制”工作方案,配套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补充耕地后期管护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先后召开全市“田长制”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和“田长制”新闻发布会,全面建立“田长制”工作体系,明确各级田长共计6000余人,组织各级田长累计巡田里程4145公里,累计覆盖耕地面积达80万亩。
  全市12个乡镇获得省级激励、列全省第4位。市级拿出750万元和285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耕地保护成效突出乡镇,大大提高了基层积极性。全市完成补充新增耕地15707亩,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任城区“田长制”监管平台信息化建设项目列入省自然资源厅“数字赋能”试点。济宁“田长制”工作被自然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转发推广,获市政府通报表扬。
  出台《济宁市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通过采取简政放权、委托区级办理和“并行办理”“证缴分离”“单方申请”工作模式,化解城镇居民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20.26万户,化解民营企业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121家,化解率“双100%”、列全省第一位,相关经验做法被自然资源部、省政府办公厅、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推广,被纳入全省“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典型案例,在中央督导组现场督导会议上代表全市作了典型发言。
  全面推广交房(地)即交证,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3个新建小区、31076户业主实现“交房即交证”,让业主实现了“一手拿钥匙,一手拿房本”的梦想,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04 济宁卫片违法面积和违法比例降至历史最低
  围绕为全市提供更加优质的资源保障和生态空间,按照时间节点,突出加大对上争取、内部精准研究2个关键方面,全力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服务全市发展大局,把空间布局结构、重大设施布局等重要内容融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形成中期成果,完成“三区三线”两轮试划,省自然资源厅给予充分肯定;“两规”一致性处理完成项目71个、面积7454亩。
  《济宁市都市区发展研究及行动计划》形成初步成果。完成130个村庄规划编制,在全省第一家出台《济宁市镇村生活圈配置导则》。制定《内环高架沿线规划管理暂行规定》《大运河济宁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暂行规定》,全面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03 济宁初步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严格贯彻“严起来”总要求,召开全市严格耕地保护暨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作风建设工作会议等,制定《自然资源执法重点监控办法》《挂牌督办和公开通报违法违规案件办法》。
  开展“春季执法攻坚行动”“利剑行动”“违法违规用地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大督导”等活动,市级直接立案查处12起违法案件、挂牌督办45起重点案件,坚决遏制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强化数字赋能,在全省率先启用了市级卫星节点。省自然资源厅3次发文推广济宁执法工作做法,全市部省级台账卫片违法面积和违法比例降至历史最低。
05 济宁历时3年顺利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
06 济宁稳沉采煤塌陷地完成治理90%
  济宁“三调”工作于2018年1月启动,历时3年,初始调查完成外业举证图斑24.54万个;以2019年12月31日为更新时点,获取了98.65万个数据,摸清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建立了市级国土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2020年11月,11个县级统一时点更新调查成果通过国家级核查检查,2021年6月,全部县级专项调查数据库通过省级检查,同年11月,“三调”成果通过省级验收,整体工作达到全省较高水平。
  印发《济宁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多测合一”名录库,完成13批56个测绘资质单位审核入库工作。相关经验做法及成效被自然资源部采编。
  2021年以来,实施完成治理项目67个、稳沉采煤塌陷地完成治理6.19万亩、累计45.52万亩,其中历史遗留塌陷地1.09万亩、累计11.64万亩,完成率分别为90.23%、92.38%。
  出台《济宁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等文件,在塌陷地治理标准、资金管理、项目管控、后期管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制定措施,为综合治理提供依据。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上级高度肯定,2021年10月山东电视台新闻联播以“践行‘两山论’山东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为题进行了报道。
07 济宁获批全国全省生态价值实现试点
08 全力打造绿色勘查“济宁模式”
  邹城市成功纳入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全国共6个试点),邹城市采煤塌陷地治理、邹城市盘活闲置古山村落打造特色旅游综合体、曲阜文化国际慢城生态修复及价值实现入选省级典型案例(全省共22个),数量列全省第一。
  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自然资源领域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相关做法被自然资源部刊登推广。2021年,自然资源部确定济宁为土地、湿地、水资源3类资源委托代理市级试点,济宁为全省试点资源类型最多的市。
  开展邹东水文地质调查与田黄镇示范项目,解决了示范区约10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难题,并查明了10多处优质矿泉水矿产地,同时实现了岩浆岩贫水山区找水新突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邹东找水新模式”。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有序推进,完成工程地质钻探钻孔182个,进尺1.7万米。市政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成功出让全省首个矿泉水空白地探矿权,标志着探矿权逐步规范走向市场。微山县郗山地区稀土矿由中型升为大型矿床,累计查明资源量居全国轻稀土矿第三位。山东省鲁南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库105万米库容投入使用,标志着山东省实物库水平由乙级库标准直接提升至特级库标准,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09 济宁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
10 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
  尼山区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被纳入全省唯一的中央财政支持国土绿化试点,打造华北地区石灰岩山地造林示范区。
  全面建立“林长制”“古树名木树长制”工作体系,《中国自然资源报》刊发典型做法,省级将济宁市古树名木保护典型案例报送国家林草局。
  全市完成新增造林、更新造林及退化林修复3.89万亩,其中荒山绿化1.26万亩。创建邹城市国有十八盘林场、泗水县国有黄山林场2处“国有示范林场”。
  编制《济宁市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建立森林防火责任“一张图”。会商制定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方案,开展技术培训,提高防控水平。
  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举办建党100周年文艺晚会,举办建党100周年暨第31个“全国土地日”图片展,参观人数12万人次。
  强力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新创建2个省级文明单位、10个市级文明单位,1个市直文明机关,荣获全市机关“党建+”成就展示微视频十佳作品、市直机关五星级支部特色支部;健全了团委、青工委、妇联组织,1个单位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1个被评为省级文明号。
  强化寻标对标,以徐州市等先进地市为学习对象,组成11个小分队、明确30项重点对标学习事项。注重实绩导向,制定《关于全面起势突破落实的19条意见》《关于鼓励争先进位强化结果运用的10类标准》等,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扫码下载齐鲁壹点 找记者 上壹点
编辑:于伟 组版:李腾 校对:孔媛媛



上一篇 下一篇